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有没有可能,长城和比亚迪在演一出戏?

    2023-05-26发布于:宋Pro DM车友圈

    5月25日,比亚迪宋PRO冠军版发布,当大家都以为比亚迪会掀桌子的时候,长城先动手打了比亚迪,比亚迪最终也没有掀桌子。长城这个举动来的太突然了,事出反常必有妖,用阴谋论分析一下这个事件。有没有可能,本来比亚迪冠军版就不想出太低的价格,但是娱乐的压力都希望比亚迪能掀桌子,长城与比亚迪演一出戏,长城打比亚迪一拳,帮比亚迪解围娱乐压力。这下好了,不是比亚迪不想掀桌子,是友商不给,比亚迪就可以继续卖高价,继续赚高利润了。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长城和比亚迪发布的公告内容,其实都是有不少的疑问的,站不住脚。 1、 首先是长城发布的时间,4月11号已经向相关部门举报,5月25号才发布出来,为什么偏偏选了比亚迪宋PRO冠军版发布的当天下午,举报一个月之后如果相关部门不受理的话,为什么不发布出来,而且目前也没有说案件的进展怎么样,到底有没有受理。 2、 抽检流程不规范、试验方法没按GB 18352.6—2016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开展。每年国家环保部、工信部都会对汽车生产厂商,进行抽检,抽检流程都是有规范的流程进行,如果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工信部是会对厂商进行处罚的。比亚迪秦和宋已经上市两年多,目前没有看到比亚迪被处罚的公告。长城汽车不可能不知道国标抽检送样,试验方案相关的流程,直接购买对手竞品送样,这样的操作是不合理的,犯了低级错误。 3、 关于常压油箱的使用,查了GB 18352.6—2016,标准中没有规定说插电混动车型一定要使用高压油箱,只要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满足要求就行,标准中也规定了车辆必须磨合3000公里以上,比亚迪的做法没有问题,而且申报公告也是出具了强检报告的。而且从网上的专利看,比亚迪是有自己的专利,长城相关技术人员难道你们不知道吗?难道没有去搜索过相关专利?这是不应该的。 4、 中汽中心(天津)的问题,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强检认证机构,没有按照国标的试验方案对车辆进行磨合就出具排放不符的报告,而且报告都是要经过校对、审核、批准,难道就没有人发现报告存在问题?况且还不是第三方的送样抽检,就这样随意出具报告。这是要帮长城一起殴打比亚迪吗?而且比亚迪的车辆肯定也有在中汽中心(天津)出具过相关检验报告,难道是自己打脸之前出具的强制报告有问题? 5、 比亚迪如何知道送样车辆的里程,从比亚迪的声明上可以知道,测试车辆是由长城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测试车辆里程仅为450-670公里,没有进行3000公里的磨合测试。这些信息比亚迪是怎么知道的,是长城说的,还是中汽中心(天津)说的,为什么要告诉比亚迪这些信息?中间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6、 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什么没有立案受理。长城将这么大个皮球踢给相关部门,举报一个多月了,相关部门都没有受理,直到现在也没有发声。比亚迪汽车能够进行销售,产品相关检测肯定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必须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工信部发布公告,允许合格证上传,才能上牌销售。如果接受了长城的举报,那是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产品准入的时候没有发现问题,每年一致性的核查也没有发现问题。 最终就是比亚迪和长城演一出戏,其实最终的对手是其他汽车厂家,通过暴露自身的产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应出整个汽车行业都会存在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标准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能够进行修改,避免一些汽车厂家存在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行为,同时打击汽车行业之间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是不是阴谋论不得而知,但是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相关部门肯定是要发布相关说明的,最后的结果还是皆大欢喜。大概就是这样的结果:经过相关部门委托第三方对比亚迪汽车进行抽检,发现比亚迪秦和宋的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满足要求,国家标准中没有强制使用高压油箱。长城汽车的送检行为属于企业之间竞品对标分析,试验方法不符合国标要求,试验结果不能作为参考。 📒等车日记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