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名字无所谓01
首先说缺点,此车车喇叭按压费劲,要用很大力气,真怕把气囊拍出来。 目前行驶12900余公里,电费家充720元,高速快充好像300多元,具体没统计。 这五个月期间去过省会2次(270公里),临省城市一次(300公里)。 宋ev还算给力, 去时在高速中途补电,担心到大城市不好找充电桩,或堵车 回来时满电返程,到家时余电28%。 当时没选插混,现在看是正确的,但今年的冬季才是考验,宋ev在东北冬季见
本人比较喜欢宋plusev的外观和空间! 预算够当然选宋l,驾驶感觉完全是两个层次,本人原先开六代凯美瑞,可以接受筷子🥢,所以选的ev。
开朗柳叶yr9:对比的是宋L19.9那款和PLUS16.9那款,目前自己一个人开,备着结婚用,所以想要空间大点 这两款车在智能,舒适配置,电机,加速等好像都差不多,只是L平台更新。 电池同样大,宋L标的比PLUS多跑30公里,实际宋L更重,不知道是否虚标 有没有试驾过的朋友反馈下,差别在哪里,值不值得多加3w上L,另外同价位还有什么推荐吗,只看suv
北方必有项目1.全车座椅加热,2.方向盘加热,3电池冬季使用及保养等项目 南方大家补充
昨晚几乎全程观看了发布会,中途接高中的孩子放学错过一段。 说实话当时真心动了,要不是刚提了辆宋ev,昨晚就定车了。首先是对纯电汽车得认可(还没有经历冬季的折磨认知)。 小米汽车定位非常准确,发布的第一台车目标人群明确,就是90后00后!该阶段人群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并且有很多是小米的忠实粉丝。当年就是网上抢购小米手机的一代(我80后当年抢过一台红米)。小米的2s一代经典,可与苹果4叫板,当年就是用的2s。 目前看小米su7确实也有可与特斯拉一战的动力,至于胜负还要长期看,比如说车辆后续问题,尤其是售后服务,当然要给小米时间,相信小米会做的很好! 回过头,看看70后80后是否可购买该车,有三个问题: 1.有一颗年轻的心的同时,具备匀称的身体标准,不然下车都费劲(下车像是在做蹲起,跑车坐姿低)。建议大家多运动! 2.后排不需要经常满员,比如说全家出游,没亲身体验过小米汽车,但从视频看,因跑车造型车后排空间不是十分宽裕。 3.车辆底盘高度,因为是电车,底盘电池的原因,还是对suv电车比较放心(主要看行驶的道路情况) 觉的上面都不是问题的,放心大胆入手,雷哥还是挺给力的,致敬创业人
是电吸门的吸力大,导致后背箱盖板变形吗
两辆车只卖一辆!两辆车都是只有两件补漆(右后门,右后翼板),其余全原。 凯美瑞240G,顶配天窗,无钥匙进入启动,前座椅加热,全皮座椅保持良好 起亚k3 1.6, 天窗,无钥匙进入启动,座椅记忆,通风加热,方向盘加热!全皮座椅保持良好
东北冬季满大街融雪剂,对车腐蚀严重,装上挡泥板和踏板会不会存雪,腐蚀底盘!
目前天气情况下,充满电行驶3天,240公里后剩余电量30%。充电桩还没搞定,都在4s店 快充,其实也挺好,电费都省了,这一点海洋网真的很给力。目前还没有遇到排队在4s店等 候充电现象,估计明年一定会出现。东北电车才开始普及,如果解决冬季续航里程问题,那充 电桩的生意会爆棚!期待安全耐低温的电池出现,如果再能极速快充,那就完美了,可我认为 还是布置更多的充电桩更实际些,或者流动充电宝(车)的出现!可给电车充电的电车🚎! 现在来看选ev还是相对正确的,下一步周边游看给不给力了(充电是否方便)。 “如果充电方便,就选纯电车!”这句是听着好像有问题,很多人认为既然充电方便,那就更要 选混动,这样可以每天都充电,用电行驶。但混动有一点不足,就是纯电行驶里程短,对要求 稍微纯电长续航的朋友不给力,尤其是东北! 当然,新提车,还没经历过东北的冬季考验,也许冬季最冷的几天就趴窝了😜 选ev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提到的可以随时说走就走的周边游,春夏秋三季可以到300公里 以内大的城市休闲,或者150公里以内的山村田野放松心情!总之要充分利用好每个休息日, 多走走。
论东北宋plus车选择~纯电与Dmi,本人刚定ev,原因如下:1有独立车库,充电方便.2工作日每天75公里车程。3家里还有两辆油车可用! 购车前也经过初步比算,每年如果行驶20000公里,Dmi与ev投入是一样的(不计算贬值,包括换电池费用),大概花销差不多! 但如果行驶28000公里,ev优势就体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