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赛博牙龈头像赛博牙龈头像

    赛博牙龈

    认证:IQ锐歌车主·车龄2年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31粉丝7关注233获赞关注
    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1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1
    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2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2
    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3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3
    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4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4
    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5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5
    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6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6
    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7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7
    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8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8
    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9千万别买凯迪拉克电车图9

    锐歌已经开了快两年了。作为全国第一批车主,车子的问题确实非常多。总共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车身质量问题。 基础的用料不错,但总体比较粗糙。出现的问题包括:一、充电口和高压电线坏,导致充电缓慢的问题。二、车身的异响问题。 第二,软件方面问题。 这方面问题太多了,包括前脸不亮的问题,倒车影像黑屏的问题,下雨天倒车空气刹车问题,正常行驶时空气墙问题。 第三,售后的问题。 这两年跑4s店已经跑麻了,很累。有一些问题修了好久,比如之前说的充电缓慢的问题。4s店一直说可以等后续升级解决,但从3月份到现在迟迟没有联系我升级。经了解,锐歌的维修都是由厂商订购配件并由相关的厂家寄到4s店,然后4s店进行更换维修。这就导致了两个问题:第一,维修时间长,需要等厂家走订购配送的流程;第二,4s店缺少维修的动力。维修锐歌挣不到配件的钱,工人的工时钱也挣不到。所以对于锐歌的维修,一般都是建议客户重启解决,或者等待后续升级,送店后也是消极修理。最近的一次修理,我的车因为停在4s店被磕碰,发现后要求4s店修理,结果4s店点了一点漆,就给我送回来了。回来时发现留了一个将近半厘米直径的洞。。。实在无语,这还是4s店里磕碰的。 第四,保值率问题。 这次修理时问了下二手车的行情,大概在16-17左右,从懂车帝上看,23年的车不到5千公里,也就20左右。比特斯拉、油车折价的幅度都大。 锐歌的老车主,大多对上汽通用凯迪拉克意见都比较大,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厂商的信誉问题。最开始的前脸事件、当初反复承诺的直营不降价、承诺终身质保但维保每次都很折腾(要跟厂商和4s扯皮,解决问题时间长、有的问题还需要反复跑4s店)。虽然承诺终身质保,但每次维修沟通的过程都很烦人,能够感觉出厂商比较明显的推诿的态度。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蔚来就没有呢,人家一个月一万多的交付量。 第二,厂商和4s店的关系,虽然是直营,但服务还离不开4s店。4s店在维修锐歌上出工还不讨好,不仅收不到钱,还要经常收到用户的投诉。最终还是影响了用户的体验,真的非常差。

    从锐歌谈凯迪拉克电车的四大问题图1从锐歌谈凯迪拉克电车的四大问题图1
    从锐歌谈凯迪拉克电车的四大问题图2从锐歌谈凯迪拉克电车的四大问题图2
    从锐歌谈凯迪拉克电车的四大问题图3从锐歌谈凯迪拉克电车的四大问题图3
    从锐歌谈凯迪拉克电车的四大问题图4从锐歌谈凯迪拉克电车的四大问题图4
    从锐歌谈凯迪拉克电车的四大问题图5从锐歌谈凯迪拉克电车的四大问题图5
    从锐歌谈凯迪拉克电车的四大问题图6从锐歌谈凯迪拉克电车的四大问题图6
    从锐歌谈凯迪拉克电车的四大问题图7从锐歌谈凯迪拉克电车的四大问题图7
    赛博牙龈图1赛博牙龈图1
    赛博牙龈图2赛博牙龈图2

    赛博牙龈自从去年12月后,车辆充电速度变得非常慢。7A的充电桩只有8A的电流,十二个小时只能充30度电,从0充到满电,算下来需要32个小时。已经两次返修,至今车辆仍在4s店,检测不出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我已经用不同车辆和不同的7A充电桩进行过几次实验,结果是其他车辆在我的充电桩上充电效率正常,以及我的锐歌在其他充电桩(7A)充电桩上仍然充电效率较低,电流只有7.5安。证明充电桩正常,问题还是出在车辆上。比如图中在同一时间段,一样规格的充电桩,同事车的点流量是32A。 翻了一下充电记录,发现从23年的12月开始,充电速度已经变得很慢。主要的问题是:一是在刚好连接充电桩(7A)时,电流是17.4安但过了一会电流便降到了7.5安(见图一、图二)。二是整体充电速度很慢,比如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我一共充了504分钟的电,但只增加了24.51度电,这样算下来我从零到充满,要将近30个小时(见图三)。三是从23年12月开始,充电效率下降明显。(见图四、五、六) 关于维修,维修站的建议是等待后续的升级,这个显然是个不靠谱的建议,因为后续的升级遥遥无期,更重要的是,充电慢到底是因为个体的差异还是普遍的问题?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感觉整体售后维修的效率较低,每次进站象征性地检查一下,始终无法发现问题所在并进行维修。一次次让消费者无效地奔波,真的是非常差劲的体验!

