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长城汽车如何改变现状?

    2024-08-24发布于:蓝山车友圈

    #我的蓝山用车体验


    基于当前的竞争环境,长城汽车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争取达到20%的市场份额:

    1. 产品多元化与创新:

    - 拓展产品线:在不同细分市场推出更多车型,如加大在轿车领域的投入,覆盖更多消费者需求,丰富产品矩阵,提高市场覆盖率。

    - 强化新能源产品:持续投入研发,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性能、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等关键指标。例如,在HEV/PHEV方面,将长城Hi4等技术平台产品推向全球;在EV方面,打造“真正的800V”,以极致充电体验、极致能效的纯电动平台,推出引领市场的整车产品;在FCEV方面,加速氢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产品(如电堆、膜电极、IV储氢瓶、氢用阀门等)的自研,“商乘并举”加速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进程。

    - 推进智能化发展:将智能化细分为智能空间、智能驾驶、EE架构、云&大数据等多个领域。在智慧空间方面,以AI大模型赋能智慧空间,开发下一代高算力智能座舱开放生态系统Coffee OS3;在智能驾驶方面,实现无图全场景NOA于2024年正式量产,并逐步实现全国覆盖;智慧底盘方面,加速线控转向、后轮转向、线控制动、主动悬架等关键产品的布局和技术突破,实现底盘域控。

    - 专注产品质量与可靠性:保持并提升产品质量,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耐用性和低故障率,树立良好的口碑,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2. 品牌建设与营销:

    - 提升品牌形象:塑造高端、科技、智能、环保的品牌形象,改变消费者对长城汽车的固有认知,吸引中高端市场消费者,提高品牌溢价能力。

    - 精准营销:利用大数据和市场调研,深入了解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和偏好,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例如,针对年轻消费者,加强在社交媒体和线上平台的推广;针对家庭用户,突出车辆的空间、安全和舒适性等特点。

    - 加强品牌传播:增加广告投放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曝光度,通过各种渠道讲述品牌故事和产品优势,举办多样化的营销活动,如试驾体验、车展参与等,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长城汽车的产品和技术。


    3. 优化销售与服务网络:

    - 拓展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经销商模式,积极发展线上销售平台,提供线上看车、选车、购车的便捷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同时,尝试双销售体系,如长城汽车从2024年5月开始通过直营渠道提升用户体验。

    - 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提供快速响应的维修保养服务、24小时道路救援等,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加强对经销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确保服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

    - 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客户数据库,加强与客户的互动和沟通,通过会员制度、专属服务等方式,提高客户粘性和复购率。及时处理客户反馈和投诉,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4. 全球化布局:

    - 加速海外市场拓展:继续推进“生态出海”战略,加大在海外市场的投入,扩大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例如,2024年长城汽车力争实现海外销量翻番,2025年将挑战海外百万销量,海外市场结构上,实现1+10+N结构,即1个20万辆级+10个万辆级以上+N个万辆级以下的全新市场结构。

    - 因地制宜的产品策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法规标准和消费习惯,对产品进行适应性改进和定制化开发,提高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科技公司等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5.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 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批量采购、协同研发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物流效率,减少库存积压。

    - 提高生产效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如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生产。

    - 管理成本优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优化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降低管理费用和运营成本。提高决策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6. 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在新能源、智能化、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确保技术的领先性和创新性,以技术优势赢得市场竞争。

    - 吸引和培养人才: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汽车技术、研发、管理等人才加入企业。同时,加强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 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