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用户8173598275815头像用户8173598275815头像

    用户8173598275815

    轩逸车主·车龄半年

    • 精英创作者LV1精英创作者LV1
    • 内容鉴赏官LV2内容鉴赏官LV2

    轩逸经典1000多公里使用感受

    2024-11-01发布于:轩逸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我和我的轩逸

    一、个人情况介绍

    先说下个人情况 买的是24款经典轩逸白。我是从事网络行业的,平时跟老婆两个人都是在家里上班 车是9月24号上牌的目前刚好一个月 跑了1088个公里,车的主要用途是工作日接送娃节假日全家附近出行游玩用的,用车环境高架桥跟郊区跑得多一些。

    二、购车预算

    由于个人经济关系 这次购车得预算一开始就打算在8左右落地 轩逸在各方面都符合我得预期

    三、选车过程

    从开始选车到落地大概花了10天左右,选车初期得时候只是按着购车预算去看车的,所以看的车比较多 期间对比了 卡罗拉、朗逸新锐、秦plus、驱逐舰、昂克赛拉,其中昂克赛拉价格超出预算第一个淘汰 卡罗拉价格相对其他几个款也贵不少 第二个淘汰,决赛圈最后剩下 轩逸、朗逸新锐、秦Plus、先说下这几个款在看车时候的感受:


    1:朗逸新锐 最低配版

    动力方面 因为没有试驾车 这方面没有体验

    空间方面 全系后排都可以放倒 后座中间因为隆起过高这点扣分

    车壳车漆 不得不说朗逸新锐得车壳车漆用料方面确实要比轩逸更扎实 车门明显要厚重不少

    舒适方面 我看的是新锐最低配的那款 所以不带皮座椅不带中控屏 后排没有出风口 座椅偏硬(对比轩逸来说)、后排中间隆起过高像似把后排左右分开了 这点我非常不喜欢 因为个人用车环境 全家出行用车比较多 一般都是老婆或者父母带着两个孩子坐后排 所以对这个后排中间隆起的部分比较排斥

    价格方面 算上保险购置税朗逸可以做到8W2左右全包落地

    2:秦plus 最低配版

    动力方面 毋庸置疑三个款中它是提速最快的

    空间方面 后排不能放倒 由于没有详细测量凭感观的话可能要比轩逸略小一丢丢

    车壳车漆 车壳用料这方面跟朗逸差不多 车漆的感触不深 = =因为我对这个确实不懂

    舒适方面 这车全系配备大屏中控 皮座椅 皮方向盘 在内饰这方面确实没的说属于三个款中无论是用料科技都是最高的

    价格方面 在赣州这边可以谈到8W1全包落地

    3:经典轩逸 舒适版

    动力方面 CVT变速箱 换挡平顺 提速方面跟朗逸新锐差不多

    空间方面 后排不能放倒 带后排出风口 后排座椅与前排的空间应该是最大的

    车壳车漆 这个是轩逸的诟病地方 车壳车漆用料确实是三个款中最差的 车门比较轻

    舒适方面 抛开内饰的那些电子科技来说 座椅的舒适度 你懂的 必须第一

    价格方面 5年分期提前两年还款 可以做到 72500包利息落地 白色加2000 由于个人办不了按揭 最终是全款提车 轩逸经典白 7.6个


    四、选车总结建议:

    个人感觉选车最重要的两个点是 预算跟用车环境。预算不用去说 用车环境这个必须要清楚 相同价位的车总有各种各样的差异 每个人的用车环境不一样所以会导致偏向,就我个人而言 以上三个款都能满足我的购车预算,但是在用车环境上差异就出来了, 我不需要每天上下班 来回公司跑 车的用途就是冬天或者下雨天短距离接送娃 节假日出游 一年可能就是7000公里得样子 ,所以在这里 秦PLUS油耗费用得不到分, 我得停车场地 是24小时丢在户外晒太阳得 没有专用得停车位置 没有地库 没有充电桩 如果是买秦PLUS得话 因为电车需要充电所以这里需要扣分 当然有人会说 秦plus是插混 可以不用充电加油就行,但是秦得三电质保是有要求得按照他得说明书上操作才能满足的 比如 一周最少保持一次充满电,加上我没有车库 车都是24小时露天风吹雨淋 我不想隔一阵子就担心我新买的车底盘有没有生锈(毕竟车质网上秦一大片的生锈投诉),总得来说我需要得是一辆 经济实惠 预期是最少能开个 8年 10年得车,因为这是家里得唯一一辆车 短期内也没有换车打算得,平时使用不需要费什么心思去照料它得车 所以秦plus得优势在我这里体现不出来反而劣势更多,毕竟每年得保险费用要比油车贵个一两千 各方面保养也要更贵 充电养护麻烦,所以这里秦就被排除了。剩下朗逸跟轩逸 因为我用车 基本上是全家出行 而且家人都是晕车得底子 个人用车也不在意操控性只考虑舒适性 经济实惠 在这方面上 配备大沙发 大空间 后排出风口 价格更优惠得轩逸完胜。选车最重要得是用车环境 你不可能为了一两次得体验而去加大预算或者购买用不上得配置,这是车不是房子 车得用途就是从A点到B点,我买车是需要他来照顾我得出行 而不是要我隔三岔五就去照顾他,所以一定要按自己得实际用途跟用车环境来挑选。用车跟玩车是两回事情 如果你存粹是买来玩个一两年啥就换得 那当我以上没说。