    自从去年12月后,车辆充电速度变得非常慢。7A的充电桩只有8A的电流,十二个小时只能充30度电,从0充到满电,算下来需要32个小时。已经两次返修,至今车辆仍在4s店,检测不出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我已经用不同车辆和不同的7A充电桩进行过几次实验,结果是其他车辆在我的充电桩上充电效率正常,以及我的锐歌在其他充电桩(7A)充电桩上仍然充电效率较低,电流只有7.5安。证明充电桩正常,问题还是出在车辆上。比如图中在同一时间段,一样规格的充电桩,同事车的点流量是32A。 翻了一下充电记录,发现从23年的12月开始,充电速度已经变得很慢。主要的问题是:一是在刚好连接充电桩(7A)时,电流是17.4安但过了一会电流便降到了7.5安(见图一、图二)。二是整体充电速度很慢,比如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我一共充了504分钟的电,但只增加了24.51度电,这样算下来我从零到充满,要将近30个小时(见图三)。三是从23年12月开始,充电效率下降明显。(见图四、五、六) 关于维修,维修站的建议是等待后续的升级,这个显然是个不靠谱的建议,因为后续的升级遥遥无期,更重要的是,充电慢到底是因为个体的差异还是普遍的问题?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感觉整体售后维修的效率较低,每次进站象征性地检查一下,始终无法发现问题所在并进行维修。一次次让消费者无效地奔波,真的是非常差劲的体验!

    锐歌充电问题图1锐歌充电问题图1
    锐歌充电问题图2锐歌充电问题图2
    锐歌充电问题图3锐歌充电问题图3
    锐歌充电问题图4锐歌充电问题图4
    锐歌充电问题图5锐歌充电问题图5
    锐歌充电问题图6锐歌充电问题图6
    锐歌充电问题图7锐歌充电问题图7

    降价只是导火索,根本问题是车辆的质量以及售后。 其实如果终生质保能够做到让车主在质保期满后,仍然能够享受到电池维修、车辆维修的服务,这价格还是不错的。 但通用在终生质保的条款中约定了严苛的条件,比如,高空坠物毁损车辆受损后,车辆不再享受终生质保。按合同字面的意思,如果车辆停在小区地面,被人扔了酒瓶把车顶玻璃砸了,即使可以通过向侵权人追偿,但车辆之后不再享受终生质保。二是有车主跟通用的官方小车主确认,车辆只要因为非质量问题发生损耗,车辆只能再享受一年的质保。按字面意思,也就是车辆发生事故后,车辆只有一年的终生质保。这种约定如果说作为赠送,还一定程度可以理解,如果以六万元现金来衡量,就显得非常欺负消费者了。 退一步说,即使不考虑这些严苛的条件(我相信很多车主也没有注意到终生质保条款中对于车主附加的过于苛责的谨慎义务)。从使用大半年的真实用车体验,也是对上汽通用终生质保的履行能力和意愿要打很大问号的。就我个人而言,上汽通用不是一家用户型的企业,甚至可以说,我作为车主跟官方售后的沟通是非常不愉快的,车辆的问题不仅一次次送修,有一次刚刚修理完,过两天回到家整个无线通讯系统都出现了故障,sc不能用,蓝牙钥匙不能用,测距雷达不能用,倒车影像不能用。一次次跑维修站,一去就是大半天的时间,平时工作日忙,只能周末去,一次一次,自己周末也有很多安排,身心疲惫。 凯迪拉克在宣传上花费的费用非常多。作为车主,觉得从来没有被平等对待过,为什么你能够花那么多钱做广告,组织用户活动、鼓励用户发帖说好话,甚至是花钱找人删帖。但是却不愿意做好服务呢?比如说,按照Iq应用里的价格,我叫一次取送车是120块钱,如果我在懂车帝、小红书上发帖夸锐歌,可以拿到400块等值的积分。为什么官方愿意花更多的钱去做不“双赢”的选择呢?我认为这是在企业价值观上就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即我只要忽悠更多的人花钱买车,对于我的营销来说,就是成功的。一旦你把钱款付清,对不起,咱们买定离手,江湖再见!烟草离开柜台还不退货。

