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魏牌的销量出了,我作为拿铁 DHT-PHEV 的准车主,被背刺的担忧又多了一点。想简单分享下,拿铁 DHT-PHEV 为什么卖不过理想/问界这类增程车。
李想在今年财报电话会上说到,增程是辆电动车,然后加上了增程器,而不是让燃油车塞进去电池。增程式是一辆电动车,而 PHEV 是一辆燃油车。
魏牌 CEO 的回应是 DHT 的技术是比增程式更加先进的技术,说 PHEV 是燃油车,是对新能源的极大讽刺。
这里其实大家可以先想想拿铁 DHT 和拿铁 DHT-PHEV 的区别,简单粗暴的理解是不是就是拿铁 DHT 的电池加大版?
为什么会这样呢,整个拿铁系列,有油混/插混两种动力形式(燃油未上市,不然就是三种)。PHEV 作为最后一个上市的车型,必然会沿用 HEV 的很多功能和设计。
比如针对后排生命检测功能,除了提醒之外,是不可以支持类似特斯拉的空调保持或爱犬模式。插混相比油混由于具备大电池,必然可以做到很多油混做不到的功能。
再说下,为什么大家车机对娱乐功能要求这么热烈,魏牌的反应却平平呢?
因为在燃油车上,驻车开空调在车内休息体验并不好,由于发动机震动、积碳、油耗高等等原因。即使是 HEV 由于电池过小,纯电工况不会坚持很久。所以一般大家并不会在车内待太久。车内的娱乐功能并没有太高使用频率。魏牌对车机系统的理解还在燃油车阶段。并没有觉得车机娱乐很有意义,可能还会觉得新势力做不好车只能在这些地方发力。
而现实是,纯电/插混由于具备大电池,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了。在路途疲惫或者露营时,在车内睡一觉、看场电影,与此同时,发动机可以完全不启动,全部使用电池来提供能源。这种舒适性是燃油车完全无法比拟的。
我们公司的同事,很多人会选择在午休的时候,回到电动车内睡觉,而不是办公室。一方面可以躺着睡,另外就是有一个私密的空间。这点在燃油车时代却少有人会这么做。理想说他们的驻车不下电的平均时长已经超过每周 4 小时,可以说在车内休息已经理想车主生活的一部分。

拿铁 P 搭载 8155 高通芯片
总结下第一部分,魏牌现在的插混,虽然动力形式变了,但是产品思路却没有完全转变。仍然还是按照插混是大电池版本的油混来做产品。
选择插混的消费者,更希望买到的是一个没有里程焦虑的电车。而不是一个加大电池版的油混。毕竟插混比油混贵这么多,但是续航和油耗并没有太大的优势,选择插混的消费者必然更看重的是电的属性。
如果仅仅是从节约购置税、送绿牌的角度来看待消费者选择插混而不是油车,是无法解释为什么在非限牌城市,购置税减半的时候,纯电和插混依然销量不减的。
第二部分,讲一下魏牌的品牌定位。根据魏牌高管的描述,魏牌是长城旗下的高端品牌。但是目前给消费者普遍的印象是精装的哈弗。
为什么会有这种印象呢,首先就是外形和尺寸,和哈弗 H6 有太很多相似的地方。想问下,丰田和雷克萨斯的车会长得很像吗?既然你想要有更高的品牌力,产品上有更高的溢价,在外形上必然需要截然不同的设计,不然消费者肯定会按照哈弗的价格来锚定魏牌。
这里可以参考比亚迪汉、极氪、蔚来,一个优秀的外形设计,是品牌冲高的必然前提。车看起来就要让人感觉不便宜。
其次就是体验中心的位置,这里以杭州为例。问界、理想的体验中心几乎遍布所有热门商场,他们不但入住商场,而且还是热门的商场,包括湖滨银泰、来福士、城西银泰、大悦城等等。和老婆吃个饭,在一楼体验一下车机,然后试驾一下,很方便。我试驾问界、理想都是这样的。几乎不占太多时间。
魏牌的 4S 店一般在城市的郊区,甚至往往和哈弗共用一套办公区域。如果要去试驾一下可能就要单独抽出半天来做这个事情。