    五、价格方面

    目前各大4S店都提倡做5年分期 2年提前还款免违约金得方式提车。一开始跟销售谈得是按揭方式算上保险最终下来得话可以做到7.45个落地白色包2年利息5000,但是由于我个人原因贷款没办下来 最终是全款7.6个落地的包含人寿4300的保险,只送了常规的贴膜、脚垫、枕头、空气炸锅,然后自己在网上购买了一套行车记录仪170元+中控屏330元然后店里付了150元的安装费用请人安装的。这里说下中控屏 中控屏的选择有非常的多价格差异也大 我的原则是能省则省 够用就行 这330的中控屏刚好满足我的要求 能听歌不卡 能倒车影像不卡 能连蓝牙不断开、也有carplay功能(会卡帧数) 330元还要求个啥 能用就行了 carplay我是一次没用过 习惯了用手机。


    六、用车体验:

    1、外观感受


    说实话 这车得外观在现在各种电动爹横行得年代里 毫无优势可言 外观方面就是中规中矩 悦享版跟14代外观上面要好上很多更符合现在得审美。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对于我这种30多岁上有老下有小得人说来早已经过了那个看外观来定喜欢得年龄人 反而是这种中规中矩得外观更适合我。

    2、驾驶感受

    由于本人对车得性能要求并不是太在意,所以在这方面感受不是很深,目前车行驶了1088个公里 跑过市区 跑过高架 跑过高速 爬过盘山路,我只说下我各方面得体验

    1、 市区 大家应该关注的红绿灯起步比较多点,目前感受是起步的时候踩个1500~2000转数起步是完全够用的了 提速方面大家真的不需要太担心 真正开车等红绿灯都是正常行驶 不是比拼0~100提速,这是正常用车 不是比赛 你开车一年也遇不上一两次红绿灯起步油门踩到底的 我的驾龄现在是10来年了 我是一次也没遇上。拥堵路段 建议把自动启停关掉 要不然频繁的熄火启动会很烦而且对电瓶伤害大 这里省的油还不够换电瓶的。

    2、 高架 我们这边的高价都是限速 80或者100 在这方面轩逸是最合适油耗最低的路段了 稳住速度之后 跑个100码转数也不会超过1500转,限速80的路段跑80码 限速100码的路段 跑100码,速度能超过90%的车 因为那90%都是低于这个速度跑的 这就是实际的路况。

    3、 高速 本来只跑过两次高速各人感受是 0~80码是一个档次 80~100是一个档次 100~120是一个档次 0~100的提速都比较顺畅 稍微踩点油门就上去了。100~120 缓慢加油的话 确实有点费劲 由于当时老婆和孩子都在车上所以就没有尝试大脚油门的踩。但还是那句话 真实的高速路况 也不是人人都平均车速120的跑 注意这里说的是平均,正常情况下多数车都是限速120的路段 跑个105 110的样子。

    4、 盘山路

    出去旅游的时候爬了下盘山路 不得不说这里是CVT得弱势 因为盘山路陡坡多转弯多车子频繁得需要提速减速转弯由于CVT得特性可能上个陡坡速度还没上来又遇到急转弯了,但是注意这里并不是说CVT不能跑山路 只是每个人得驾驶习惯不一样 这次跑盘山路完全没有针对CVT得特性来掌控油门 只是速度慢了就加油门快了就踩刹车一样可以上山毫无问题,相信如果对CVT更熟练之后 在这方面要掌控得更好一些。


    3、内饰感受方面

    我买得款是轩逸经典款目前也没更换皮座椅 暂时也没这个打算我觉得布坐得就挺舒服得等哪天脏得不行了再去考虑要不要不换皮座椅,选车得过程中对比了很多款车其他车都没有轩逸的座椅来的舒服,至于其他的电子科技什么的在我个人看来完全没有座椅舒适性的重要性高。

    4、油耗感受方面

    由于我的使用途中并没有针对路况来做油耗清0统计 所以目前给不了各种路况的详细油耗 只有一个总的。目前是行驶了1088个公里 其中有240多个公里是高速上跑的 大概有30多个公里是盘山路 120个公里是国道 剩下的90%是高架桥,目前综合油耗是6.2 这个油耗也还在降(1088个公里90%得时间是跟老牌还有两个娃一起出行 70%时间开着空调),6.2折合RMB的话大概是4毛多一点的样子一个公里,我的本田摩托车都得3毛一个公里 这个油耗我完全能接受 更不用说这油耗还在降

    5、隔音方面

    隔音这我真得吐槽一下了。这车得隔音是真得不咋地,高架上开个七八十关着窗都能听到后视镜那里传来得风声 还好不是特别大能接受,底盘得话有一次走国道遇上了一小段大概300米得样子 那种大颗粒路面,60码得速度那胎噪哄哄得受不了,还好正常行驶在高速跟高架或者国道上没有这种情况。整体来说隔音方面确实偏弱

    6、配置方面

    你懂的 这车没配置就一个手动空调一个主驾一键升窗

    7、空间方面


    本人身高175 体重115 座椅调至得情况大致如下 伸手距离方向盘多出一拳 座椅高度 调至能看到引擎盖

    距离车顶剩下一拳多一点得空间

    后排全贴合背部得话车顶距离头顶还剩下一掌空间(这里是全贴合背部 葛优躺得话要多出部少空间)

    后座全贴合背部 从驾驶座椅到膝盖得距离能有一个手臂+个拳头得空间

    后备箱得空间 没有详细 凭感观是挺大的 深度也够。


    用车总结:

    优点:车价便宜 经济实惠 油耗低 座椅舒服 空间大 长途不累。

    缺点:车壳用料差 车门比较轻 内饰普通 外观普通 隔音效果不好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