    赛博牙龈图3赛博牙龈图3
    赛博牙龈图4赛博牙龈图4

    龙哥心很累凯迪拉克锐歌高端化路线失败,今日宣布降价6万!提醒大家别急着买,等着下一波降价,理由有三: 1、锐歌的车机技术还没完善,故障多多,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比如到目前,行车记录仪功能还没开通,车机故障后空调制冷失效!行车过程中存在幽灵急刹车等! 2、维护车辆的时间成本高!车机出现故障后,官方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你关机静置15分钟后重启!能恢复算你命大,恢复不了,就得回4S店,修个两天太正常!车主解决故障的时间成本太高! 3、该车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后续还得降价!此时应该观望凯迪拉克官方如何对待首批车主,毕竟这批车主才是此车的忠实拥趸,买六个月降价六万,那是分分钟自毁口碑的做法,所以目前阶段要认真观察凯迪拉克官方的态度。毕竟,一家没有责任心的车企,不值得信任!

    降价下车主补偿方案的建议图1降价下车主补偿方案的建议图1

    SheZi车子小问题一大堆,严重的安全问题也一直解决不了,客服每次一问就让我们去4S店检查维修,我们这些车主都觉得可以在4S店里开个包间了,就这样竟然还要背刺,我们的盲定权益竟然变成了付费项目,这车企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觉得咱们中国消费者好欺负是吗?美国不敢上市的车就敢在我们中国玩割韭菜的把戏,这样的车企何谈诚信,何谈服务,更何谈发展,看来车子的问题永远也不会得到解决了

    赛博牙龈图5赛博牙龈图5
    赛博牙龈图6赛博牙龈图6
    赛博牙龈图7赛博牙龈图7
    赛博牙龈图8赛博牙龈图8
    赛博牙龈图9赛博牙龈图9
    赛博牙龈图10赛博牙龈图10
    赛博牙龈图11赛博牙龈图11
    赛博牙龈图12赛博牙龈图12
    赛博牙龈图13赛博牙龈图13
    赛博牙龈图14赛博牙龈图14
    赛博牙龈图15赛博牙龈图15
    赛博牙龈图16赛博牙龈图16
    赛博牙龈图17赛博牙龈图17
    赛博牙龈图18赛博牙龈图18

    半年使用下来,锐歌的质量问题汇总 开了半年多时间,7000多公里里程,这辆车的总体评价可以概括为:关于锐歌好的地方,你可以在试驾时完全感受到;关于锐歌的缺点,或者说影响使用的地方,会在你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出现。 好的地方我认为两个方面,外观和底盘,这个在试驾时就能感受到; 不好的地方,我认为主要在售后服务和日常的车辆故障上。主要说说车辆故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影响使用,但会让人不舒服。比如说,在经过颠簸路段时因底盘余震传递到车内引发的内饰异响;空调的异响;以及在提车时就发现大量座椅存在连接处开裂的现象(这个问题我提车时指出来,厂商给出的方案时可以换,但换了依旧会有这种开裂的问题,经过我观察其他几辆待交付的车辆,确实如此,这应该是个普遍性的问题),以及在车辆的突然刹停问题,有的时候前方较远处有人,车辆突然给刹停,有的时候是车辆处于空旷处,车机仍然给了刹停。还有其他影响使用的问题,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二类问题是影响使用的问题,比如,蓝牙钥匙的问题以及倒车影响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应该已经都进行3次以上的维修了,但仍然存在,期间官方也进行了几次ota,更换了蓝牙模块,但仍旧出现这些问题。特别是倒车影响、雷达系统的失灵,使得倒车入库时存在很大的碰擦风险,特别是大多数人习惯了倒车影响后,这种碰撞的风险提高了很多。 经过与维修站工作人员的沟通,几次问题都是网络连接的问题,我印象中锐歌使用了无线通讯模块,把相关的组件进行了连接,但这种无线通讯技术在锐歌的应用上明显是不稳定的,也是不成熟的。从消费者的观念来说,如果一个功能反复出现故障,影响正常的使用,但仍然要为厂家的“创新之举”买单,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最后,再说说车辆的定位以及售后。锐歌可以说是一台电动汽车,但不能说是一台智能网联车,在我使用半年后,我认为锐歌的车机系统稳定性差,已经影响到日常的正常使用,容易造成车辆事故,这是及格线以下的水平。同时,锐歌的sc被捧得很高,但车辆总体的感知原件并不先进,总体算力有限,自己在使用时明显感到有时左前方有车,但车辆仍选择向左变道超车,是不是左前方的车辆没有感知到?而且锐歌的辅助驾驶系统没有实时的建模,仿佛在黑箱中进行操作,在当今的电动车中,可以说非常少见了。即使有高精地图加持,如果路面上突然有一个故障物,以锐歌的感知算力,能否感知并进行决策,这些都是要打问号的?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评价一下售后,锐歌建立了一对一管家服务功能,但个人觉得这个功能聊胜于无,只是多增加了一道转递信息的流程。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经常是先跟管家说一下,然后上汽通用打电话再确认,再转给维修站。而且管家实际的事权有限,比如我提出的,因为平均每个月都要去维修站,自己时间精力有限,对于因为质量问题的进站,是不是可以管家帮忙取送车,虽然官方送了一年两次的代驾,但相比车辆故障的频次,还是远远不够的,每个月都要去维修站,有的时候维修站也只是断电重启一下,后续问题继续出现,耽误很多时间,修得少还好,经常修就会让人非常反感。