魏 4s 店在杭州的位置
这里做个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外形看起来还不错并且可以在商场内随时随地体验的车。另外一个是需要花跑个十几二十几公里,花费半天时间才能去体验,外形酷似哈弗的车。你想想消费者怎么选择?其实拿铁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已经不差了。
如果这车你卖十多万左右,那肯定没问题。但是当已经上探到 20 万/30 万以上,还用卖 10 多万那套打法,那必然是打不过国产的这些竞品的。大众的 ID 系列都已经开进商场了,它是传统合资里面仅剩不多销量还算能打的电动系列。
但是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销售体系的转型,需要很大的魄力。
第三部分,讲一下魏牌的营销。我拿理想和拿铁DHT-PHEV的介绍页进行举例对比,这一部分重点是理想是如何介绍他的车的,而不是产品的对比。
理想 L9 在首屏的定位是家庭智能旗舰 SUV。而拿铁 DHT-PHEV 的定位是对儿童更友好的智能电动。但问题是拿铁 DHT-PHEV 针对儿童的功能实际上拿铁 DHT 几乎都有。
后面和增程式发生争执之后,好像是改成了”致力于以智能DHT串并联技术 重新定义高端新能源标准“。这个就更难打动消费者了,因为至少要知道增程式和 dm-i 才能理解 DHT。不如从消费直观能感受到的续航、亏电加速、油耗等方面去讲呢。
在动力方面,理想的介绍是,城市用电、长途发电、露营供电,简单直观容易记。
而魏牌的介绍是“可油可电是享受出行的自由态度”。有点文艺,但是对产品的理解就没有那么直白了,至于拿铁P可以外放电的事情,则需要去看更详细的介绍。
对于舒适性,理想 L9 以舒适的家这个角度,对舒适性配置进行描述。
而拿铁 DHT-PHEV 呢,关于舒适性,我从儿童舒享这个二级标题找到一些介绍。其他的就要去翻配置单了。
下面玩点有意思的,咱们按照类似理想 L9 的介绍模式,介绍下拿铁 DHT-PHEV 的舒适配置
- 纯平空间
- 第一排座椅可以完全放倒,午休、露营更惬意
- Nappa 真皮座椅
- 7 层座椅支撑系统,包裹性、支撑性更强
- 顶级双层隔音玻璃
- 三层车门密封配合全新一代ANC主动降噪,让家人享受远超豪华品牌的静谧体验
- 医疗级空气净化
- 污物识别,智能净化开启,时时刻刻让家人享受干净、健康的空气
- 第二排放倒,载物空间更大
- 行李箱容积高达 600L,露营装备、滑雪板、自行车均能带在身边
- 前后排座椅加热
- 前排座椅通风,主驾座椅按摩,缓解旅途劳顿
- 后排专属遮阳帘
- 保护家人不被晒伤
- 无极流光氛围灯
- 给家人创造身心放松的氛围中
- 副驾座椅后排可以调
- 方便在后排照顾孩子的家人
- 更低的后背门门槛
- 780 mm 的后背门门槛,让搬运行李更加轻松
- 同级别领先的头部和腿部空间
- 可调节后排座椅和更长的后排座椅,让后排家人乘坐更舒适

