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谈谈最终选择蔚来EC6的心路

    2023-07-17发布

    长年潜水,最近换车有感而发,写一下心路历程。

    各品牌和产品有自己设计理念和想法,无所谓好坏,只是适不适合我,一家之言,仅供还想买车的人参考,不喜勿喷。

    本来媳妇要明年换X3,时间点车型都拟定了。最近没什么事去商场看了看车,赶上8月31日前外迁有一万的奖励政策,那就琢磨琢磨吧。

    本人一直都是油车坚定用户,一直觉得电车还没成熟到可以入手。续航一直都是绕不开的核心,了解了几个备选车型,实际驾驶里程都在400公里左右吧,或多或少,各种因素不同人答案不同,也算能接受吧。

    这次深入了解和试驾还是刷新了一些以前的认知。


    选车定位:

    35万左右SUV,媳妇自己开的多,兼顾适合一家人。

    出京少,家里两辆油车,兼顾省钱,于是定位直接到新能源。

    品牌除了自己看着顺眼,最好也能有让别人羡慕一丢丢,所以也是为什么一直有宝马的执念。


    备选车型iX3,ModelY,ES6, L8,L7

    1.理想

    L8的尺寸太大了,媳妇说开着费劲,媳妇喜欢L7大屏,我对理想内饰不是很感冒,感觉质感上差点意思,后来也没有试驾的冲动了,理想的都pass了;


    2.特斯拉Model Y

    媳妇试驾完觉得运动型的底盘好,操控驾驶感好,车机也还行,极简风也能接受。

    缺点是没座椅通风,试驾完屁股湿了,坐后排开始感觉底盘很韧,不过坐了20分钟以后,感觉有点硬,坐着腰震得慌,可能是过了铁路的减速带啥的。如果是媳妇自己开,不考虑家里人,可能就考虑特斯拉了,标续版价格优势还是挺挺明显;


    3.宝马ix3试驾完,真的有很多想说的:

    上一次进店还是为了看老款X1,之前自驾我们都开过,综合品牌,产品,用途,价格多方面,觉得这车是市面所有车里最适合的,唯一一个缺点是主驾驶位的座椅,椅背两侧太硌得慌了,新款也没有改善,毕竟都是成熟稳定的供应商,以奔驰宝马这种外资的风格,产品定型了,供应商vendor变更应该就挺难了,基本也不会改了。放弃了。

    由于家里领导对蓝天白云标的认可,就盯着X3,iX3看论坛测评等看了很久。

    我们都试驾了Ix3,油车的驾驶感受,底盘是这几个里面最好的,软硬适中。

    不足呢是空间太小了,无论是驾驶位,后排,后备箱,各个位置都明显的小了。媳妇开到一个红绿灯的时候,深踩刹车,明显从座椅上前倾了,这个在特斯拉和蔚来的试驾上都没遇到过,很传统的驾驶感受。

    另外,刹车踏板感觉有点高。

    iX3的排产已经排到11月了,短期内没车。

    问了一下销售的报价,明显比了解的行情贵,而且不少,销售也说厂家任务降了,没必要冲销量了,维护品牌形象。我觉得其实就是保利润了,连20号以后的单都转到下个月了。X3综合成本差的多了就没再试驾了。话说奔驰GLC和宝马X3都这么操作,有点迷幻,看不懂。也许某一天厂家领导觉得销量掉的多了,还得要销量。

    从产品端来看,宝马沈阳工厂那边朋友也聊过,宝马更多投入是氢能源,电的就是为了应对国产品牌,产品线上能有匹配的产品。常规宝马新品开发周期是3年,iX3貌似没这么久,而且在车里混乱的线束也有失宝马的严谨。


    在宝马店里看见iX的时候,我彻底懵了,副驾驶这个位置看这个屏幕,急刹车感觉都会撞到屏幕角上,这真的是宝马设计的吗?