    赛博牙龈图19赛博牙龈图19
    赛博牙龈图20赛博牙龈图20
    赛博牙龈图21赛博牙龈图21
    赛博牙龈图22赛博牙龈图22
    赛博牙龈图23赛博牙龈图23
    赛博牙龈图24赛博牙龈图24

    用户4411138376354120年打造出如此惊艳的车 避坑贴 长更

    用户4411138376354120年打造出如此惊艳的车 避坑贴 长更

    SunnyFighter我的自动变道为啥每次都提示要让我手动控制 不能自动变咧 各位车主们有遇见吗 不过走了趟山路 下山20km 整体这个电耗很喜人 4s店需要重刷一个特殊程序就好了~

    小毛病不断的锐歌图1小毛病不断的锐歌图1

    #用车感受提车已近半年,行程不算多,刚过5000公里。全国第一批提车的车主,一开始的各种状况,特别是车机端,一度影响了我使用的心情。其中,经历了两次比较重要的升级,一次是前脸的点亮,一次是sc的上线。其中,关于车机的问题在线上的ota以及刚刚提到的两次重要升级中也陆陆续续在解决,目前整体运行还不错。 说这是两次比较重要的升级,是因为通过这两次升级,比较大地改善了首批车主的使用体验,也扭转了口碑。首先,前脸对于这款车而言非常重要,在20年第一次看到这个车的时候,就会前脸吸引,只有点亮前脸才能彰显出整车的科技感。并且,前期因为前脸不能常亮,这导致流失了一批客户,并且对于接受前脸不亮的锁车用户而言,多少有被裹挟的感觉,不舒服。点亮前脸后,整体感觉非常好,特别是夜晚的时候,跟之前相比完完全全是两台车的感觉。 至于sc的上线,说实话原本没有对sc抱有太大期望,一是没有激光雷达,也没有特斯拉在辅助驾驶领域的长期积累,硬件摆在那,感觉大概率是要上线一个初始化的辅助驾驶系统。二是从车机端的表现来看,让我从软件层面也无法完全信任。综上,此前对于sc并不看重,包括一开始联系我升级的时候我都不太愿意去。 使用一段时间,sc上线后的感受远超我的预期。首先是解决了车机端很多问题,最近开的比较多,都没感觉出现什么车机程序的问题。 重点是,虽然sc目前还是不是最终形态,但已经是一个比较好用的辅助驾驶系统。我每天上下班路途都比较远,大多数的通勤工况是在高架路上,sc表现得非常稳,不管是白天、夜晚还是晴天、下雨,都非常稳,除了赶时间外,大多数高架路段都会交给sc接管,自己听听音乐,双手解放感觉很自在,还是能在车里感受到情绪的舒缓。 比较让我惊奇的是,sc的跟车保持得非常好,家里另有一台model y,本来以为在堵车时sc会跟特斯拉一样在跟车时有明显的顿挫感,但实际体验下来,sc非常稳,比较像人开的车,起步比较平缓,刹车时也是轻-重-轻的节奏,人坐在车里不会感受到那种顿挫,很流畅。个人对sc的感受还是很好,特别是根据官方的计划,这还不是最终版的sc,可能明年年初会推出一个更成熟的sc。对此,我也是比较期待。 顺便说说这段时间的驾驶感受,正如前端时间38号在视频的感受,这台lyriq是一台非常好开的车,在驾驶性和舒适性兼容方面做的比较好。一方面,动力还是比较强劲的,即使是单电机版,相同的路段,以前要等分两三个红绿灯才能通过,现在基本上只要等一个,每天上下班单程的通勤时间平均缩短了将近十分钟。另一方面,操控感和舒适度还是很强,不会感觉这是一台五米多的车,也没有那种船的感觉。舒适度嘛,前段时间开特斯拉比较多,这点感受还是蛮明显的…… 另外,这台车的电控做得还是蛮不错的,最近一段时间上海基本上跑下来16kwh的水准,我开车时基本不怎么考虑降低电耗,主要以自己舒服为主,这么重的车,能做到这样还是蛮让人意外的。

