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电网重磅推出1000kw充电技术标准,并联网成为国际四大标准之一,意味着国家大政策促进电车的阶段到了配套设施建设的分水岭,
此山之后,一片光明


电车技术稳定后,充电革命开始,里程焦虑?
国家政策就是风向标,而且中国制造最近执行速度惊人,短短一文信息量巨大。高功率充电技术标准出台意味着什么?
一.电池技术不符合摩尔定律,提升空间不大,
虽然天天各种突破信息,我个人认为资源紧缺后,钠和磷酸铁锂将是电车真正主力,大型车钠电池耐寒,成本低,充电快,磷酸铁锂兼具密度,安全,满冲电速度(可直接拉满100%)成为精准的非寒带电池首选。固态电池还需要5-10年验证。
二.重装大电池不符合效能,成本,安全,和环保。
这个懂的人自然懂,不加以赘述。现在的600续航以上的车动不动2吨以上,缺点没人提及。
三.600km续航是电车革命的里程阀值。为何600?
普通油车也就500-800续航,已经能满足90%车辆需求,虽然诞生了许多过渡性技术,换电,混电,但是五年内估计消亡。我看到600的车后秒定,虽然虚标少了8度电。这个续航值匹配高速充电技术成为灭杀油车的及格线。
四.300kw又一个阀值?电车普及的最后一个阻碍
买了电车或者关注电车的人最大的恐慌是充电速度。油车5-10分钟,电车30-60分钟难以接受,因为正常电车百公里平均耗电在13-15度,意味着需要10分钟充电50度以上才能保证400续航,300kw刚好触底。而且懂电的人也知道,在高功率意味更大的散热和安全隐患以及损耗。再者,龙头企业已经有300kw充电技术储备,蓄势待发。未来三年,电车的充电功率可能200-500kw/s....
就看这次实施的速度了,个人估计在2年左右,也能跟上高冲电车的普及和电车的普及速度,
五.电车井喷的下一个阻碍有哪些?

销售榜单油车独大
1,新能源产业链规模化需要时间
特斯拉,比亚迪,宁德时代都在扩产(比亚迪扩建9个新工厂预计2023年陆续投产),下游原料供应链,还没稳定
芯片荒波及汽车行业
软件物联系统还不成熟,未来的生态是手机(类终端)在手,天下我有

电车最高排名在24位,有经济实力的第一波尝鲜
汽车总体销量王在10-20万之间
恭喜我下手的比亚迪秦plusev荣登10万级以上纯电第二,有可能创造国产纯电10万级第一代销售量(雷同轩逸),平民电车风向标。

2.油车产业链不会终结
汽车厂也不会马上完全放弃油车,旧产业链和设备可以用,车厂造什么我们只能用什么,没有哪家能独吃市场。汽车是最大的工业体之一),转型需要以利润为基础的时间
大型大功率车辆仍旧需要汽油,氢,甲醇等高能量物质,工作原理离不开油车系统
开惯油车的,追求阶层对比的,习惯机械传动的仍旧有需求
3,民众心理接受度不够
传统意识对电车陌生,不相信电车。需要时间去普及宣传,大多数人买东西只会买别人用的好的东西,
4.电车售后,回收真实参数不够
3-5年才能看到真实的纯电车的缺陷(会有瑕疵,不会是大问题)
电池质保,保后价格不明确,电池再也不是路边店能维修的,是否以后能统一规格,互换维修,一堆问题需要真实答案。
六,变革节点,命术堪忧
1.国内某车企方向必须变了,一开始我就不看好,换电没有行业统一和国际电池标准统一只能是闭门造车,昙花一现。
2.国产电车全球半壁江山之势能走多远?
未来30年的汽车走向明确,中国制造肯定能有汽车行业重量级席位
3.bba光环还能拥有多少价值?
新平台新起点,至少bba没看到大的优势,以后是谁来做中高端的问题,电车难度远低于油车。
4,新能源势力的股票一年3-20倍,但不是终点,茅台能破2000,也就200多美刀,中国也会出更多千元新股,汽车行业肯定有,是谁挑梁?
总结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立贴为证,见证未来,2021.9.16(明天继续搬砖)
秦PLUS EV车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