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风雨下南山,玩山途中风云突变,大九紧急撤离避险

    2021-09-30发布于:哈弗H9车友圈

    眼瞅夏天已经过去了,再想呼吸那种青草味道听虫鸣鸟叫,就得等明年了。幸好这夏冬之间还有个秋,初秋尽管凉意浓浓,山也不如夏日那样郁郁葱葱,但终归还有满眼绿色。加之憋了半个月没上山玩儿了心里痒得很,带好野炊等食品用具,准备玩个够。

    秋高气爽登高望远


    半山腰一大块平坦缓坡地,你想咋耍就咋耍,冬天还在这里漂移嘞。

    晴空少云的天气,十几公里外远离城市,都看得见山坡上草已经开始泛黄了。

    尽管已是秋日,这里的野花依然开的繁盛。


    凑近看看,漫山遍野还是这种野花。

    到了这个季节,这“瞎蒙”更猖獗了,劈头盖脸,赶紧躲车里歇一会儿。“瞎蒙”是啥不知道吧,就是所说“牛虻”。

    光在南坡也没啥意思,山后转了一圈,后面有一块应该是前段时间被雨水冲出了深沟,没敢比划。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是土,一会儿就玩泥了。

    每次出来玩都得搭个洗车费,好在每次去保养4S店有洗车券,有时候不用就留着,啥时候去都行。这回去就可以去“薅羊毛”去4S洗车了。

    不知名的野果子,是不是叫沙棘。

    准备吃完午饭沿着前面的山路继续穿越。

    通往午餐野炊点的坡路,一会儿用大九去征服它。

    开始攀山的这段路不但是陡还有个急弯。

    我一个人,只能把车停在半坡来拍几张。

    风云突变紧急撤离


    攀坡很顺利,但到了坡顶就看到了黑压压一片云从东边过来,当时也没想这雨会那么大,正准备往外搬运野炊物品,就听到雷声隆隆,然后就是平地起风,感觉情况有点不大对头。

    大雨倾盆,几乎看不清路了,还好这个时候没有雷声,秋雨不像夏天。对流天气 雷电频繁,所以我只好停在半山腰的空地上等待雨小一点再继续撤。半个小时之后,雨小了很多。

    此时启动车子,车轮已经开始有明显的打滑了,车子开始侧滑。

    下车查看一下路况,AT胎沾满了泥浆,但好在山坡有草,草根盘结,车不会陷进去,仅仅是打滑而已。

    一墩一墩,草相互盘结,就像一张毯子铺在泥地。

    下车查看的时候也尽量踩草上。

    此时AUTO模式有点困难了,开启泥地模式(话说参数有啥区别?是不是扭矩放大了)

    就几十分钟,大雨把山上路冲的泥泞不堪,其实单纯就路面来说问题不大,危险的地方在于旁侧那个流水沟,就怕车侧滑进到那里卡住。

    有一种雨叫做“晴天漏”,就是已经艳阳高照了,雨还没停。

    防雾贴片也不管用了。

    好了,看准路面,准备出发。

    此时要想再上山就难了。


    气温骤降,车里有长袖衣服,问题不大,但是就是这个湿度,湿冷,真是受不了。所以说南方虽好,可是这冬天湿冷,我们东北人真扛不住。

    泥水里的一朵牵牛花顽强的绽放。

    山上泥水顺着沟槽流淌,水沟被流水侵蚀一点点扩大。

    中午野炊没成,折腾到1点也饿了,又饿又冷,一份热腾腾的砂锅+草帽饼是个不错的选择。

    越野有风险天气很重要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所谓不测,就是不可预见。虽然我们有天气预报,但比如今天这个天气,事后翻查预报,也只是说有雨。加上山上气候和平原地区有区别,所以真不愧说是“不测风云”。所以外出撒野,尤其是一个人单人单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不去陌生的地方,要熟悉最近的安全撤离通道,即便是不能及时撤离,也要知道最近的紧急避险场地在哪里。2、雷雨天气,车里比车外更重要。3、泥地行车,要考虑车子侧滑横行的情况。4、草地陷车的几率比泥地大。5、大九的泥地模式很有用。6、不要选择陡坡路线。7、如果实在万不得已,选择撞车也不要选择翻车。

    本次紧急撤离大九的驾驶感受:1、由于本次雨量实在是太大,AUTO模式下车子打滑比较明显,切换泥地模式后得到很大缓解,侧滑得到抑制。(满地泥浆,想完全靠电子设备实现0侧滑、0打滑是不可能的)2、接近4年的大九,在完全真实的暴雨环境中,天窗没有出现任何渗漏的情况,所以说日常对天窗的养护非常重要。3、动力还是够用的。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