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琉森湖畔头像琉森湖畔头像

    琉森湖畔

    宝马X3车主·车龄2年

    • 精英创作者LV1精英创作者LV1
    • 登录大师LV2登录大师LV2
    • 懂车评论员LV3懂车评论员LV3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 图文爆款大师LV1图文爆款大师LV1

    2024-08-31发布于:宝马iX3车友圈

    【问答】

    相较于“实际高速续航”绝对值,“续航达成率”本质上不过是“高速/城市续航比”,其概念是否被过于拔高? 在讨论是否拔高之前,首先得厘清下关于纯电续航测试的各类概念,分别能说明什么问题? 1、高速电耗: “高速电耗”是整车风阻设计与电控技术水平的最直观体现,这点我想大家应该没有争议:虽然现在电价不贵,但电池贵;高速电耗低,意味着能用更小的电池包来实现更长的续航,进而在成本控制上也就更有优势(至于省下来的成本,短期内主要体现在价格上还是利润上?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2、实际高速续航: 在同等价位对比的情况下,“实际高速续航”的绝对值,能够很直观地体现出这辆车在续航能力上的“性价比”:我花同样的价钱,续航更长肯定更划算。至于长续航是通过 低电耗 还是 大电池 来实现?消费者或许更关心结果,并不怎么关心过程(毕竟如上条所言,低电耗省下的成本,短期内也未必会体现在价格上嘛)… 3、cltc续航达成率: 首先说明下:为何会有“续航达成率”这个概念? 因为国内测试官方续航的cltc标准,主要以电车的“城市续航”为准来测量并获取数值,这也是对电车续航能够相对有利的路况;而在实际的续航衡量标准中,只有 剁椒鱼头(太便宜了,不指望你跑高速)以及 网约车(跑得多但主要在市内接单)会更在乎城市续航;但凡是价格贵点配置高点的纯电车,只要cltc到了500以上,城市代步肯定是够跑了,大家在意的焦点自然也就放在高速续航上… 这就是为什么cltc标准会被吐槽“水”:因为拿城市续航测试数据放在高速上,肯定会打折;那为何不同车型的cltc续航成绩,打折程度还“水”得高低不同呢?因为决定 城市续航(车重)与 高速续航(风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不同的,不同车企针对这些因素的优化重心也是不一样的,“高速/城市续航比”自然也会体现出不小的差异… 所以,cltc标准之下的“续航达成率”,尤其是“常温续航达成率”,其本质不过就是“高速/城市续航比”(以下简称:高城比),即:常温续航达成率 = 高城比; 假如是“寒冬续航达成率”,则还可以加上1条“寒冬/常温续航比”(以下简称:寒常比),即:寒冬续航达成率 = 高城比 × 寒常比; “寒常比”或许还能体现车企的 电池包耐寒技术,还有点用;但“高城比”似乎说明不了啥问题:1不能说明整车风阻设计(高速电耗);2不能说明电控技术含量(高速电耗);3不能说明同等价位下的性价比(“实际高速续航”绝对值)… 或许有人会说:“高城比”的数值大,高速续航 能力与 城市续航 更接近,不正好说明该车型续航能力强,更能适应高速路况么?… 但实际情况中,也有另外一种可能:该车型的“高速电耗”水平并不算优秀,也就中规中矩;“实际高速续航”在同价位车型中横向对比也并不突出,纯粹是因为人家“城市电耗”与“城市续航”能力没有充分优化,造成“分母太小了”,才显得“高城比”的数值大… 例如:同样是80度电池,你的cltc只有500多,别人的cltc有600多;实际高速跑下来,可能别人比你还跑得更远,但由于你的cltc分母小,所以你的“高城比”即“续航达成率”除出来的数值更大,而并不是因为你整车风阻设计出来有多小,或者 电机 电控 多么重视高速优化… 另外,cltc的续航值,也是按照统一的国家标准测出来的,即便测试方式水,以城市续航为准的做法颇具争议,但这个官方标准毕竟是统一的,不是车企主观上想填多少数字就可以乱填的,所以将“续航达成率”上升到道德层面上,来形容车企是否“实诚”也未必妥当… 然鹅,在如今的各类纯电测评节目中,“续航达成率”却被炒得最火热,甚至续航成绩的先后排名,都是根据“续航达成率”来的。大家觉得“续航达成率”这个概念是否被过于拔高了呢?…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