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抢“鲜”试驾2024款现代新伊兰特

    2023-08-21发布于:伊兰特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新款伊兰特试驾体验

    「鲜」试官试驾报告——2024款新伊兰特

    【本期试驾车型】:2024款新伊兰特顶配

    【试驾路线】:北京市东三环、东四环

    之所以选择这个试驾路线,一是因为伊兰特的家用代步车的产品定位,二是北京的三环和四环主路算是北京日常最为繁忙的路段之一,在这个路况条件下,既可以看看油耗,也可以看看在道路上常规加速和转向的表现。

    【动力配置】:1.5L自然吸气发动机+CVT变速箱

    新伊兰特其实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家里就有一辆2017款2.0T的现代胜达,因此对于现代的设计风格和动力表现是深有体会的,说陌生是因为对于伊兰特而言,在北京坐的次数远远大于驾驶,而且对CVT变速箱之前是完全没接触过。所以这篇图文后半部分会重点跟车友们详细聊聊这辆车的动态驾驶感受!!!


    1⃣️外观设计

    2024款严格意义上算是中期改款,整体偏向于运动轿跑风,造型氛围是烘托到位了,韩系汽车的外观设计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绝对是有自己的风格。车辆的侧面视觉效果营造地很修长,有点儿前低后高的俯冲感,有点儿溜背造型,比较对年轻人的口味。

    优点:

    1、外观设计很有辨识度,溜背造型很有运动感

    2、车头和车尾的线条层次比较凌厉,大灯和尾灯的造型很有设计感

    3、A、B柱的熏黑处理,营造出悬浮车顶,红黑双拼效果(省钱)


    待改进:

    1、车门的B柱覆盖区域采用的是磨砂材质,好处是比钢琴烤漆材质耐磨耐划,缺点就是脏了以后看着真不舒服,并且不好清洁。

    2、从侧面看车尾下方的后凸偏多,个人觉得破坏了整车的运动视觉效果,略显臃肿。

    2⃣️内饰设计

    新伊兰特的内饰和外观设计保持一致,同属运动风格。整车的内饰虽然相比早期伊兰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熟悉现代车的车友们一坐进车里,从实体按键的功能、字体和分布区域就能找到熟悉的味道。

    仪表台和中控台的线条和副驾驶左侧的扶手将驾驶席环绕起来。平底“D”形方向盘也是为了烘托运动感。

    优点:

    1、中控区域的物理按键都安排给空调和座椅加热等车内舒适性和多媒体功能控制,在驾驶过程中操作都很顺手,好评。

    2、多功能方向盘对于现代车主来说,很容易上手,左侧区域有两个自定义按钮,并且可以灵活设定导航、多媒体等功能。常用的车辆控制操作,都能通过方向盘实现。

    3、前排座椅的包裹性比较好,大腿左右两侧都有支撑,但是对于块头较大的车友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儿挤腿。

    4、顶配车型四个车窗都支持一键升降

    5、外后视镜支持自动开合

    6、主驾驶仪表的尺寸很有气场,强光下也有不错的显示效果,显示信息丰富,而且有亮点(后面车机部分详细说明)

    7、前排的充电接口很方便,无线充电面板(可开关)、type-c、usb、12V120w点烟器接口

    待改进:

    1、仪表台的表面软性材质覆盖面积较小,且厚度和柔软度一般,车门区域的软性覆盖材质面积也比较小。

    2、车辆顶棚的内饰盖板的手感和视觉效果不如直接采用织布面料,现在的面料材质是有些绒毛,不是很好打理

    3、中控液晶屏幕由于风挡的倾角和安装位置,在阳光直射下,黑色屏幕真的有些烫手。

    4、我试驾的车内饰是全黑色,比较老气,而且夏天真的是太吸热了,强烈建议各位车友最好贴个防晒隔热膜。天热的时候最好车里弄个防晒遮阳挡

    5、副驾驶左侧中控台扶手是硬塑料,没有软性材质覆盖,副驾驶腿靠在那边不舒服,稍微用点儿劲会有轻微的晃动。

    特别提示:主驾驶座椅和中控台的缝隙距离偏小,手机、打火机这类厚度的物品掉进去真的不好拿。关键是座椅高低和前后调节的时候还会带着掉落的物体移动。



    3⃣️乘坐空间和舒适性/储物空间

    我身高1.83m,体重85kg,主驾驶座椅调到最低时,头部和顶棚还有距离(而且我坐滴比较直立),座椅也没有调到最后,大家可以看下图。

    【乘坐空间/舒适性】

    好评:

    1、主驾驶位前后高低可调,且范围比较大,可以满足大多数身高体型的用户。

    2、主驾驶腰部前后调节范围非常大,而且对腰部的支撑真的很舒服,可惜就是没有高低可调

    3、保持驾驶位不变的情况下,后排座椅的纵向空间也还不错,还有1拳的距离。

    4、前后排都有座椅加热,而且都有对应的实体按键,用起来很方便,可惜前排没给配上座椅通风

    5、方向盘加热升温快,加热区域覆盖了常见的握持区域,冬天很实用。


    不足之处:

    1、后排座椅没有打孔,夏天坐上去比较闷热。

    2、主驾驶座椅头枕前后不可调,对头颈部的支撑不友好

    3、后排座垫对我这个身高的用户大腿支撑不够

    4、后排头部空间比较局促,不能坐直,170cm左右的用户应该不存在问题。

    5、后排中央过道的隆起有些高,我43的鞋子放不下。

    【储物空间】

    重点说下后备箱。新伊兰特的后备箱的纵深和宽度尺寸对于家用来说足够了,不过在靠内区域受后轮布局影响,横向空间比较小。

    亮点:

    1、从后备箱左侧上方区域可以放倒后排左侧座椅,方便放置一些较长的物品

    2、后备箱支持钥匙感应开启(不是电动开合,只是解锁开个口)

    待改进:

    1、不知道是因为试驾车还是为了释放更多的垂直空间,后备箱上方没有装饰盖板,钣金件就裸露在外面

    2、后备箱下层区域(放置非全尺寸备胎和千斤顶)也是没有止震泡沫,而且盖板没什么强度,用点儿劲就变形,而且左右两翼都是织布面料毫无支撑作用。



    4⃣️车机智能化

    新伊兰特的车机表现比较流畅,导航、多媒体的响应速度都很快。因为试驾车没有开通现代的blue link有不少功能都没能体验,比如远程控制、车机主体、语音交互等功能。

    车机方面的小总结:

    1、预装地图是百度地图

    2、移动互联只有百度carlife,并且只有有线连接。没有华为hicar和苹果的car play,有点儿遗憾

    3、试驾车的车机主题是黑色,在强光下部分区域会有反光情况。开通bluelink可以更换仪表和车机主题。

    4、车机中的后座静音模式算是变相的可调声场区域,但是并不能精准设定点位

    5、车机屏幕支持简单的分屏,左侧为主要显示区域,右侧为次要显示区域,分屏显示的内容有方向、导航、多媒体、时钟。

    6、屏幕的显示区域实际看起来没有主驾驶仪表盘大



    🚗驾驶感受

    1⃣️主动安全

    新伊兰特的主动安全真的是要大大点赞👍!有几处亮点重点介绍一下:

    【盲区监测】

    在行驶过程中,无论是否拨动转向灯,车外后视镜都会有提示,同时车内也会发出预警提示音。当拨动任一方向的转向灯的时候,主驾驶屏幕对应方向就会显示实时画面,这个想法很创新,有点儿电子后视镜的味道,但是由于后视镜上摄像头的朝向角度,画面显示的位置区域对于左右方向侧后方并没有显示,建议厂家优化下。

    其次在转向灯杆的顶端还有个按钮,可以开启后方影像,这个视角和显示内容,反而对于安全并线的操作更有帮助!

    【预警提示】

    新伊兰特的预警提示也很实用,无论是前方车距还是后方快速来车,系统的提示时机对于驾驶者来说都很有帮助。如果开启自适应巡航,在长时间停止状态下,感应到前车距离自己较远时,还会提示驾驶者尽快启动。

    ❗️重点来了⚠️

    2⃣️驾驶感受

    新伊兰特是外形和内心严重不符合,最大2个因素是变速箱和悬架!

    【变速箱】这颗1.5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对于伊兰特这个级别的轿车来说,按理说提速性能本应该还是可以的,但实际驾驶过程中,和CVT变速箱的结合,真的感觉像是开一台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涡轮增压车。

    在起步阶段,轻踩油门时,动力响应还是挺迅速,虽然谈不上快,但起码说走就走了,发动机的转速也不会急剧升高,提速也比较线性,符合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逻辑。但是当车速稳定在60-80公里时速区间时,这个时候如果你想加速超车,这款CVT变速箱真的是让人捉急!只见转速升高,车内听着呜呜呜,但是就是迟迟不见车辆提速。想获得这个速度区间的提速效果,要么是别着急稳住油门等待动力突然响应的那一刻(真的像极了我那台胜达车的涡轮迟滞表现,试驾结束的时候我还特意问了下懂车帝的工作人员这台车真的不是1.5T涡轮增压发动机么?),要么就是收点油等待变速箱的嘶吼声变小一些时,然后适度地补油,然后动力响应才会相对快一些。

