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介绍》
朗逸,这可是我的第一辆车,也是我结婚的一个大件“彩礼”!选择它的理由也很简单,销量高!就像家里的长辈说的一样,当你不知道选择什么的时候,就看销量,买的人多总归没有问题,再说了,大众品牌在国内根深蒂固,品质不会有大问题。大众品牌的定位本身就是比较平易近人,算中等级别,买它我的家人,包括我老婆、老丈人都没有意见。冲着实惠、性价比高,我选择了它!

我的朗逸为2022款1.5L自动舒适版,在2022年1月上牌,到现在已经累计行驶了近2万公里,用车时间也有2年9个月了。平时主要就用来往返工作地和老家,现在工作地离租房也更近了,就像网友说的一样,一年开不了两箱油。

在这段用车时间里,也让我一个小白,变成了还算比较懂车的人,现将我对朗逸的用车感受、用车心得和一些看法总结一下。

《真实感受》
【外观感受】
我看朗逸2025款要上市,从外观来看,相比我的2022款朗逸并没有太多的变化,说明我的朗逸还挺能打,还没有落伍,心里不觉有点窃喜。

其实朗逸这款车还是非常像帕萨特,颜值不输,但是要是能搭配星空脸就更完美了,我现在就觉得我的朗逸这种普通前脸看着有点太中规中矩,缺乏了年轻感和时尚感,在大马路上大部分都是中年大叔在开,作为一名95后总觉得有点老成。原本我打算想把前脸换成星空脸的,价格打听下来要600-800块,而且拆得东西有点多,就犹豫了一下,现在看到25款朗逸在外观上没有任何变化,就又激发了我想改它的想法。同时还想对尾部后保换一下,最起码多了排气孔的镀银装饰,以及尾部的黑色装饰板,看上去时尚感十足,相比我的光秃秃的尾部后保更年轻化了一点,这才符合95后的审美需求。




当初是没得选,即使顶配的外观也跟我这款一样,现在朗逸改的越来越“帕萨特”,越来越年轻化,外观大方向不变,所以改起来也丝毫没有违和感,配件通用,还是值得折腾一下的。
【内饰感受】
我觉得我的朗逸内饰跟目前最新款没有太大的区别,相反我觉得我的22款朗逸内饰比最新款要更好看、用料更足一点。

现在新款朗逸就比较喜欢拼色,座椅拼色、门板拼色、中控拼色等,而且颜色搭配看着更活跃点,但是颜色选的不好,看上去总觉得有点“绿里绿气”的。我还是喜欢简单一点,黑色是最简洁的颜色搭配,同时黑色还耐脏,用湿毛巾擦一擦根本看不出脏,反而觉得非常好打理、很干净。同时我的22款在中控上用的是镀银和亮黑色的装饰板,看着有点商务范,尤其是副驾驶位的亮黑色装饰板真有种副驾娱乐屏的即视感,我觉得颜值更高!


但是我的这款朗逸塑料感比较重,几乎一眼望去都是塑料、门板、中控台等都是硬塑料材质,甚至连方向盘都是塑料,丝毫软包和皮质都看不到,这就让人觉得有点廉价感。相比现在新款朗逸,在国产车的刺激下,硬塑料全部换成了软包和皮质,内饰的颜值和豪华感明显提升,还是挺让人羡慕的。

【车机使用感受】
车机界面就是黑,屏幕界面的UI设计太单调,没有新能源车看着有活力和时尚感,包括现在的新款朗逸也是一样的设计风格。中控车机的屏幕小、内容比较简单,我平时用的最多的就是CarPlay 功能,其他功能几乎用不上,车机屏幕略小,屏幕角度太平,遇到晴天太阳光照射下容易出现反光,观看的视野不及现在的悬浮式车机屏幕,现在的新款车机有个面朝驾驶员的角度,屏幕的内容看的更清晰。包括目前的车机在使用过程顺滑度不够,有点卡滞,同时车机屏幕的分辨率和材质看着有点不清晰,有点“雪花点”。现在智能化越来越先进,高通骁龙8155芯片、LED屏幕的加持,让车机使用更流畅、显示更清晰。


仪表台显示比较简单,以黄色背景为主,现在来看,我觉得有点单调、有点丑。其中仪表台屏幕可以轻松查看行驶过程中的油耗变化,起步油耗、驾驶过程中的动态显示都能实时显示出来,不过没有现在的数值仪表台显得有科技感或者豪华感。我现在就把仪表台设置的比较简单,仅显示油耗和时速,其他设置成背景墙,看着屏幕尺寸会更大点,就目前而言还算中规中矩,不算落后,就是这个黄色背景墙要能改变颜色就更好了。


