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是程序员日,小鹏今天也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补能体系、智能驾驶、机器人、飞行汽车,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了。简单聊聊几个我觉得我最关心的问题和话题吧:
☀️补能体系
所有地级市全覆盖:我老家的N线小城市也会有免费超充站啦,将来城市间的出行,补能不再是问题。

全新一代超充:800V,峰值600A的充电站,电动汽车也会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快充口头禅。
👏自动驾驶:
智能驾驶分数:新的辅助驾驶系统会在使用过程中评估驾驶者的使用习惯分数,扣分过多,将通过重新考试等方式,强制教育驾驶者的安全习惯。何小鹏也强调说,为了相当长的时间内,人机共驾,自动驾驶车辆和普通车辆共同驾驶依然会是客观现实。所以我觉得这种在安全意识方面主动做功课的车企是值得肯定的。

城市辅助驾驶的3大难题:人流、电瓶车流、公交车流。可以说也是说出了我日常在魔都开车最烦心的3大要素了。国内的城市道路驾驶难度可以说要远远超出我在美国时候的开车难度。尽管在达拉斯和休斯顿这样号称全美前10大的城市生活多年,但是城市里的开车难度是远比不上国内这3个因素给行车带来的影响的。从公布的视频来看,现在的工程版城市NGP,在城市的这些场景中,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很期待。

高精度地图将以天级别更新:之前我就受到过很多网友的咨询,国内的自动辅助驾驶这么依赖高精度地图,那地图经常赶不上实际路况的变化,太影响效果了。将来如果高精度地图能够以天为单位实施更新,我依然坚信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和地图数据,将为中国的自动辅助驾驶体验,带来越级的更好体验。

城市NGP或将以城市为维度开放:由于不同城市之间路况差异很大,城市NGP在启动时依然会缺乏很多特殊数据,在人工智能推广的时候,边界问题,特殊案例给系统带来的影响短时间内依然是没有办法抹平的。顶配P5车主体验到交付版本的城市NGP可能还是会需要一定的过程。

4重感知,绕行为核:全新的城市场景端到端自动驾驶,需要尽可能的感知到车辆周围的一切变化,除了现有车型所拥有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单/三目高感知摄像头,后期车型和系统会将环视摄像头的感知能力一并纳入体系中,并在下一代中大型SUV旗舰车型中,采用高达500TOPS算力,800万像素的摄像头,进一步增强整套辅助驾驶系统的感知、运算能力。

🤔机器马、飞行汽车:
除了汽车,小鹏依然在机器人领域和飞行汽车领域做着很多超前的尝试,比如带有办公室内感知能力和触感的机器马,不断进步的飞行器。有的人觉得小鹏在还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下,做这些目前还有些虚无的尝试毫无意义。


我其实还挺钦佩这种魄力和决心的。技术的突破从来无法从解决现有问题做起。在飞行器和机器人领域的尝试,正在为下一代主动式互联网时代所承载的IOT设备寻找一个似有似无的新方向,这种勇气和决心是将来大家一起走入一个新的时代必不可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