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发布于:银河L7车友圈
安全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盘点下新能源车企盲目跟风人为引入的致命设计! 1. 隐藏门把手:我试了比亚迪,吉利那些弹出式门把手。销售说这些都有防夹设计。因为家里有小孩儿,所以特别在意这些细节。拿旺旺雪饼做了测试,无一例外,雪饼变成雪饼渣。这要是小孩儿的手,会怎么样? 销售一再推销,意外发生时,门把手回弹开。但往上不乏车祸现场救援人员无从下手的案例。 时速低于160公里/小时的车,门把手产生的风阻完全可以忽略。但这种致命设计带来单位风险,却肉眼可见。拿致命设计当卖点,拉高车价,这不是谋财害命,还能是什么? 2. 实体案件缺失:效仿特斯拉,将实体按键集成入车机。以下是我自己的真实案例。高速充电,关闭车灯,听收音机。充完电驶出高速,刚一出公共照明区域,就意识到车灯没开,眼前一片黑。语音指令“你好银河,打开车灯”,“对不起,不能识别该操作。”于是摸黑开,手动打开三级目录才打开的近光灯。这接近15秒,完全摸黑,还不敢停车,这种绝望! 有实体按键,一秒的事儿,没有实体案件,可能导致坠崖,追尾严重事故。特斯拉是个资本包装起来的垃圾,你们吉利造车几十年,也要跟垃圾学吗? 3. 流媒体后视镜:后视镜是驾驶安全的重要被动式器件。为了创新,车企用摄像头取代反光镜。再好的传感器,也没有被动式镜面时效性高,可靠性高。 4. 混动逻辑:新能源高速失速,屡屡发生,其根源在于发动机控制逻辑。为了能耗数据好看,新能源普遍小马拉大车。虽然丰田也这么干,但人家的轻混策略从根本上杜绝失速风险。我们呢?究竟省油重要,还是驾乘人员安全重要?? 老百姓搭上自己身家支持国产,但你们却还盯着人家的性命,这就是恬不知耻了。 盗亦有道,舍弃伪创新,从驾乘人员的角度出发,设计安全、耐用、舒适的产品,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