    赛博牙龈图25赛博牙龈图25
    赛博牙龈图26赛博牙龈图26
    赛博牙龈图27赛博牙龈图27
    赛博牙龈图28赛博牙龈图28
    2023-04-22
    车机问题不能拖着不解决图1车机问题不能拖着不解决图1

    关于锐歌连续出现的小毛病,我认为并不是新能源业态的常态。 去年11月提的8月的锐歌,去年8月的时候提了MODEL Y,车基本上是一个时期的车。这两辆车都是我在开,锐歌开了3100公里,特斯拉开了5000多公里。感受明显差异,MODEL Y的几乎没遇到什么毛病,当然要说明的是特拉斯悬架特别硬、高速状态下隔音差、底漆薄,但车机方面没有遇到过问题,车子特别好开。相比之下,锐歌的毛病就很多了。动不动这坏那坏,桌椅缝线处开裂之类。一台30多万的车(现在是26万),一台40多万的车,这么一对比,就觉得锐歌不合格了。 家里还有不到3年的GLC和ES8,这个价格跟锐歌有部分重合。这两辆车都不是我开的,蔚来有他的问题,但跟锐歌不一样,不会像锐歌这样密集地出现问题。GLC就更不用说了,很成熟的产品,特别好开,目前已经开了5万多公里,除了送保养,从来没去过修理厂。 我认为,锐歌的问题不能用新能源行业的常态来掩饰。这种潜在逻辑是:一、车辆可以在尚未完工的情况下交付,通过后期不断升级来逐步实现厂家承诺的功能;二、凡是买新能源新车的首批车主,必定是大冤种。 针对这种潜在逻辑,我个人认为,凡是商品一定有交付的标准,特别是工业产品,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标准,那么就属于残次品,即使可以后期升级,但交付到消费者手中一定就要能用。目前锐歌的问题是,1.很多已经交付的功能不好使用,经常性地出现故障;2.对于一些未交付的功能,目前还看不到可以交付的期望,甚至连蓝图都看不到。比如说,行车记录仪、360影像,这些是厂商承诺的功能,按理说也不难,但迟迟交付不了,更别说SC了,目前本人对SC的应用持谨慎态度,一个是高精地图的合规性;二是车辆的基础算力在那,就那几颗雷达,摄像头也不靠谱,想不到什么好的方案;三是车机开发以北美地区为主,进度太慢。 说回厂商和消费者两者的关系。个人认为,车主在买车时已经把车辆的全款都已经支付了,厂商也应该尽到质量合格的义务。车辆研发的费用,功能开发的费用,不应该由消费者超前支付,厂商的错误更不应该让消费者买单。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对于车辆质量问题,特别是与行驶相关的质量问题,不应该持容忍的态度。 工业上有残次率的说法,但如果抛开基础,拿不同销量的产品的问题数量进行对比显然是耍流氓行为。比如说,某一月上险过万的车辆,跟某一累计6个月订单,却月交付不到500的车辆作对比时,就不能仅仅从问题数量上说,因为从比例来说,已经是非常高的不合格率。

