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blacky991头像blacky991头像

    blacky991

    大众ID.3车主·车龄2年

    • 精英创作者LV2精英创作者LV2
    • 登录大师LV1登录大师LV1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 懂车智多星LV2懂车智多星LV2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23款低配加包上手初体验

    2023-03-07发布于:大众ID.3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买车背景】

    家里其实已经有两辆燃油车了,但本地有尾号限行政策,并且其中一辆中型SUV尺寸大、油耗更大导致家人经常抱怨上下班开着累。为了家庭和睦,那就再买一台小尺寸不限号的绿牌车呗。

    【购车预算】

    预算在10~20区间,最好是纯电,价格越低越好。

    【选车对比】

    其实我和id.3还是有些缘分的,第一次见它是在2021年的9月的成都车展上,距离它正式上市还有一段时间。当时只觉得这小车挺好看的,却没想到一年半之后自己花真金白银买了一辆。


    2021年9月成都车展初见id.3

    也是2021年成都车展的照片,挺好看的小车

    2021车展照片:当时就觉得这个小屏幕很有特点

    2021年车展照片:车内空间其实还不错

    选车的过程其实也不怎么纠结,2月下旬的时候去byd展厅看了海豚,静态体验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点,就没试驾;顺道看了海豚旁边停着的宋plus dmi,但一打开车门那股凶猛的气味就把我劝退了;元plus打车时坐过一次,乘坐没什么槽点,但整车造型确实欣赏不来。

    因为新车买来主要是家人市区代步用,主要诉求为纯电、小巧、不难看、灵活好开、不贵,这样一来能选的也就只有id.3了。车型定下来就好办了,重点就转移到谈价上。

    【价格分享】

    买车时点也挺巧的,刚好赶上了厂家给经销商下命令要求清库存,所以优惠力度挺大的,我的低配落地价13.5(含保险,6650选装包以及3000id豆)。这批车其实是去年底涨价前各经销商屯的货,清完库存后还能不能卖这个价未知,也和我没关系了。

    【静态初体验】

    气味:新车没什么味道,这是我比较满意的点,主观感受车内空气质量比我一年车龄的混动本田要好。

    座椅舒适度:驾驶位座椅舒适度一般,最大的问题是坐垫的倾角无法调节导致膝点过低,对于我一个喜欢把座位调至最低、半躺着开车的人来说大腿前段无法得到坐垫的有效支撑,不太舒适。后排座椅的问题是椅背角度过直且头枕前扣,静态乘坐都感觉累,长期乘坐不太可行。


    主驾电动座椅高低只能两项调节,无法调整坐垫倾角(膝点),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电动座椅的精髓(多项微调)

    身高175,坐垫放到最低后,大腿前段被抬了起来,坐久了大腿会酸

    车机:有carplay就满分好评,对于我来说就是导航和音乐,其它再多的功能也用不上。

    【动态初体验】

    动态才是这辆小车最值得聊聊的点:

    上下班往返60来公里,涉及城市拥堵、高速和城市快速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也算是对车辆的性格有了初步的把握。

    1.动力表现:

    买车前虽已试驾3次但路况较为单一,故而体会不深。至少试驾时说的油门响应不够细腻其实不准确,今天发现油门踏板前段有不小的虚位即空行程,导致小动力请求时脚下的力度不好把握。这与我日常开的混动inspire和锐界有很大不同,其余两车的油门踏板前段基本没有虚位,属于一踩就有的类型。

    但经过几公里的适应后发现只要踩过这段空行程,油门响应也是又快又顺又准,体验极佳。因为多年没有长期驾驶大众车了,这种油门设定突然让我想起十几年前家里的手动挡帕萨特领驭,油门前段的响应似乎也是如此。

    2.底盘表现:

