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几年的越野爱好者说一下吧,问题中的两车都是纯正越野车,不是城市“越野”车!越野时,在发动机系统方面最大的杀手是:过热!再敲一下黑板,是过热!为啥过热?举个栗子,正常行驶时,发动机转速2000转时多数车辆速度都已经80迈以上了,迎面而来的撞风足以把多余的发动机热量散掉了。而越野时,由于附着力小或路面阻碍等原因,速度经常在20以内,而此时又需要大扭力,就是通常说的“低速大扭矩”要求,发动机转速通常也在2000转或以上了,再敲一下黑板,“低速大扭矩”是指低车速时而又要大的扭矩输出,不是大家理解的低转速大扭矩!这个时候,发动机的散热是非常糟糕的,很多越野车经常开锅了,这也是很多越野爱好者改装大散热器的原因!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的命门还是一个字:热!在正常的公路行驶时,由于足够的撞风,基本不会有开锅的问题。至于很多人说的油耗、动力线性输出之类的,不是根本问题,或者根本不是问题!纯正越野车不论日系的,还是美系的,为了长时间越野时的发动机可靠性,都未采用涡轮增压就是基于这个考虑。至于说柴油车的增压发动机,对散热要求跟汽油机有很多不一样,这里不做深入探讨了。再举个例子说一下大家错误理解的“低速大扭矩”问题,我的V8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扭矩420nm,转速3200转,而现在很多3.0T的增压发动机在2000转时就轻松达到这个扭矩值了。但是,你把这台发动机装车跑一百km沙漠穿越试试。。。就理解了什么是低速大扭矩要求了
首先表达一点:我绝不会为涡轮增压发动机买单的。自然吸气不好吗?那为什么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在开发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首先要弄明白涡轮增压发动机为什么出现。最早的理论概念是瑞士的哪一个人提出来的概念。1918年 通用公司第一个研制出来涡轮增压发动机。当然涡轮增压发动机最早是用于航空,后来大量用于船舶,用于汽车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了,比较早使用涡轮增压的应该是欧洲的汽车制造商比如萨博(这个好像也被通用收购的)、沃尔沃等,比较有名的 把涡轮增压推向公众视线的应该是保时捷,但目前只有通用汽车拥有最成熟的涡轮增压技术 —— 全球最大的涡轮增压制造商就是美国的霍尼韦尔—— 只不过,美国把全世界的油矿基本都占了,所以自己不差油,于是偏爱动力流畅稳定的大排量汽车,欧洲技术水平高的同时,又能源紧缺,加上越来越严苛的排放标准,逼得所有欧洲厂商都开始研发小排量增压发动机,所以大家看到之前欧洲范围使用小排量涡轮增压汽车就是这个原因。前面说了美国人不差油,也没有太过严苛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所有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美国这个汽车大市场上并不吃香,然而欧洲车商花了那么大代价开发出来的东西,在美国卖不出去,欧洲市场有限,这样怎么收回成本?于是大家就把眼光瞄准了人傻钱多的中国。在中国雇佣了大批水军鼓吹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好处,掩盖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一系列不稳定和不可靠的因素。结果就是不明真相国人争相购买,还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花1.6排量的钱,开上了2.0甚至2.4排量动力的车。个人认为,涡轮增压这个技术,本身是好的,但更多用于提升发动机动力输出功率的作用,如比赛车辆、载重卡车等。按道理并不适合应用于家用,大家愿意为这项技术买单,是看中它的经济性,实则被不良厂商给骗了!因为这个根本就是个过渡技术,家用汽车的未来,必然是混动技术、纯电动技术的天下。现在已经有以丰田、特斯拉为首的企业出品了各自的混动、纯电动汽车,并且市场反应非常好,国内的比亚迪、众泰、甚至格力等厂商也在持续突破各项技术关口,可以预见,排放很少的混动技术和没有排放的电动技术,在未来必将成为主流,大排量自然进气发动机也会成为有钱人的玩具,而现在大家花钱购买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则必然会被淘汰,成为被无良商家割走的韭菜!
我说说自己的想法:普拉多和酷路泽分别是这个级别的老大,口碑爆棚,酷路泽也是我的梦想之车。口碑是建立在质量稳定可靠上的,开出去能给你足够的信心,别人去不了的地方你能去,别人要带添加剂,你只要有油加就可以。既然口碑好,销量就不成问题,那丰田何必去换装更加先进的发动机或者涡轮增压呢。用现在的自吸发动机足够了,又省钱由可靠。换个角度来讲,丰田也不大敢尝试换装涡轮发动机,再牛逼再稳定也不敢保证在极端条件下发动机会出现不可预见的问题,万一出问题,砸的可是丰田的金字招牌,顶梁柱。我认为汽车厂家不傻,为啥每年花大钱去研发各种新技术,为的就是保持竞争力,任何技术的更新都是为了要保证销量,跟上时代的步子,但如果你的卖点不是新技术,而是稳定可靠的质量,就没必要去更新了,只要有人买再老的技术都可以。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