    车子开得不算多,但小毛病真的是不断。内饰的异响、流媒体后视镜无法清洗、到现在的摄像头无法开启。 倒车时摄像头无法打开,之前偶尔出现过,从昨天晚上开始,今天早上,今天早上摄像头均无法开启,个人判断应该是歇菜不能用了。倒车时没有摄像头增加了很多的困难,而且这四十多万的车,居然会出现这种问题,停车时还要下车看,这你受的了吗? 给管家反馈,基本是按照模板回答,重启车辆巴拉巴拉,没有实质性的解决意见,管家能给出的方案只有建议修理厂返修。我开了三千公里,已经去了两次修理厂,这次再去就是三次,按照这种质量,可能每年要去好几次修理厂,觉得非常心累。对于管家的答复非常不满意,基本上是无效的沟通,浪费时间,让人无奈的是除了这,也没有别的渠道可以解决问题。 平时工作比较忙,每天工作时间也相对较长,我对车子没有太高的要求,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台车离及格还很远。大多数的功能还是处于画大饼的阶段,个人也很难相信可以实现,比如,号称全球领先的super cruise ,虽然有高清地图的加持,但在车辆和行人的识别上,还是需要通过雷达或者摄像头,目前国内的竞品大多已搭载激光雷达,极大提升了基础算力,锐歌的雷达就那么几颗,摄像头还这么容易出故障,这种辅助驾驶怎么能让消费者用心使用。 最后,也借着懂车帝的平台跟广大的网友提个醒,对于买车一定要擦亮眼睛,要去试驾,对于厂家承诺的后期加推的功能,一定要谨慎。拿锐歌来说,一定要去试驾,而且最好要去城市的快速路上试驾,看看底盘的表现,以及隔音效果,车内内饰是否会因为路面的震动引发异响,最好把音响关掉仔细听一下。 在行驶品质方面,个人觉得也没有达到越级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建议可以试驾一下价格差不多的电动车,再做对比。 前面也说到,平时工作比较忙,加上最近娃刚出生,总体每天时间都排得比较满,个人希望车能够尽量便利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隔三差五需要跟官方沟通,然后再跑修理厂,提车时发现桌椅开裂已经很不满了,本想着凑合一下用用得了,但现在看下来,除了外观,这台车还没有什么让我特别满意的地方。 老是出现各种影响使用的小毛病,给原来就忙碌的生活平添了很多麻烦。真是花钱买罪受!

    3100公里小毛病不断,倒车影像无法使用图13100公里小毛病不断,倒车影像无法使用图1
    3100公里小毛病不断,倒车影像无法使用图23100公里小毛病不断,倒车影像无法使用图2
    3100公里小毛病不断,倒车影像无法使用图33100公里小毛病不断,倒车影像无法使用图3

    最近摄像头故障越来越频繁了,昨晚今早连续故障,已经影响到正常的使用。看大家的情况,这应该不是个体现象,车友都深有体会,我相信如果这是属于软件或者工程的问题,应该是每一辆车都有可能出现的状况。 对于一辆要通过视觉方案通过高精地图来实现辅助驾驶的车辆,这实在有点开国际玩笑了。第一,倒车影像是车载最基础的功能之一,应该是不少人倒车时必须的功能,一台四十多万的车,居然连这个功能都做不好,甚至到了不能使用的问题,这实在是说不过去,个人认为应该属于严重的质量问题,至于是硬件还是软件问题,厂商要认真研究,绝对不能糊弄事。 第二,有人说这是为了搭载sc的准备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可能后续OTA就好啦。我个人不认同这种观点,车辆也是产品,产品上市销售就一定有合格的质量标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到现在这个程度(昨晚今早连续故障)肯定是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为什么质量不符标准的产品可以推送到用户手中,让用户的驾驶变得不方便?我顺便在懂车帝上看了几款车,十万以上的车基本都有倒车影像的功能,锐歌做到这个程度,实在说不过去。 第三,说到SC,厂家还是谨慎点吧,虽然这也是当时我个人选择锐歌的原因之一,个人也迫切希望能够早点运用上。但是,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现在连摄像头都不能正常用,作为需要视觉方案的辅助驾驶系统,现在推出肯定是不合适的,倒车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形势环境,但在日常通勤中,如果辅助驾驶系统的不靠谱是非常可怕的,也不能通过与用户签订协议的方式让用户承担过高的注意义务,毕竟把车当爹供着不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 最后用两段说说个人对车辆的总体感受。我觉得锐歌的定位应该是智能网联车,所谓智能网联车一方面大多是新能源车辆,另一方面具备传统车辆不一样的车机系统,这里最突出的应该就是辅助驾驶系统。如果视觉系统中摄像头故障,那几乎等同于丧失了视觉,即使是我这样的外行也知道这是非常可怕的。从目前个人的使用感受来说,锐歌离智能网联车的定位还差得比较远。 从车辆的品质来看,大家很多人都说“车是好车”,这应该主要是针对车的行驶部分,底盘、调教之类,确实是百年大厂做出来的东西。但车辆的软件部分,完全不像一个公司招录进去的人做出来的东西。里面的软件是不是也是“油改电”呢?如果软件连十几万的车都不如,可能需要做出壮士断腕式的改变。

