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9发布
领克抓住了四点,造就国产品牌高端之路! 张泳 国产品牌高端化之路上,过去十年一直是一个以悲壮为主的故事。从2007年开始国产汽车品牌就不断地在冲击高端市场,但大都被合资品牌竞争对手或者市场残酷的摧毁。在众多自主品牌高端化之路中为何只有吉利领克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高端化之路应该是每一个国产品牌内心里都暗藏的一个梦想! 2007年奇瑞缺少天时地利人和激进进军高端化导致惨淡收场以后,中国汽车就此进入了十年“冲高”黄金时期,一汽、上汽、长安、广汽中国耳熟能详的自主品牌试图冲破自主品牌只能游走在低端市场的宿命。但结果却显而易见,无论产品实力、品牌影响力、还是市场渗透力上,和品牌的研发、生产、营销、渠道,都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支撑高端市场的体系。 虽然现在说国产品牌高端化成功还为时尚早,但如果我们抛开单一的销售数据我认为我们国产品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阶段性胜利(注意不是成功)。 国产高端品牌为何只有吉利领克冲出了包围圈,为什么WEY不能算是成功,有以下几点: 一、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2016年领克和WEY宣布品牌成立,而那个时候的中国汽车市场可以说是一片蒸蒸日上,从整个大市场环境来说,随着消费升级,全品类产品市场都是一片大好,而且2013年以后受互联网的影响,消费者开始逐渐在改变消费习惯,而且消费场景也在多元化,对于大宗商品的消费能力不断在加强,而且经历了几年的互联网在国内的高速成长,消费者的意识观念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整个大市场环境对于消费者的影响是从意识层面以及消费层面的双重改变。所以反哺到汽车市场,在这个阶段自主品牌如果想乘坐上消费升级的大船就必须改变自身低端化品牌的固有概念。 我们对比2013年-2016年之间的中国汽车销售数据; 2013年,国内汽车销量为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3.87%;其中乘用车销量1792.89万辆,同比增长15.71%,这也是中国车市首次突破年产销两千万辆大关;2014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分别增长7.3%和6.9%;2015年全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为2459.8万辆,同比增长4.7%,相比上年同期减缓2.18个百分点。2016 年国内汽车产量 2819 万辆,同比增长14%,远高于 2015 年 5%的增速。 所以可以看出此时的领克与WEY可以说是顺风起航的船。 但反观观致恰好相反,2013年中国正处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初期,消费者在意识层面包比较保守,虽然普遍意义上具有一定的购买力,但还是以合资品牌为主,15-20价格区间自主品牌几乎没有市场可言。导致观致“叫好不叫座”。如果说观致的失败是多方面,那我认为“时间”给予消费者的影响是核心。 二、品牌与产品定位高度一致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放在“冲高”的自主品牌车企身上不为过。我们这里要弄清楚一个概念就是,品牌定位精准不等于产品定位精准,二者相辅相成,很难做到一致,但领克最大程度地做到了品牌定位与产品定位高度一致。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直接锁定了一部分非常垂直的用户群体,通过这一部分用户做精细化运营可以实现最大化的潜在消费者覆盖,所以即:“小众产品就是大众产品”。 领克品牌定位年轻时尚,从公司官网到线下销售渠道,每一个细节都在展示这就是给年轻人造车的品牌。 领克产品的定位与品牌一样,根据百度指数的数据显示,领克与WEY的旗下产品人群属性(按搜索占比)20-29岁年龄阶段领克占比60%,WEY占比46%,但30-39岁年龄阶段领克占比21%,WEY占比29%,40-49岁年龄阶段依旧是WEY比较高,可以看到关注领克的人群分布更为年轻。 WEY虽然一直在极力营造自己年轻的汽车品牌形象,但却一直事以愿违,因为WEY在产品上的定位模糊而导致品牌定位也模糊,WEY旗下SUV虽然外观大气,也好看,法国团队打造。但总体上却给消费者营造了好看却不时尚的感觉,WEY又一直在试图教育消费者它是一款年轻时尚的产品,但做进车内一股浓浓的大叔风,这是同事小姐姐的原话,所以就会导致消费者的割裂。 观致的支持者认为,观致正在将中国汽车制造提升到一个新的起点上,有可能成为那个首先打破合资天花板的中国汽车品牌。而反对者认为,观致定位过于模糊,对商业模式的思考不够清晰周全。 “品牌没有知名度,要先有一个好的定位。你的车是卖给谁的?奇瑞没有给观致设定一个完整的战略。” 三、沃尔沃的背书是取胜的核心 沃尔沃是说领克不可能绕过的一个因素,而在众多因素中我认为拥有沃尔沃的背书是领克取胜的核心,得益于沃尔沃的反哺领克从一开始就被说是合资还是自主品牌,这对于消费者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CMA模块化架构是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但其实更多的是吉利出钱沃尔沃出技术,结果就是这个平台也确实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我试驾过领克旗下01-03车型,如果抛开品牌,驾驶品质上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