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以笔观车头像以笔观车头像

    以笔观车

    雷克萨斯ES车主·车龄3年

    • 精英创作者LV2精英创作者LV2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2登录大师LV2
    • 懂车评论员LV4懂车评论员LV4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简单聊聊硬件与调教

    2021-10-30发布于:雷克萨斯ES车友圈

    网上总有一股势力,本人称之为硬件决定论患者。点评任何车子,都是不需要试驾的,永远都是比硬件、比参数、比零百,在这些人的眼里,汽车研发就跟1+1等于2一样简单粗暴。但问题是,真的是这样吗?举几个例子,例一:一摊世界顶级发动机,变速箱,四驱系统,以及底盘,车架等零部件,摆在你的面前,任你挑选,任意组装;另一边,仅仅是一台丰田工程师研发的原厂86,你有信心造出能击败86的车么?

    例二:F1对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包括车的尺寸等都有具体限定标准,可为何梅奔,红牛本田,性能却能碾压其他车队呢?

    例三:老旧的本田5at,丰田6at,其实比同一时期某些品牌的7at,9at来的平顺。马自达至今仍在用的2.5+6at,开起来简直是赛车级换挡,为何某些品牌虽号称用料如何如何,技术如何如何,却反而不如呢?

    例四:为何至今国内厂家也未能造出能被世界广泛认可的燃油车,只能选择在纯电领域突破瓶颈呢?

    其实四个例子的答案都是一样的,虽是物件,但关键在人。

    其实即便是同一个品牌,不同的车型,也有不同的研发团队。而越是核心产品,越是高等级产品,团队越是强大。当年的lfa,nsx,都是抽调整个丰田,本田的顶尖工程师、试驾员,历时数年研发出来的。如果仅仅是硬件的堆叠,就能造出好车,恐怕这些优秀工程师早下岗了。优秀工程师所体现的作用,更多是用最合适的料,进行最合适的调教。劣等生,文具多。

    再比较两类情况,一边是好的基础硬件,匹配孬的研发团队,一边是孬的基础硬件,匹配好的研发团队,请问,谁的赢面更大呢?

    但也有车友会说了,难道BBA工程师比雷克萨斯工程师孬么?这点,很多车评人,如38号等对34c,es,56e等都有相对公允的对比测试,自己可以一看究竟。

    本文不是说硬件无用,或BBA工程师无用。而是为了纠偏一个看似有理,但非蠢即坏的理论。汽车的好坏,一半在物,一半在人,不能选择性忽视人的重要性。毕竟即便给雅迪车友一堆4.0v8双涡增,9at变速箱拆车件,也是造不出迈巴赫的。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