    摄像头频繁故障,视觉方案下的SC靠谱吗图1摄像头频繁故障,视觉方案下的SC靠谱吗图1

    期待锐歌不断完善 全国第一批交付的车主,车是22年8月份出厂的,11月初提的车,目前两千多公里。 我的用车环境比较简单,因为每天很早上班,基本天天加班,上了车心里想的就是早点回家,所以对车的需求就是能开,不要老出毛病返修。 最近一直在开锐歌,感觉已经可以很舒服的驾驶,动力,底盘,操控这些。 随着开得多了,也发现车辆做工方面的问题,小问题集中的出现。一个是流媒体后视镜清洗坏了,二是前 挡风玻璃雨刮器感应器坏了,下雨不刮,不下狂刮。另外,还有两点还在观察,一是感觉车机屏幕和雷达也有异常,车机屏幕边缘特别亮,中间有点按。 等红绿灯时,前后车辆都没有动,并且距离 都很远,雷达在停车后一段时间突然预警,明明没有动,但前端雷达突然预警。不知道以上是不是普遍性的问题? 虽然都是小毛病,但还是很影响体验。自我感觉已经算是比较宽容的用户了,对车的需求也比较低,核心是不要耽误事,提车时发现座椅开裂,怕耽误事一直没换,对于一些可以不返修的小毛病已经尽力让自己接受了,但还是持续不断的出现,特别是结束一天繁重的工作后,看到开了没多久的车子又出现新的毛病,非常影响下班的心情。 我希望上汽通用的官方能够看到并予以重视,我相信大多数车主对车的需求跟我都差不多,就是能用,官方还是应该把车做好。而不是鼓励用户发帖宣传这车多好多好,毕竟绝大多数人做不到每天抱个手机为官方宣传。

    几个方面说一说吧,22年8月出厂的车,应该算全国首批交付的车吧。平时开得不是特别多,路程大多都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去过机场一次,到现在大概开了两千公里。 外观就不说了,好看,特别是现在可以常亮前脸。 动力,单电机,不能说强劲,但0到60的起步体感还是比较快。 操控方面有进步,跟以往凯迪拉克相比,还是比较灵活,方向盘调教比较柔和。但跟其他车来比,可能还不是特别灵活。 电耗及续航方面。个人觉得做得还不错,95度电,11月上海开空调跑下来基本跟表显一致。开热空调后损耗会高,但总体还不错,相同温度下(零度左右低温)比我去年八月的毛豆Y感觉靠谱。 槽点,这个是个人不喜欢的地方,具体的见仁见智,不是我不喜欢就不好。 车机方面。一是功能不够集中,有的可以在车机控制,有的还要通过物理按键。车机里分布也有点散,前脸灯带在IQ智控里,大灯在另外的车灯设置里。要跳跃两个一级菜单。这次升级加入了芒果TV等应用,在桌面的一级菜单,但爱奇艺等在“随心看”菜单里。二是功能不完善,开发的方向有点偏。个人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基础功能完善,比如行车记录仪已经预装了,但一直没有开通功能。芒果TV这些不常用的软件是不是可以晚点再加,先把基础功能做好嘛。 至于开起来,这个尺寸还比较大,没有后轮主动转向,在一些地方停车调头要花点时间。 在不考虑价格的情况下,个人认为这台车主要短板在车机,需要认真想想具体怎么布局车机的功能。另外,一些配置也可以不断优化,比如充电门。

