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发布于:新大洲本田 NS125D车友圈
最近一段时间明显感觉传动箱里的动静有点嘈杂,松散的感觉,而且仔细听,起步加油门可以捕捉到皮带抽打传动箱体的“啪嗒啪嗒”声,短时间不会有太大影响,利用忍耐没达到极限的这段真空期,抓紧做功课。 在论坛和网上寻找有关帖子,并且根据获取的信息在购物平台物色皮带。之前的几次传动箱保养清灰中,也都检查了皮带,表面干净无油污,无太明显裂纹,按道理讲1万公里不该到换皮带的周期,考虑到替换法是排除任何故障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式,而且皮带不算太贵。然而,罪恶的资本主义给我上了一课,查询皮带才发现,合资品牌型号没有统一,原车是小日子的坂东皮带,型号为23100-K69-6010-M1。 至于该型号的标识定义没找到,以及可以平替的其它品牌型号更找不到,也就是在购物平台的字里行间摸索,结合论坛上有车有用UY皮带替换的信息,认为盖茨的751X19.5X30比较接近,这种型号标识相对直观,好辨识,“751”是周长,“19.5”是皮带宽度,“30”是皮带侧面的倾斜角度30°,这个是我理解和找到的信息,是否准确还需要懂行的人鉴定一下。 原车皮带拆下来测量周长为“761”,宽度为“19.5”,所以暂时自定义为761X19.5X30,购买了购物平台坂东双面齿皮带,型号23100-K48-A010-M1,测量尺寸后自定义为753X20X30,店家的宝贝说明是裂行,NS125D可以用的,实际上还是有稍许差别,这个型号应该是新大洲本田NS110R或者是五羊本田睿御WH110T-6的皮带,考虑到原车抽箱体,周长短一点点是不是更好,何况既然抽箱体肯定原车松了,是不是拉长了,所以测量数据偏大呢? 双面齿皮带据说运行品质会提高,价格也比普通单齿的皮带高,至少按照一分价钱一分货的普世哲学观来看双面齿皮带应该更好。那么个人理性分析了一下: 不管是普利盘皮带轮还是开闭盘皮带轮和皮带结合时可以说是圆周运动,那么理解为,皮带内侧和外侧的角速度一样,线速度不同,皮带外侧速度更快一些——这些是中学物理知识,理解应该不难,也就是说外侧的运动更激烈,周期运动造成的疲劳损害更大,而原车皮带的构造只给内侧设计了齿用来改善疲劳损害,外侧没有齿,周期性的拉和压的应力都累积在外侧橡胶层; 也有人说外层是橡胶也有弹性,但是此弹性非彼弹性,就好比实心胎和空心胎弹性孰优孰劣?当加油门时普利盘为主动轮夹着皮带加速,而普利盘下方的皮带以及开闭盘下方的皮带还是存在压缩力,无齿的外侧皮带弹性不足以靠自己在线变形吸收压缩,只能“出轨”向更外侧卷曲,这种“出轨”会减少皮带接触面,产生打滑抖动,甚至抽打到箱体等情况。双面齿皮带可以有效抗扰动,持续保持皮带侧面受力面积,传动效率可达98%,传动比可达10,(网络查询到的数据) 双面齿在橡胶材质中可以夹入更多加强尼龙纤维,就好比钢混结构中,钢筋比例越大,混凝土的抗震性能和韧性更好。 不光发动机有热衰,传动也有,双面齿皮带散热更好,抗高温纤维更多,比单纯的橡胶更耐磨耐热耐疲劳。 如图:旧皮带明显干枯开裂和微裂纹。也就1万公里,而且箱体也被抽出明显的沟槽,后悔知道晚了,以为至少2万公里才会考虑皮带的事。 安装时,需要把新皮带提前压入后皮带轮槽中,不然不太好装,毕竟新皮带更紧一些。安装后试车,皮带抖动确实有改善,传动箱内动静小了,骑行时感觉不松散,丝滑,但是起步的动力降低,分析可能皮带短了,逼迫普利盘上皮带位置初段靠外,相当于提前升档。起步后,明显同样速度下,发动机转速更低,噪音更低,原理同上,普利盘提前升档。相对应感觉起步动力降低,单人骑行还可以,带人明显肉了很多,如果权衡可以相应调轻普利珠,让普利盘推迟升档,均衡皮带缩短引起的波动。所以说,传动改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没想到尺寸有区别,又不想退货,而且看双面齿皮带做工确实漂亮,用在高端车子上的,乘这机会吃点精粮试试的态度作祟才有了这次改装。 经过近2个月的磨合试车,市区油耗也有了下降,从原来的2.7到现在的2.2,仅仅更换了皮带运行品质提高了不少,心动的车友可以一试,至少是不是坑我已经帮你们踩了一趟。 需要补充的是,皮带更换之前用来试验把普利珠换成了16克,原厂是15克,近几天换回原厂15克普利珠后起步肉的问题彻底消除,改装真的是牵一发动全身,不是必须改动的还是不要乱改,坑我来踩,作业你们抄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