【乘坐空间】
坐在驾驶位有种半躺的感觉,其实我这老款朗逸的座椅挺厚实的,可能柔软度没有现在的新款好,但是长时间坐在上面没有屁股发硬的感觉,就是座椅靠背没有腰托,长时间坐在上面感觉腰部有点空,有点酸。坐在副驾驶觉得空间比较大,因为腿可以伸的更长,它的腿托的坡度比较大,感觉的伸进发动机,腿部的活动空间大。

坐在后排最不舒服的位置就是后排中间,一方面靠背很硬,跟靠在硬塑料上一样;另一方面就是后排中间凸起的一块很高、又很宽,看着凸起的高度与座椅快平齐了,所以坐在后排中间腿没地方放,活动受限,不太舒服。


但是在后排两侧座椅就比较惬意了,尤其是坐垫厚度很厚,感觉的比前排座椅厚度还要厚;接着就是靠背的坡度比较大,还是可以保持半躺状态的;同时前排座椅底部与地板的间隙比较大,可以将脚伸进去,无形中又增加了腿部的伸长空间,再加上坐垫厚度厚,可以完全托住大腿,坐着不仅软,还能将腿伸直,活动空间我觉得比较大,我的身高168cm,体重68公斤,我觉得乘坐还是比较舒服的。


【储物空间】
朗逸升级为PLUS,我觉得最大的优点是储物空间变大了,深度比较深,放置大件物品或者长途旅行都能轻松放下,尤其是每次节假日我都会从家里带来很多特产,几乎从来没有为“装不下”而烦恼,平时用车我也会把后备箱打理的比较干净,主要是看着舒心。
轿车的后备箱缺点就是太深了,导致拿取东西不方便,比如说放个箱子塞到最里面,拿出来的时候需要整个人半身都要进入;其次就是放大件物品,比如说露营车、自行车、婴儿车等,不能做到直接往里塞,需要重新折叠到“出厂”状态才行,而且往里装也比较费事、费劲,主要原因还是后备箱的高度比较矮,空间被压缩了,没有SUV用着惬意。


车内的主要储物空间我认为集中在四门的储物盒里,我以整包餐巾纸来演示,前门大概能横向放置两包,而后门能横向放置一包半,在平时使用中空间需求也能满足出行。


中控扶手台的储物盒是斜三角设计,并不是长方形,我就比较好奇,这不是空间被浪费了吗?而且不规则的设计,让放东西有点不方便,一般我都是放一些随用物品,比如说餐巾纸、护手霜等等。之前的老款还保留了卡槽的设计,不过现在都是ETC了,再说了现在高速的卡片变厚了,已经无法塞进一张高速卡了,目前就是闲置状态,相反,旁边大点的槽倒是可以利用起来了?

【动力感受】
1.5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在动力上稍微有点弱,这个弱主要体现在起步上,起步踩油门动力感受不明显,需要踩深点、踩时间长点才有明显的动力爆发,整体使用下来就是提速慢,油门踏板与动力输出有延迟。这个在超车时表现最为明显,比如我40-50时速跟车准备变道超车时,油门几乎踩到底了,速度却起不来,要一直保持踩到底过个2秒钟,才能感受到提速的动力输出,而且这个动力提速过程是缓慢的,并不像涡轮增压有一个爆发的推背感,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整体提速属于缓慢而稳定的提速,超车是比较费劲的。尤其是遇到后方来车,你刚变道踩完油门,后车已经靠近了,你在等提速的几秒钟,后车只能踩刹车减速了,我就遇到过几次被后车鸣笛、闪灯的,没办法,动力弱了,所以变道超车一定要看好后车,最后后车跟你的距离比较远,千万别加塞,不然尴尬的就是你,或者后车不让行,容易出现剐蹭。



但是,在驾驶过程中,只要速度起来了,你再轻点油门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速效果,10时速以内的提速响应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此时你感觉不到你在驾驶一辆1.5L动力的车。一般在高速行驶,100时速以内的提速,还是能感觉到发动机比较有劲的,但是110-118时速就会感觉的发动机动力上不来了,此时发动机的声音比较大,转速也是居高不下,甚至能转速能奔到6000转,这时候你能感觉到,疲软无力,速度稍微降下来一点,发动机声音和转速都能明显降下来。

【底盘悬挂/驾乘感受】
我一直都觉得轿车的驾乘舒适度是最好的。当习惯开轿车后,突然驾驶一辆SUV,你会觉得SUV颠簸,主要原因是底盘悬挂高了,人的重心偏上了,舒适感就会下降。这也是轿车的优势,底盘悬挂重心低,稳定性更好。这在高速上的表现最为明显,所以说高速上轿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是最好的。本身高速上的路面就比较平顺,只有在过桥梁时感受最为明显,我的朗逸以115时速过桥梁几乎感受不到上下起伏和颠簸,稳稳贴地的行驶,下桥梁时也感受不到失重感,有的只是稳重,同时又觉得底盘悬挂很软。

