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克开回来快两年了,多次自驾游的过程中,越发感觉到后备箱行李物品堆在一起,不但装载能力收到限制,物品取放也很不方便。
市面上早就有后备箱置物架的成品方案,但是我时常有装载大件物品的需求,那种固定分层的方案显然不适合我。也有一些分层隔板可以转动收纳或者升降的设计,要么价格感人,要么有存在异响的可能。
所以趁着这次寻秋之行,抽时间把设想已久的DIY置物架给兑现一下。经过1000公里高速公路和300公里的山路颠簸,这套DIY后备箱置物架表现稳定,满足了我的使用需求。在这里也给坦克手们做个分享吧。
首先奉上整体结构图,左右宽度基本顶到两侧内饰板,载物平台基本对齐车窗下缘及后排座椅靠背:

再说一下制作成本,物料采购大约耗费了220元,基本是市售成品的十分之一。组装也不复杂,耗时约一小时。下表为配件采购清单,供参考。

整个置物架采用黑色欧标2020工业铝型材制作,个人习惯使用欧标型材,截面漂亮,力学结构略胜于国标。当然后备箱这点承重,远低于工业铝型材的承载强度,所以选用欧标还是国标型材都没问题。
放两张图,便于不熟悉工业铝型材的车友有个直观认识。


铝型材主要采用内置角槽连接,欧标的角槽略带梯形,如下图:


考虑到车辆晃动,四个垂直支腿与载物平台的连接处承受的各种力矩较大,因此这个位置使用了角码进行稳固补强,包括支腿下部与水平横杆的连接也使用了角码。

角码与型材由多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型材滑槽内置T型螺丝,在外面套拧螺母固定,强度高但不够美观。第二种是型材滑槽内置T型螺母,从外面拧入顶丝固定,比较美观但顶丝需要点一下固定胶以免松动。
组装过程比较简单,组装时候也没在意拍照。组装完成后,只需要放倒后排座椅,从后车门将置物架塞进车内再移动到后方即可。同时用弹力绳加以固定,以免颠簸时产生跳动。看一下装好后的模样吧:

工业铝型材也可以使用三通端头进行连接,更为美观。但需要在型材中心孔攻丝,而且三通接头不便宜。考虑到目前还是验证版,我还是使用了内置角槽连接。为了避免锐角意外划伤,每个直角我都贴上了EVA海绵胶带,同时还能防止置物架与内饰板磕碰产生异响。

最后在预先内置的滑块螺母上拧上吊环螺丝,用于固定绳网,防止上层行李向前滑动。吊环螺母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滑动调整。


看一下旅途中的照片,下层是两个20寸行李箱,箱子上面还有大约15厘米高度的空间,可以按需要塞进小件物品。上层两个摄影包两个行李包,两侧车窗处刚好一边放一个三脚架,还能再放一些无人机之类的小件物品。旅行途中实际体验非常好。

最后想说的是,任何商品化的方案都是DIY的延续和升级,所以本文不存在贬低市售成品的意思。DIY的乐趣就是在不断折腾中逐渐磨合,让制作对象更加满足自己的个性需求。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