    在整个试驾路线上,我尝试了多次在时速70左右进行提速超车,真的是感觉有心无力和慢半拍,而且即便是切换至sport运动模式,提速仍然没有明显改善。只是发现在sport模式下,转速提升会快一丢丢。

    在运动模式(sport模式和ECO模式(经济模式)下,车辆在同样速度都匀速巡航状态下,转速基本上差个500转左右。

    【悬挂表现】

    如果把新伊兰特比做一个跑步的人,cvt变速箱的表现就像是,这个人的体能虽然还可以,但是对体能分配的时机和调度不怎么好。而悬挂表现就像是,这个人的跑姿不标准。

    具体表现就是超车或者并线时的车身姿态的响应和恢复表现的很拖沓。比如转动方向盘时,前轮转向的响应很迅速,但当你完成并线后,车尾总感觉还没有回正,等到回正的时候,车尾又会有多余的晃动以及纵向跳动。即便是在较低时速时,在车道内连续小幅度地左右转动方向盘,车身的摆动和悬挂的压缩都很明显。总之,整个车的悬架和运动真的没什么关联,就是一个代步通勤车。

    主要原因还是在后轮采用的非独立悬架,注定了这个车的悬挂表现上限不会有多高。

    【轮胎表现】

    新伊兰特配的轮胎是韩国本土老牌轮胎厂商生产的耐克森N’priz CX(225/45R17 91W前后轮型号一样)算是一款四季胎,主要是适合轿车及部分SUV车型使用,价格也比较便宜300-400之间。因为自己现在基本上都是在开纯电车居多,因此对于噪音感受可能会比较明显,整个试驾下来,感觉在城市环路以60-80时速匀速驾驶时,轮胎胎噪会比风噪更突出一些(全程没有开音响)。

    【驾驶亮点】

    刹车👍

    虽然这辆新伊兰特在提速和车身姿态方面的表现很一般,但是它的刹车脚感真的是值得表扬的。无论是拥堵路段还是畅通路段上,刹车的反馈速度和力度都让人觉得非常跟脚。比如在拥堵路段时跟车,轻踩刹车就能带来非常线性的减速效果,并不会让人觉得有明显的顿挫。

    在试驾过程中遇到了一次全力制动的场景,我在四环主路最外侧使用自适应巡航行驶时,突然有一辆车从最内侧车道并至最外侧(为了不错过出主路的路口),并且完全停止。我立刻采取了紧急制动,全力踩刹车,在整个减速过程中,车辆带来的减速效果非常线性且迅速。而且在此过程中车辆也很及时地发出了预警提示。

    在最后阶段轮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打滑,同时车身有一定的晃动。不知道是不是和车辆的ABS和TCS系统标定有一定的关系。

    辅助驾驶👍

    车辆的辅助驾驶表现很稳定,在道路标线清晰的路段下,车道保持和居中没有出现过意外退出,甚至有两次有其他车道车辆并入时,自适应巡航的反应时机表现也让人很放心,居然还在车机中发现支持反应速度的调节。


    ⛽️油耗表现

    在接车时,我将油耗显示进行了设置和清零,如下图1

    在完成4环路一圈行驶后,有堵车也有畅通路段,和日常上下班代步通勤的路况非常吻合,在驾驶过程中秉持绝不做移动路障也不做鬼火少年,油耗显示如下图是5.8L/百公里,历史油耗是8.4L/百公里(和我没啥关系)。这个油耗表现我觉得还OK,属于这个价位、尺寸、发动机排量的车型中比较主流的水平。


    📒总结

    结合伊兰特的售价和定位,作为家用车能满足大部分需求,不要对其驾控性有太多的期待。车辆的一些舒适性和功能性配置也比较实用,对于文中提到的一些不足之处,其实结合售价还算是能接受。但是最最最期望厂家能予以重视的就是能不能把这个CVT变速箱换成6AT呢?!

    如果你也想抢“鲜”试驾各品牌新车型,快来加入懂车帝“鲜试官”队伍吧,只要你爱分享、爱汽车、不吹不黑能够真实客观分享试驾感受,你就可能成为一位懂车帝鲜试官,过足新车试驾瘾!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