魏牌官网设计
这么看看,拿铁 DHT-PHEV 是不是还蛮不错的。其实里面很多的话,就是照搬发布会时的原话。功能配合场景,才能让消费者更直观的感受这个功能的意义,而不是说把功能都藏到配置单里。
在查拿铁的资料的时候,拿铁竟然有三套介绍页,而且每套都很简单,都是一张一张图片,大家感兴趣可以再看看增程式汽车的官网设计。
最后一部分,想讲一下魏牌的产品布局。现在魏牌已经上市的有 3 款车型,摩卡、拿铁、玛奇朵。
未上市的已经公布的有圆梦,未公布的应该还一款复古轿车、一款大六座和一款 MPV。
在产品布局上,我觉得魏牌不应该推出玛奇朵、油摩卡、油混拿铁。不推出玛奇朵的原因首先是价格和哈弗太过于接近。其次 4.5 米车长的车,一个又便宜又小的车不应该出现在一个想要成为高端的品牌身上。尤其是高端还没立住的时候。
油摩卡指导价 20万,而插电摩卡要 29 万。这么一搞,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油车买 20万,加了个大电池就能卖到 30 万了?包括油混拿铁也是如此,自己推出的产品之间打架。不是锚哈弗就是锚自己的油车,这价格一直往下锚,就算赔本卖都会觉得贵。
再看看李想说的的,500万以内最好的 SUV,不输库里南的底盘表现,后排比宾利添越还要优秀。一方面勾起了大家想要去试一试的兴致,第二个让 500 万以内最优秀、不输库里南,落在了消费者的脑海中,无论真实与否。
问界也同样如此,宣传自己采用百万级豪车标配的全铝合金底盘。这都是往上锚定自己的产品。
后面给魏牌的建议就是照着高一级别甚至两个级别的豪华品牌来打,把自己的产品往高了去对比。
复古的品牌,虽然很多人喷,但是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尝试,主要原因是可以提升魏牌的品牌调性,和哈弗拉开距离。

圆梦
做个总结,第一部分讲的魏牌和理想对插混车型的理解,从现在的表现上来看,魏牌对插混是按照加大电池版的油混来做的,而理想这类厂商是按照没有里程焦虑的电车来做的。虽然他们都是新能源汽车。这点相信魏牌全面转型插混后,会有改变。
目前按照插混是加大电池板的油混的插混车型,拿铁可以说是卖的不错的了。大家可以看看传统品牌插混的销量。
第二部分讲的魏牌的品牌定位,外形和哈弗靠的太近,还有偏远的 4S 店,给魏牌冲高确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第三部分讲的魏牌的营销,卖点提炼不够清晰,缺乏对比。同时官网设计老旧,体验不出高端感。
第四部分讲的魏牌的产品定位,有意无意的导致消费者在往下比,不是往自己的油车比就是往哈弗比。价格再低也会给消费者为什么这么贵的感觉。
那么说了这么多魏牌的问题,为什么最终还是选了拿铁 DHT-PHEV 呢?
第一,对长城这么多年在造 SUV 上的积累的信任。第一个纯国产 3.0T V6 发动机 + 9AT 变速箱由它造出。同时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均有自己的成果。而且在芯片领域也在尝试,可以看出来它是一个不怕困难的公司。

长城自研的扁线电机
第二,拿铁的产品力、硬件配置都很优秀,由于它的营销原因,确实需要细细挖掘。而且试驾了这么多车,同等产品力的确实都比他贵啊。
第三,在服务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拿铁奶爸每周日的直播,给人感觉就是买了这个车,你不用担心有问题,有问题你立马就能找到人帮你来处理。
最后还是要提一下车机的建议
1. 早日开放网易云和 B 站等应用。至于存储空间,想办法限制下应用最大的使用空间或者使用内存卡的空间。目前咖啡采用的聚合的方案,阉割了很多功能的,以现在咖啡的体量也很难获得软件厂商的大力支持。建议还是使用主流的官方应用市场方案。
2. 学习下电车是怎么玩空调的,比如空调保持、爱犬模式、露营模式。另外动力电池给小电瓶充电,这个真的需要用户去感知吗?

特斯拉的空调保持模式
4. APP 操作真的需要让用户蓝牙和网络两边切换吗?能否让应用自动做这件事件。找一个最合适的方式去操作?
5. 设置相关集中到一个入口,目前系统设置、车辆设置、能耗助手、AI 实验室,均有设置的功能,找一个功能真的要思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