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作业-皇冠陆放🙋🏻♂️ 情况介绍 本来没想过买这车,老早前就和老婆商量好等她生了送她一辆A5,但是没想到来了对双胞胎,只能考虑换七座,然后整整看了三个月的七座车,该试的都试完了,因为某些原因对丰田无感,所以汉兰达和陆放是一直没去试驾…直到奔驰SSSS让我有点生气,本来都要交订金了然后转头去了隔壁的丰田……试驾了,体验不错,急采油门噪音有一点点大但是可接受… 💰费用明细 当时店里有豪华版,精英版,尊贵版现车,但是家里对黑车无感,因为家里的就是黑色的,不好打理,加上精英已经有想要的功能,除了轮子是18外,别的功能自己加也才6000多,所以最后一次性精英31.6落地… 🧮选车对比 30左右的车试了个遍,刚开始确实不太懂很多汽车的知识,利用自己的工作便利,中秋前特意去本校的汽车工程学院找专门搞这方面研究的副高聊了聊,可以说专业人士的观点要比我以为,你以为这类个人观点强太多,简单的和大家分享几点我个人觉得最有用的: 1.15万是选车的分水岭,15万以内国产优势明显,15万特别是20万以上仍然是合资车的天下,并且对大多数浪费者而言20万以上选车的关注度不再是在配置上,而是落在了品牌力上。 2.驾驶体验,安全配置,保值率以及售后服务逐渐成为影响中高级车型消费的主导因素,而动力只占到了百分之七点五(无意中刷到了抖音上,竟然一致) 3.购车消费并不是单纯的车辆落价格加上贷款利息,而且取决于交易差额(我当时也没懂,他给举了个我例子,这也是我后来逛二手车市场的原因):A车18万落地,B车29万落地,同样开了四年7万公里然后卖掉,A车卖了8万,B车卖了19万,你说这两辆车买家各花了多少钱?谁划算?换个说法是你四年花了十万但你拥有一辆奥迪A4,另外一个人也是花了十万但是他只拥有一辆天籁(只是举例子,天籁四年不止这个价),这个例子在我逛二手车市场时充分得到了验证,大家下个二手车软件也可以试试,但是我觉得这个最终还是回到了保值率上。 4.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一切的主导都有数据为证,但是部份数据误导浪费者,投诉率,故障率等数据并没有真正把总销量辆次考虑进去,所以大家慎重参考。 5.浪费者换车速度逐渐增快,以往得出数据是6—7年,但是新能源占有量快速增加,而新能源换车速度只在3年左右,所以换车年限会进一步缩短,听他说大多新能源三年保值率不到五成,不知真假… 6.市场上不少品牌车辆有叠配置的现象,太多无实用价值或者体验感极差的配置不仅影响了用车体验,还有可能引起故障率偏高,甚至出现很多车主要换车时都不知道自己车有这些功能。 7.车辆的安全性能与车重量没有绝对关系,能上市的车主安全性辆都符合要求,轿车的安全性能取决于车载主动或被动安全电子配置的可靠性以及安全保护装置;在一定的重量区间内,油耗和车重关系不太大,更倾向于发动机性能和高速风阻的影响。 那天聊的太多了,只能靠记忆列些自己记得的,也有可能是我记忆偏差表达的不准确…在抖音是刷到的也差不多是这些,可能算是基础知识了吧,但是我不懂😅😅…… ✏️新车初体验 我老婆去把车提了,但是觉得太大了不敢开回家,我又还在学校,所以就放在车4S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