    锐歌驾驶感受图1锐歌驾驶感受图1
    锐歌驾驶感受图2锐歌驾驶感受图2
    锐歌驾驶感受图3锐歌驾驶感受图3
    锐歌驾驶感受图4锐歌驾驶感受图4

    行驶方面,一是车身侧倾问题,感觉底盘抓地不是很扎实。二是车内异响问题。车机屏幕后面异响,应该是屏幕跟车身的连接不紧,致使底盘的振动传递上来会有明显的共振声,在比较粗的柏油路面很明显。另外,车内的用料拼接也不是很扎实,行驶中会有莫名其妙的捏塑料声音和水滴砸车的声音。三是我用的是单踏板模式,有过几次单踏板模式莫名变成了普通模式,在单踏板驾驶习惯下导致溜车,影响驾驶安全。 整体还是比较不满意的。承诺的超级巡航和360,行车记录仪等一直未升级,总是升级一些没什么用的功能。24小时在线的服务管家,态度是不错,但对于车辆还不是很了解,经常打过去也解决不了问题。基于这辆车是可以实现辅助驾驶的智能网联车,但360影响、行车记录仪却迟迟不推送,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跟宣传的差距太大,致使个人对上汽通用有点失去信心。 当然我这么说不是说这车一无是处,这车的外观确实不错,但整体感觉就是花瓶,中看不中用。各位在下定前一定要多试驾两次,体验一下这个车的驾驶感受和隔音效果。看看哪些是能真的用的功能,毕竟厂商承诺的22年年底推送的super cruise和360影像一拖再拖,连基础的承诺配备的行车记录仪都没有,这难免让人对于这辆车的实际功能和厂方的开发能力产生质疑。今年车市利好买方,大家千万要沉住气。

    提车3个月吐槽图1提车3个月吐槽图1
    提车3个月吐槽图2提车3个月吐槽图2
    提车3个月吐槽图3提车3个月吐槽图3
    关于锐歌车机屏幕处的异响图1关于锐歌车机屏幕处的异响图1
    关于锐歌车机屏幕处的异响图2关于锐歌车机屏幕处的异响图2
    关于锐歌的塑料感-行驶中的异响图1关于锐歌的塑料感-行驶中的异响图1
    关于锐歌的塑料感-行驶中的异响图2关于锐歌的塑料感-行驶中的异响图2

    本人是lyriq 大定车主,也是凯迪拉克老用户。近期Lyriq引发大定用户的诸多不满,说说我个人的感受。 第一,车的层面。本人试驾了工程车版本以及量产版本的试驾车,总体感觉是,比较平顺,方向盘也比较轻,外观和内饰好看。缺点是:路噪比较明显,上了高架把音乐关掉风噪比较明显,而且过比较大幅度的弯或者快速变道时感觉车身的侧倾。 第二,服务方面。明显能感觉到,上汽通用还不适应直营的玩法,在服务客户以及答复质疑时反映太慢,态度太差,不够诚恳。要享受置换补贴,必须使用官方指定的二手车商,而二手车商给的价格普遍要比外面低上两万,这点几乎受到了很多置换客户的质疑。后面又提供了天天拍车的拍卖渠道,价格相对合理。但总觉得为什么不一开始说清楚,感觉是在套路人。坑到算一个的感觉。前前后后,灯、置换、客服的失联,再到现在的延迟交付。服务实在让人失望,作为老凯迪拉克车主,只能说一点都没有改变。很明显不适应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玩法。 目前,应用里大定客户已经非常不满,特别是承诺的事情一件件都没有得到落实。本来很多人国庆前一两天车辆信息变更为“运输中”,但一整个国庆都没等到。可笑的是凯迪拉克把车都运到香格里拉,请车评人好吃好喝耍起来,完了在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还在公众号发了出来,这不是恶心人么! 此外,从国外网站可以看到24款明年春季会发布。是不是会出现降价的情况?因为自修复轮胎、迎宾灯这些实用性不大,按照其他厂商的做法,完全可以跟座椅通风、按摩搭配成选装,将定价降到40万以下。况且,及时在目前的配置,4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我印象中除了高合和凯迪拉克,好像没几款是单电机的。只能说降价趋势比较明显。 总体而言,这次大定的用户很多都是凯迪拉克的老车主,对这个品牌有一定的归属感,但从目前的反馈来说,官方直营的模式根本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引发了大量用户的不满。我18年买xts时,那个时候Xt4好像刚推出半年,29万,一分钱优惠没有。我今年卖车时,XT4好像只要不到18万。既然官方直营玩不转,那回归经销商模式后,价格是不是就没法稳住。建议大家再观望吧。

    Lyriq还未交付即引发不满图1Lyriq还未交付即引发不满图1
    Lyriq还未交付即引发不满图2Lyriq还未交付即引发不满图2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