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为什么WRC上总是见到标致雪铁龙,却很少见到BBA?

    2019-09-19发布于:天逸 C5 AIRCROSS车友圈

    #法系雪铁龙天逸

    WRC即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是“World Rally Championship(世界拉力锦标赛)”的缩写,该赛事始于1973年,是FIA国际汽联四大赛事之一,与F1齐名,但是与F1不同的是所有参赛车辆必须以量产车研发制造而成,并在世界各地的雨林、泥泞、雪地、沙漠及蜿蜒山路等不同的路况进行比赛。

    这种赛事规则使得最适合WRC赛事的车型不是传统意义上性能最“强劲“的车型,而是最具改装潜力的车型。所谓”天生我材必有大用“,标致雪铁龙这个在影响力、销量、受认可度等方面都远逊于BBA的品牌,在WRC赛场上却得以大放异彩。反倒是最为大众认可和推崇的BBA,在WRC赛车上却并没有那么出彩。

    任何竞技类赛事都是一个不断追求极限的过程,好的成绩依托于强大的实力,正所谓“实力验证尊严“。赛车类赛事还不同于体育类赛事,赛车的定制和车手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比赛进程中的补给、赛车维修、后勤保障也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即便是如同BBA这种大车企, WRC的高费用也让其望而却步。另外WRC行驶路途遥远、路况复杂,比赛过程中意外众多,不可控因素极多。对于观众而言,这增加了比赛的看点和刺激程度,使得比赛更具有悬念;但对于车队而言,这增加了其取得出彩表现的难度,使得出现意外的风险增大。

    对于任何汽车企业来说,盈利都是第一要义。企业参加WRC,也是为了通过锦标赛中良好的表现实现良好的宣传效果。事实上,BBA的认可度足够高,已经不需要再大费周折通过这类锦标赛事进行宣传,作为德系车的豪华”三架马车“,BBA已经成为了大众心里豪车的代表。万一比赛中出现意外,甚至不利于其良好品牌形象的塑造。标致雪铁龙在品牌认可度上与BBA显然有着不小的差距,WRC这类锦标赛则为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而标致雪铁龙的汽车特性也非常适合拉力赛车,这就使得其非常看重这个赛事,投放了大笔资金和人员用于该赛事,长久以来也积累了较多的赛事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给公司带来了收益继续参加比赛,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因而才会使得我们经常会在WRC上看到标致雪铁龙。

    标致雪铁龙属于法系车,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底盘技术也是数一数二的,这是法系车的良好基因。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标致雪铁龙最近十几年来能在WRC赛场上大放异彩,根本原因是其自身汽车性能好,优良的底盘技术和良好的操控性在赛车比赛中十分关键。除了良好的技术之外,法系车在WRC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WRC是法系车宣传自身品牌的主战场。这就是品牌侧重点的问题,类似于奔驰花费大量资金投资F1,WRC则是标致雪铁龙的主要着力点。这是结合了其车型自身的特点做出的决策,拉力赛能最大化发挥法系车的良好操纵性。当然,赛车比赛车手的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成绩,标致雪铁龙凭借其巨大的投入、良好的技术吸引了大批高质量的车手,高水平的车手和高质量的赛车相得益彰,使得标致雪铁龙在WRC上连战连捷,取得了诸多冠军头衔。

    其实无论车企采用什么宣传方式,其本质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广产品。事实上,奥迪也曾在拉力赛场上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上个世纪80年代,奥迪凭借四驱轿车在拉力赛场横扫各项冠军,使得其四驱技术Quattro一举成名。这对于奥迪的品牌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那以后奥迪在车市愈发如鱼得水,如今也已成为人尽皆知的汽车品牌。如今,奥迪已经无需再通过拉力赛的表现宣传其品牌价值,所以也无需花费大量资金投资WRC。

    事实上,法系车如今在拉力赛场上的强势表现也可谓时也运也,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系车在拉力赛场扬名万里,当时正处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日系车资金雄厚,而欧洲经济环境较为低迷,欧系车对拉力投入与日系车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不过短短几年时间,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日系车逐渐退出了拉力赛场的舞台。欧洲经济环境则逐渐好转,从那时开始到今天近二十年间,拉力赛场就成为了法系车的主舞台,标致雪铁龙更是其中的显著代表。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