    买车前试驾时底盘给人的体验一般,可能受试驾车20寸薄胎以及高胎压的影响,感觉避震器对路面反馈的小振动难以进行有效过滤,整台车开起来总是处于一种微微震颤的状态,主观感受不够沉稳。但我的这台低配车是18寸扁平比55的厚胎,提车后又特意将胎压调整至推荐的2.5bar,结果就是这台落地仅13万多的A级车,至少在底盘行驶质感这方面已经完全达到甚至超越普通品牌20到25万B级车水平。

    过坎时减震器表现得极为柔韧,无论是上坎还是下坎都没有余振。试驾车上出现过的小振动过滤不足现象也完全消失,整车处于一种极其平稳的状态。平时开inspire感觉冲击很明显的桥面接缝也明显缓和了很多,让人觉得很“润”。

    但这副机械悬挂虽然调教得极好,却也有些小问题:初段较软导致快速变线时车头响应速度一般,车身侧倾也偏大;受制于车身较高,左右两侧车轮一前一后过减速带时车身左右摇摆幅度较大。但想想价格比它贵一倍的车也不一定这样的综合底盘素质,又有什么可挑剔的?

    3.隔音表现

    以它的价位来说,隔音表现也完全能给好评。因为电机后置,动力系统的工作噪音在前排是听不到的,后排表现未知。至少在时速100以下,底盘噪音表现是比混动inspire配18寸优科豪马噪音王轮胎要好的,对环境噪音的隔绝不如配了双层夹胶玻璃的后者,前挡和A柱位置的风噪较大,总体而言和混动本田打平。

    或许有人会说和本田比隔音没啥追求,但考虑到两者巨大的价格差距,给个好评不为过吧?

    【充电初体验】

    我的充电桩是拿3000id豆兑换的,安装包40米线,但电表距离车位较远导致电缆长度总接近100米。对于这种线长超出太多的情况,厂家的充电桩就不太划算了,但兑换充电桩前自己没有去实地测量,又不能退,致使额外补了4000元差价。最终充电桩花费为7000元,可以说是很贵了。如果是自己买材料找人施工,总花费可以控制在5000以内,供参考。


    充电盒质感还是不错的,刷卡取电避免成为公用桩

    第一次自己充电,看到亮灯的瞬间还是挺好玩的

    每小时充53公里,够用了

    本地的家用充电桩实行峰谷电价,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的电价为每度2毛4,预约这个时段充电的每公里成本不到3分,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

    【一些小问题】

    刹车不线性,前段软后段硬,难以平稳刹停;

    车机逻辑混乱不好上手;

    辅助驾驶逻辑混乱,要认真看看说明书才明白;

    玻璃升降时噪音巨大;

    虽然A柱设置了三角窗,但其过于倾斜且较为粗壮导致侧前方盲区也不小,视野不如本田通透;

    路况不好时车内有塑料件摩擦的杂音,太阳一晒仪表台前方有噼里啪啦的塑料响声。

    【总结】

    买这车的需求就是给家人市区代步,我本质上是个对沙发彩电冰箱没有什么追求的人(其实是没钱买理想),认为一辆车的核心应该是好开好用,其余只能算锦上添花。至少就目前来看,这辆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是这个价位最好的车,但它是最适合我的车,它拥有和自己的价位不匹配的、完善的机械素质,让喜欢开车的人爱不释手。

    其实单纯从驾驶层面来说,大众的节操还是在的,volks-国民,wagen-汽车,vw合起来是指国民汽车,是指大家都负担得起、好开好用的汽车。但是如今中国的汽车市场风云变幻,大众早已褪去了当年的“神车”光环,一众新势力品牌看得人眼花缭乱,也确实都有吸引人的地方。可现在和我一样仅仅是从好开好用,而不是从带按摩的大沙发、后排大屏幕、各种智能辅助驾驶的角度去选择一辆车的人还剩多少呢,可能要像我这样买过很多车、开过很多车的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id.3的优点,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

    这不是我该思考的问题,而是大众中国或是所有传统车企应该思考的问题。


    通畅路况电耗


    长相憨憨

    满电续航378

    纯油、混动、纯电,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历史的进程


    请ID.3圈主推荐加精。

    作者提到的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