    为了要使用大屏而妥协成这样设计,我是理解不了的。

    设计理念的不同,经营的不同,真的是新能源的机会。

    隐约感觉豪华品牌像是大象,内部机制是以前成功的经验,也有可能会变成这次变革羁绊前进的枷锁,不一定是不能设计一个好产品,能否把更符合市场和贴近消费者的产品最终呈现在宝马店里才是症结所在。

    关于销售渠道和模式,人的心理很奇怪,传统4S店的模式里,总想找到一家价格便宜的,当你拿着汇总好的要求去找不同店,不同销售,给我一个落地最低价,基于任务完成情况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报价。但是没权没势的我为什么是能那个拿到最低价的人?只因为不同店挨家问吗?你也不知道可能几家店都是一个老板。多店比价太累。感觉自己买便宜了还好,要是感觉自己买贵了,心理多多少少总会有点膈应。在蔚来这交钱,政策也都一样,砍不下来价心理上觉得还是没得到什么额外好处,不过转念一想,起码你没被套路多花钱,感受到了买车这一刻,人人都是平等的。

    另外,宝马店里,地方大,人多,部门多,第一感觉就是费用大,无效支出多。代理商要赚钱,摊子大,费用高,价格也下不来。基于这些原因,报价波动而且偏高也不难理解。

    临走销售还嘱咐厂家回访麻烦给个10分。接待我的宝马销售,全程服务挺好的,我也会给10分。不过这句话也让僵化和形式上的管理变得让客户不知道该说什么。

    出了宝马4S店,家里领导问我什么想法,我说咱俩的情况,闭着眼选蔚来了,媳妇还来了个give me five,这么简单就放弃了多年宝马的执念也是挺出乎我意料的。

    高端品牌给了新能源跟高端车竞争的空间和市场,对国产新能源的机会和前景更加看好。



    最后订了ES6,试驾了2次,晚上一次,转天白天一次,满意的地方很多,空间,内饰风格,行驶品质,人员服务的也一直不错。家里小朋友坐在后排一直很高兴,还总想用脚控制后排的显示屏。


    对蔚来的小建议

    1.底盘能否提升到宝马X3水平,是个努力方向,毕竟比较难,这是人家核心科技;

    2.打变道转向的时候,特斯拉屏幕上可以摄像头显示盲区,希望蔚来也可以增加这个选项。蔚来还得点360影像。也可能是我还不太会用。

    3.旺顺阁卖一个大鱼头,会敲锣打鼓;中关村以前的卖场会有人推小推车跑来跑去,让别人以为他家又卖货了。北京蔚来交付中心在亦庄,说实话有点远,需要开车去,开俩车回。建议可以有一个工种,或者出一定的积分招募正能量的老车主送新车主从家到交付中心,车上贴着“恭喜**喜提ES6”,“新车主专车接送”’之类的。增加了产品露出和曝光,也起到了宣传作用。也可能不符合蔚来的高端调性,具体方式可商榷。

    PS:蔚来销售的小姐姐说,提车的时候,我自费打车送您去交付中心吧。厂家有政策享受一下,没有也别难为人家,谁挣钱也都不容易。给销售小姐姐点个赞。


    最后的总结


    特斯拉推崇的价格为先,用价格为武器,在油车的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特斯拉有点道家的意思,做减法,极致的实用,追寻道。对特斯拉还是表示崇敬的。

    出了宝马店,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一个创业者,我做一个新能源品牌,我也想颠覆消费领域第二大市场,我会怎么做?

    品牌战略定位;

    产品线宇宙设计;

    单一产品配置选择技术完善;

    门店端选址,装修,运营,售前售中售后流程;

    生产销售售后全流程打通;

    客群售前售后维护,特别是售后的客户黏性;

    我能想象到的也就是蔚来现在这样了,我自己肯定做不到这样,会打很多折扣,知行合一很难。

    面对上下游及外部多种压力,品牌还能运作成这样,是很不容易的,至少我是佩服的。

    以前对蔚来多多少少有点成见,通过这次的了解和试驾,最终还是产品+服务的综合选项让我们觉得是最佳的选择。

    高端品牌就是自己用着舒服+别人看着羡慕,希望蔚来在保持产品优秀的同时,品牌越做越好。




    作者提到的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