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他们做大做强的计算成本的方法和国产这种小屌丝的格局完全不同。 为什么新能源车都在说自己卖一台车亏几万?因为他们把这几年投入的研发资金都计算进去,怎么计算呢?他们自己就没魄力的预测销量低。平摊到每台车上多少钱可笑 而真正做大做强的企业,是眼光放大一些,品牌价值也放进来,市场占有率也放进来。极氪宝宝巴士极氪的高层最多只会保守预测每月有个几千台销量,然后开始把各种成本有的没的都计算过来,甚至把极氪009的研发也计算进来,而不是直接预测月销量1.5万以上的销量,如果价位合理,竞争家庭用户需求20万级,那销量一个月破万是没有问题的,好一些的话可能1.5万以上,那其实成本就平摊的低了很多。 格局太小,思维停留在内部竞争和赚快钱的思路上,所谓的没有竞品?那只是目前没有竞品,而产品的卖点也并非家庭用户的必须选项。卖点很快会被其他车企复制甚至超越,纯电的,增程的,混动的,在空间上玩功夫,那真的不是非常大的技术壁垒。 个人预测极氪mix月销量很难破2000,甚至可能3个月后很难破1000,死局后续扩展是降价,但是也很难再拉升很多。 家庭suv尺寸的mpv感受,灵动性方便,可能会引起多家车企的竞争,各种花里胡哨的车型会出现,这个市场蓝海有没有还不确定,即便有,极氪恐怕也是已经自动放弃了最初的风口。再见,极氪m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