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牙龈:自从去年12月后,车辆充电速度变得非常慢。7A的充电桩只有8A的电流,十二个小时只能充30度电,从0充到满电,算下来需要32个小时。已经两次返修,至今车辆仍在4s店,检测不出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我已经用不同车辆和不同的7A充电桩进行过几次实验,结果是其他车辆在我的充电桩上充电效率正常,以及我的锐歌在其他充电桩(7A)充电桩上仍然充电效率较低,电流只有7.5安。证明充电桩正常,问题还是出在车辆上。比如图中在同一时间段,一样规格的充电桩,同事车的点流量是32A。 翻了一下充电记录,发现从23年的12月开始,充电速度已经变得很慢。主要的问题是:一是在刚好连接充电桩(7A)时,电流是17.4安但过了一会电流便降到了7.5安(见图一、图二)。二是整体充电速度很慢,比如昨天晚上到今天早晨,我一共充了504分钟的电,但只增加了24.51度电,这样算下来我从零到充满,要将近30个小时(见图三)。三是从23年12月开始,充电效率下降明显。(见图四、五、六) 关于维修,维修站的建议是等待后续的升级,这个显然是个不靠谱的建议,因为后续的升级遥遥无期,更重要的是,充电慢到底是因为个体的差异还是普遍的问题?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感觉整体售后维修的效率较低,每次进站象征性地检查一下,始终无法发现问题所在并进行维修。一次次让消费者无效地奔波,真的是非常差劲的体验!
龙哥心很累:凯迪拉克锐歌高端化路线失败,今日宣布降价6万!提醒大家别急着买,等着下一波降价,理由有三: 1、锐歌的车机技术还没完善,故障多多,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比如到目前,行车记录仪功能还没开通,车机故障后空调制冷失效!行车过程中存在幽灵急刹车等! 2、维护车辆的时间成本高!车机出现故障后,官方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你关机静置15分钟后重启!能恢复算你命大,恢复不了,就得回4S店,修个两天太正常!车主解决故障的时间成本太高! 3、该车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后续还得降价!此时应该观望凯迪拉克官方如何对待首批车主,毕竟这批车主才是此车的忠实拥趸,买六个月降价六万,那是分分钟自毁口碑的做法,所以目前阶段要认真观察凯迪拉克官方的态度。毕竟,一家没有责任心的车企,不值得信任!
SheZi:车子小问题一大堆,严重的安全问题也一直解决不了,客服每次一问就让我们去4S店检查维修,我们这些车主都觉得可以在4S店里开个包间了,就这样竟然还要背刺,我们的盲定权益竟然变成了付费项目,这车企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觉得咱们中国消费者好欺负是吗?美国不敢上市的车就敢在我们中国玩割韭菜的把戏,这样的车企何谈诚信,何谈服务,更何谈发展,看来车子的问题永远也不会得到解决了
用户4411138376354:120年打造出如此惊艳的车 避坑贴 长更
用户4411138376354:120年打造出如此惊艳的车 避坑贴 长更
SunnyFighter:我的自动变道为啥每次都提示要让我手动控制 不能自动变咧 各位车主们有遇见吗 不过走了趟山路 下山20km 整体这个电耗很喜人 4s店需要重刷一个特殊程序就好了~
#用车感受提车已近半年,行程不算多,刚过5000公里。全国第一批提车的车主,一开始的各种状况,特别是车机端,一度影响了我使用的心情。其中,经历了两次比较重要的升级,一次是前脸的点亮,一次是sc的上线。其中,关于车机的问题在线上的ota以及刚刚提到的两次重要升级中也陆陆续续在解决,目前整体运行还不错。 说这是两次比较重要的升级,是因为通过这两次升级,比较大地改善了首批车主的使用体验,也扭转了口碑。首先,前脸对于这款车而言非常重要,在20年第一次看到这个车的时候,就会前脸吸引,只有点亮前脸才能彰显出整车的科技感。并且,前期因为前脸不能常亮,这导致流失了一批客户,并且对于接受前脸不亮的锁车用户而言,多少有被裹挟的感觉,不舒服。点亮前脸后,整体感觉非常好,特别是夜晚的时候,跟之前相比完完全全是两台车的感觉。 至于sc的上线,说实话原本没有对sc抱有太大期望,一是没有激光雷达,也没有特斯拉在辅助驾驶领域的长期积累,硬件摆在那,感觉大概率是要上线一个初始化的辅助驾驶系统。二是从车机端的表现来看,让我从软件层面也无法完全信任。综上,此前对于sc并不看重,包括一开始联系我升级的时候我都不太愿意去。 使用一段时间,sc上线后的感受远超我的预期。首先是解决了车机端很多问题,最近开的比较多,都没感觉出现什么车机程序的问题。 重点是,虽然sc目前还是不是最终形态,但已经是一个比较好用的辅助驾驶系统。我每天上下班路途都比较远,大多数的通勤工况是在高架路上,sc表现得非常稳,不管是白天、夜晚还是晴天、下雨,都非常稳,除了赶时间外,大多数高架路段都会交给sc接管,自己听听音乐,双手解放感觉很自在,还是能在车里感受到情绪的舒缓。 比较让我惊奇的是,sc的跟车保持得非常好,家里另有一台model y,本来以为在堵车时sc会跟特斯拉一样在跟车时有明显的顿挫感,但实际体验下来,sc非常稳,比较像人开的车,起步比较平缓,刹车时也是轻-重-轻的节奏,人坐在车里不会感受到那种顿挫,很流畅。个人对sc的感受还是很好,特别是根据官方的计划,这还不是最终版的sc,可能明年年初会推出一个更成熟的sc。对此,我也是比较期待。 顺便说说这段时间的驾驶感受,正如前端时间38号在视频的感受,这台lyriq是一台非常好开的车,在驾驶性和舒适性兼容方面做的比较好。一方面,动力还是比较强劲的,即使是单电机版,相同的路段,以前要等分两三个红绿灯才能通过,现在基本上只要等一个,每天上下班单程的通勤时间平均缩短了将近十分钟。另一方面,操控感和舒适度还是很强,不会感觉这是一台五米多的车,也没有那种船的感觉。舒适度嘛,前段时间开特斯拉比较多,这点感受还是蛮明显的…… 另外,这台车的电控做得还是蛮不错的,最近一段时间上海基本上跑下来16kwh的水准,我开车时基本不怎么考虑降低电耗,主要以自己舒服为主,这么重的车,能做到这样还是蛮让人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