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2020-08-19发布于:荣威RX5 MAX车友圈

    来看看三个月车主对拉动大飞机的荣威RX5MAX实力评说 提起荣威RX5 MAX,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去年它那个拉动波音737的广告,引来网友高潮不断,直呼这是自主的牌面。此前用拉飞机做噱头的不乏有像保时捷、大众和特斯拉这样的厂商,但他们的车型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搭载大排量发动机,而荣威RX5 MAX搭载的则是由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2.0T蓝芯发动机。因此,大家应该惊叹的点不是国产车型拉动飞机,而是搭载自主研发的2.0T发动机的国产SUV拉动了飞机。毕竟拉动36吨重的所需的牵引力还是非常大的,汽车的车架和变速箱都要经历非常大的考验。荣威作为第一个站出来证明自己的自主品牌,可见它自信十足。 实话实说:当时我也是被那个画面所震撼了。所以买车的时候根本不会去看其他车型。提车三个月了,给大家分享一下究竟实力几何? 首先:“蓝芯”力争国产第一 国产无“机”可用的年代已经逐渐走远,如今的自主厂商在动力方面可谓是百花齐放,尤其是2.0L这个黄金排量,每个主流厂商都拿出了自己的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也是应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就国内的阵营而言,上汽的“蓝芯”和长安的“蓝鲸”无疑是表现最为突出的,很多消费者都希望看到它们的正面交锋。 RX5 MAX正是搭载蓝芯动力表现确实让我略有惊喜。或许是因为之前开奇瑞瑞虎3开多了,但凡是开个带涡轮的车都觉得动力很充沛。但有一说一,因为之前买车的时候也试驾了长安CS75Plus的,作为两款竞品,单说动力上的表现RX5 MAX确实更占优。可能是变速箱匹配的问题,RX5 MAX 2.0T匹配的是6速双离合变速箱,在提速上明显要比长安CS75Plus的8AT响应更加快,这样前半段的加速表现就非常迅猛。去到后半段继续往上,动力上差距就基本不会再有,但长安CS75Plus 8AT在燃油经济性上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尤其是高速巡航,满载4人加4个行李厢,120km/h巡航能保持在两千转以内。 总的来说,其实蓝芯2.0T和蓝鲸2.0T在动力上的表现是有来有回,主要的差距在于变速箱的匹配。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RX5 MAX的匹配水平更适合我们日常在市区代步行驶,起步的响应还有加速超车都游刃有余。 其次:内装豪华,驾乘升级 相比于RX5,RX5 MAX在内饰方面的布局以及做工用料都有很大提升,很显然荣威是要在整个乘坐体验上比之前的RX5要再升一个层次。大面积高级材质奢华覆盖、超大对开式宽体扶手,品质感更高更气派。除此之外,RX5 MAX还搭载了BOSE沉浸式立体声音响系统、256色随心溢彩交互式氛围灯等高感知配置,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五感联动打造车内的沉浸式体验。 而为了配合这套音响的音质效果,荣威为RX5 MAX打造了剧院级别的隔音水准,全系标配双层隔音玻璃,前车窗、挡风玻璃均采用双层隔音玻璃,座舱内地毯隔音垫增至25mm,隔音材料覆盖率高达95%。除了在架构的底层设计之外,提升隔音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堆料,RX5 MAX出来的效果非常优秀, 另外:空间方面,全新RX5 MAX同样也是以合资的途观L以及昂科威这些准中型SUV为标准,长宽高分别为4647*1891*1725mm,轴距为2760mm。实际乘坐空间非常充沛,保持前排座椅不动的情况下,175cm的大个子腿部空间可以到达3拳,头部也有1拳。作为一款家用的A+级别SUV,空间是我们消费者对RX5 MAX最大的诉求,所以它必须要做到优秀的水平。 最值得一提的是:智能交互,“聪明”出行 荣威把RX5 MAX定义为全球首款智能驾驶座舱,它实现了交互手段的升级、从交互到交流的升级、从围绕驾驶员到关注全员的进化升级,以更智能、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方式,打造全员悦享的智联交互。 在手机行业流行Face ID的年代,RX5 MAX也引入了汽车圈的“Face ID”,荣威把它叫做SKY EYE,从打开车门到点火,全程都是刷脸,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无钥匙进入。而且人脸识别是绑定到个人账户,它会根据你自定义的设置来调节座椅以及后视镜等位置,非常人性化,上车即走。 AR-Driving实景驾驶辅助系统2.0的到来,实现从平面二维导航到全景AR 3D导航的进化,可以把路面实景投屏到仪表盘,在深圳这种立体交通规划的城市,经过高架桥的时候你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导航的指示。个人认为,这个功能对于不熟路以及新手司机特别友好。 不过在当下的市场,硬件配置已经不再是争夺市场的秘密武器,软件才是贴合主流的发展方向。荣威RX5 MAX搭载AI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通过ACC全速域自适应巡航、AEB自动紧急刹车、FCW前方碰撞预警、LKA车道居中保持、LDW车道偏离预警、TJA交通拥堵辅助、ICA高速智能巡航、SAS智能速度辅助、IHC智能大灯控制等多项主动安全辅助科技,在高速巡航和市区通勤路况都能为我们减轻不少驾驶压力!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