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天闪计划”不仅是充电技术的跃迁,更是其新能源战略从单点突破向全生态布局的转折点。基于现有信息,结合技术迭代周期与行业趋势,2026年比亚迪新能源技术升级可能聚焦以下五大方向:
一、补能体系:超高压平台全面普及与储能协同深化
1. 1000V高压平台覆盖全系中高端车型
2026年,比亚迪1000V高压平台将从汉L、唐L等旗舰车型逐步下放至王朝系列主流车型,甚至可能渗透至15万元级市场(如秦L EV)。充电功率将从5C向8C升级,实现“理论6分钟充满100度电池”的极限效率,实际场景下补能时间稳定在10-15分钟,彻底打破“充电焦虑”。
2. 光储充一体化网络规模化落地
依托“天储计划”的全球储能布局(如沙特12.5GWh项目),比亚迪将加速“光储充”超充站建设,利用储能系统平衡电网负荷,实现峰谷电价套利。预计2026年,其超充站将覆盖全国80%的4S店及核心城市商圈,并探索与第三方充电运营商的合作模式。
---
二、电池技术:从材料创新到低温性能突破
1. 第二代刀片电池量产
当前天闪计划搭载的刀片电池已支持5C超充,2026年或推出第二代刀片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或半固态技术,能量密度提升至300Wh/kg以上,并支持8C超充能力,同时优化低温性能(零下30℃充电效率提升50%)。
2. 热管理智能化升级
结合电机余热回收与智能温控系统,比亚迪将进一步降低冬季能耗损失,提升电池寿命与安全性。例如,通过AI算法预判用户行程,提前预热电池至最佳充电温度区间。
三、智能化:智驾平权与芯片自主化闭环
1. 高阶智驾全系标配
基于“天神之眼”战略,2026年比亚迪10万元以上车型将实现城市NOA功能全覆盖,10万元以下车型标配高速领航。同时,依托自研芯片(国产化率85%以上),智驾系统成本降低40%,形成“技术普惠”的竞争壁垒。
2. 车路协同与机器人生态联动
结合“天机计划”中人形机器人研发成果,比亚迪可能推出车-机器人协同的智能服务场景(如自动充电、货物搬运),并通过V2X技术实现与超充站、储能设施的动态能源调度。
四、产品布局:细分市场全覆盖与全球化提速
1. 高端市场:技术定义豪华
旗舰车型(如汉L、唐L)将集成更高阶配置:
- 后轴580kW电机+四轮独立驱动,零百加速进入2秒级;
- 智能座舱融合AR-HUD与全息交互,打造“第三空间”体验。
2. 下沉市场:油电平替加速
通过800V平台下放,15万元级车型(如秦L EV)将标配500公里续航+10分钟补能200公里的能力,直接冲击同价位燃油车市场。农村及海外新兴市场或推出定制化车型(如高底盘纯电皮卡)。
3. 全球化:应对贸易壁垒
针对欧盟碳关税与本地化生产要求,比亚迪或加速在欧洲、东南亚建设“本地化超充网络+KD工厂”,并依托储能业务输出“中国标准”的能源解决方案。
五、产业链垂直整合:成本优势再强化
1. 电驱系统高度集成化
代号“BOX”的纯电架构将实现电驱系统“十五合一”,重量再降20%,效率提升至98%,支撑更低能耗与更优性能。
2. 供应链自主可控
车规级芯片自研比例提升至70%以上,碳化硅电控、液冷超充桩核心部件实现国产替代,进一步压缩成本并规避“卡脖子”风险。
总结:从技术领跑到生态定义者
2026年的比亚迪将完成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到“新能源生态运营商”的转型。通过“天闪计划”驱动的补能革命、“天机计划”赋能的智能制造、“天储计划”支撑的能源网络,比亚迪或将重构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规则。正如其战略逻辑所示:“当充电比加油更快,电动车普及的终极障碍将不复存在。”

汉L

唐L

汉L

唐L

比亚迪“天”计划,雨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