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句流行的话叫"抖音人均法拉利,论坛人均BBA",显示出魔幻般的消费实力,但事实上,除了顶流,除了富二代,有多少人可以不考虑生活,倾尽所有购买一台始终在贬值的物品?该消费又应占其家庭总资产的几何?
汽车消费,跟每个人的经济实力相关,也跟消费观念相连,有的人理性消费,有的人感性消费,有的人精打细算,有的人咬牙坚持,不能一概而论。而投射到抖音、论坛上的,有且仅有难辨真假的"x总喜提新车""00车主心得"等博人眼球的标题。但下线后,究竟身在何处,是一线城市的繁华地段,还是十八线城市偏远郊区,社会地位又怎样,有无存在感,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事了。
个人认为,对汽车消费,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经济发达地区,汽车消费应为家庭总资产的百分之五以下,为家庭年收入的一半方为合理。因为发达地区,投资、消费等支出项较多较大,仅一套100平的小毛坯,就已价值500万,装修及家电50万,股票、基金等也需适当投入,价值100万,而为五年内的教育提升、医疗保障、养老安排、人情世故等等,筹备100万也算合理,200万也不为过,比如某些私立学校,一年的费用就高达数十万,若出国留学,那更是没有上限。在750到850已有使用方向的情况下,已有1000万的家庭,还敢买一台百万豪车么?即便是收入可观、未来可期,比如稳定年收100万以上,那也是购买50万的56e等,算是合理。
而经济一般地区,房价压力不大,同等情况下,则反而汽车消费占比可以更高,甚至可以百分之十。但此消彼长,数年后,初时同等资金购买的房产,升值潜力远不如一二线,即便开着78s,到底也不如北上广牌的56e硬气。所以此类地区有远见的人,也不便花过多资金在汽车等面子消费上,投资增资是为上策。
个人浅见,抛砖引玉。总结一下,抖音、论坛多为哗众取宠之地,不能全信。而以车取人,也并不理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