但是,我的朗逸后悬挂为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在城市道路遇到颠簸路面或者坑洼路面时,坐在前排感受还不太明显,还是觉得底盘悬挂比较柔软,当坐在后排时就能明显感觉到底盘悬挂颠簸了,好像整个车身都跟随坑洼路面上下跳动,那种像前排的柔软感表现并不强烈,主要还是上下波动比较明显。当60速度行驶在连续硬井盖的路面时,整车我觉得沉稳性表现还是不错的,想比我之前试驾体验的ID.3而言,更柔软点,反而觉得ID.3的悬挂相对硬了点,不过坐在后排还是不如ID.3的表现,后五连杆独立悬挂的表现让车起伏波动小,感受下来更稳重点,而朗逸就有种整车一起晃动的感觉。


当以60-70时速过城市坡度比较大的桥梁时,感觉后轮的吃力比较大,但是悬挂又不能很好的吸能,下坡落地的那一刻还是比较颠的,舒适感要差点。
不过在60-70时速行驶时,左右转动方向盘时,还是觉得底盘悬挂的防侧倾能力比较好,整车给我的感受比较沉稳,不过坐在后排还是能感觉到左右转动方向盘时整车表现有点生硬,不够线性或者说不够柔软,有点偏硬,舒适感没有前排感受好。


【隔音/音质】
我的朗逸标配的是韩泰轮胎,胎噪的隔音效果稍微差点,在柏油路面的高架或者高速道路上,胎噪要稍微小点,遇到水泥路面或者比较粗糙的路面时胎噪声音要明显一点,坐在车内的“嗡嗡”声要比较明显。不过在高速上如果车速达到100时的“嗡嗡”声要比较明显,尤其是高速上在弯道路面会比较粗糙,声音明显加剧。车内的隔音效果我觉得我的朗逸表现还是不错的,我记得我以前租车荣威、比亚迪的时候,在车速100以上都会听到前档玻璃、AB柱的地方“呼呼呼”的风噪声,当我买了朗逸之后我就觉得我的隔音效果要明显小很多,“呼呼呼”的风噪声并不明显,其实车窗玻璃都是单层,能有这个隔音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我不太喜欢我的音响声,总觉得立体声效果不明显,车内的音响的声音偏清脆,尤其是转向灯的声音由仪表台单独发出,声音小还夹杂着塑料的清脆声,我在试驾体验ID.3的时候转向灯的声音都是连接到音响的,发出的声音立体效果明显、声音偏沉闷,我也希望后续朗逸能借用ID.3的音质,听起来更舒服些。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将音响的焦点移动到后排中间,这样立体声会加强,但是我原本也想设置的,发现我根本没有这个功能,尴尬了!

【辅助驾驶】
我的朗逸很遗憾并没有什么辅助驾驶,有的仅仅是车前测距监控系统,也就是主动刹车功能,像定速巡航、自适应巡航等都是没有了,但是却有倒车影像。只能说这两年车的智能化提升非常明显,L2辅助驾驶都已经成了标配,还有更智化的激光雷达,甚至都开始往可视化辅助驾驶方向发展了,就连现在新上市的朗逸也标配了L2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还用上大疆辅助驾驶。只能说21年上市的车并没有将智能化看的很重,现在的车在驾驶上变得更加简单,前段时间体验的帕萨特pro和ID.3让我对智能化有了新的认识,感觉需要重新学习怎么开智能化的车了!



【能耗/用车成本分享】
我的车目前累计行驶了近2万公里,累计平均油耗为5.5L/100km,而一般在城市道路行驶的油耗要相对高点,以我最近行驶数据为例,大概行驶了24公里,平均油耗为7.1L/100km!


所以朗逸的平均油耗还是比较低,以我的累计油耗5.5为例,2万公里大概需要花费8000元,平均一公里0.4元,相当省油。这两年的主要花费大头就是保险和停车费,平均每年要有5000元的固定开支,保险在3000不到,停车费每年固定2000元。所以一辆朗逸一年的固定开支大概需要8000元,这还是我开的比较少的情况下。
《总结》
朗逸作为家用车我觉得是不错的选择,空间A+级,外观像“小帕萨特”,底盘悬挂相对比较沉稳、舒适,油耗低,用车成本低。对于朗逸的选择我建议购买1.5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几乎可以应对所有场景,1.5L相对比较疲软,动力略有不足。

对于我这位老车主而言,外观到目前还没有落伍,依然与最新款在一个颜值水平。作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操控简单、便于上手、安全性高、舒适性好,最主要还是皮实耐用,驾驶使用不心疼,德系的沉稳和扎实感让我觉得它还是有一定的机械性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