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jason690
也算半个内部消息吧,东风民品车的销量大家都知道,不提也罢。它家想在EV和混动上翻盘,觉得917叫好不叫座,准备在越野车的赛道上继续加码,拉高品牌形象,今年要推出一款~定位在917之上,还是方盒子越野车,是直接对标仰望U8的高端货。品牌嘛,可能还挂猛士标,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技术来源。凭啥对标有定价权的仰望U8?东风作为老牌车企,把他压箱底的,预研的用于投标我军下一代全军通用载具的平台拿出来了。 这个平台是什么水平呢?这样说吧,慕洋犬们罔顾我们几代军用猛士已迭代升级到悍马它妈都认不出来的水平了,还是说我们一直抄悍马,结果人家美国又搞了远胜悍马十倍(我也不知道怎么算出来的)~联合轻型战术车JLTV,那是才划时代的,我们又落后了等等。而实际上,东风这个平台不仅是追赶JLTV,而是立项时就全面对标,关键指标超越它的高端存在!从以前藏着掖着保密保落后,到现在可以把预研的军品技术提前简化、下放到民品市场参与竞争。这说明了中国制造的底气和自信,彻底起来了! 下面传几个图,东风的当然轮不到我发,就发几个它技术来源的平台对标的美国竞品图吧: 第一张从左到右依次是悍马、JLTV和它加强防雷型号M-ATV,体格一目了然。 第二张分别是JLTV燃油版和油电混动版。是的,JLTV也有油电混动版,走的是增程式的油电混动路线,和燃油版一样用的是6.6的柴油大V8,还用上了最近很时髦、很引口水战的扁线电机。就是电池包比较拉胯,12度的磷酸铁锂的。 第三张,是增程版JLTV或者叫LCTV的动力总成与驱动架构简图。
品质挺高的一款车,销量不行,那原因可能很多。但看到这个广告图,有点如噎在喉。 咱们先不谈车,也不谈啥男权、女权的引战话题,就说市场营销最基本的用户画像,大家觉得是照片里这个大姐会买阿维塔,还是潜在客户看她心情愉悦,会下单??
这个是亲身经历,这辆长城皮卡5月份已经开到脱检,再修到能过检划不来,准备报废了。忽然想起买车时的经历,就随手写了一段,跟眼下有的车企推崇的一车一配置,订单生产,不一样又有点一样 十来年前,我跟长城厂里定做过一台皮卡: 我当年工地上想买台便宜皮卡,问了下价格,被庆铃店给鄙视出来了,再便宜点也有,就是做工太糙了(不提牌子了,大家都懂)。最后去长城,直接说想买迪尔皮卡,但长城已经在力推新出来的风骏,4s店说迪尔停产了(店里确实没看到),只能外地店里帮着调库存车。 我不信邪,打了广告海报上的电话,转接了几次后,尽然给转到车间,一个生产调度之类的哥们接的电话,他说:说迪尔确实停产了,但是你确实要买吗? 我说:是啊。 他说:那没事,我们可以给你排产,现做一台,做…一…台… 然后,我就定了。 再然后,想选个不漂亮但耐脏的白色,4s店说选白色的要加1千还是2千,我就,又给厂里打了电话,又打通了,似乎好像还是他接的电话, 他说:白色可以做,你要白色就喷白色呗,反正电脑配色又不麻烦。加钱?不用,你就说打电话问了,公司说白色不用加钱。 我就原话给销售说了,他愣了好一会给店长/老板打电话,嘀咕了半天,后来听到他几乎在咆哮:人家给河北打电话了,说不能加钱! 后来真没加钱提到车了,就是销售二哥看我的眼神怪怪的
我姐夫去年买了一辆,我偶尔开下得感觉:外型很霸气;内饰挺老气;动力嘛,一言难尽,一脚油门下去,发动机叫唤地很威猛,但提速真不快;操控一般,甚至可以说笨重,当然是指公路上开;动力嘛,我不知你说的百公里15升油是咋开出来的,反正我开市区是20个往上
芝士驾道:这个环境引进5.6L自吸大V8,途乐这步棋打算怎么走?
去年老婆自己按揭买的325Li,我只出了点税钱,随便她喜欢吧。但要我自己买,倒贴10万我都不买! 不是烧机油,性价比的问题,而是30多万的车没座椅通风,想通风您多加钱上5系吧;座椅加热呢,理论上有,但是在冬季包里,你选冬季包,可4s店说订不到。我呸!我花钱买难受吗?! 还有当年老爸买福特锐界时,觉得宣传册上的科技包很有用也不贵,但结果也是这样,钱花不出去,人家说加不上,厂里不给……祝你们早日退出中国市场
千秋不变风雨改:非引战,纯粹是想问下已购车的车主,根据你们的用车体验,除去品牌,车硬件本身值多少钱。都说绕不开的三系,是标的魅力还是车子本身的魅力呢?
长安国产最近卖得这么好,福特在中国也吃了这么年亏,正反面经验教训都有,咋就是不听消费者的呼声呢? 中国人,至少80%中国人,买个大几十万的车,是给家里置办了个大件儿,就是平时第二排再不用,周末还是要接下丈母娘的,可它的第二排,无论从腿部空间还是座椅舒适度,都让人觉得对不起大几十万的价钱。
智电出行:林肯新款飞行家实拍曝光!3.0T动力提升,比宝马国产X5便宜10万
不是啥黑科技,我当年在国外的合成气厂工作过,很多年了,但基本反应还记得: 是用二氧化碳+水蒸气,高温+常压+镍基催化剂环境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氢气有多的,需要用分子筛单独分离出来(可以另外卖钱),剩下一氧化碳和氢气按比例混合,还是用催化剂,可以合成不同的烃类化合物,最简单是 3h2+co=ch4+h2o,不就生成了甲烷了吗? 生成的甲烷当然可以直接拿来当天然气烧了用,觉得太亏了,可以用甲烷进一步加氢、加碳生成长键的烃类,所谓汽油,就是C 4 ~C 12 烃类的混合物,合成到C4、C5就造出汽油了。 至于科技进步,就是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出新的催化剂和配套工艺,力求需要的温度越来越低(能耗)、转化率越来越简单,中间步骤越来越少,才能把成本降下来,等接近原油炼油的成本了,才能商业化。
科普启示录:二氧化碳制汽油装置已上马!储能效率是锂电池20倍,两种汽车谁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