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汽油车智驾有戏?电力瓶颈卡死,插混纯电才是王道!

    火花工场头像火花工场头像
    火花工场5天前

    汽油车能否实现高阶智能驾驶(L3级以上)?这个问题不仅关乎技术可行性,还涉及政策、市场和实际应用的复杂博弈。传统燃油车受限于电力系统和架构设计,难以支撑高算力需求;新能源车(纯电、插混)则凭借大电池和电驱优势,成为智驾的主流平台。尽管48V轻混系统为燃油车带来一丝希望,但政策门槛和技术天花板让它们在高阶智驾赛道上步履维艰。插混车以“绿牌+智驾”的双重优势,或将成为过渡时期的赢家。汽油车的智驾之路,究竟能走多远?让我们从技术、政策和未来趋势三个维度深入剖析。

    电力瓶颈:燃油车的先天不足

    高阶智驾需要强大的电力支持,包括高性能计算芯片(如英伟达Orin,单芯片功耗50W+)、多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实时数据处理,整体功耗可达数百瓦甚至千瓦级。然而,传统燃油车依赖12V铅酸电池,功率仅1-3kW,主要供应启动、照明和基础电子设备,难以满足智驾的“电量饥渴”。2023年,Euro NCAP测试显示,部分燃油车的L2系统在极端工况下因电力不足导致功能中断,暴露了这一短板。

    48V轻混系统(如奔驰EQ Boost、奥迪MHEV)为燃油车智驾带来曙光。48V锂电池和BSG电机可提供10-20kW功率,理论上支持L2+功能(如高速NOA)。例如,宝马X5的48V系统能在短时纯电模式下运行,辅助自动泊车和车道保持。然而,48V系统的纯电续航仅1-2km,能量回收效率有限,无法像纯电车(电池容量60kWh+)或插混车(18kWh+)那样长时间稳定供电。高阶智驾的持续算力需求,对燃油车来说仍是“电力噩梦”。

    政策壁垒:蓝牌与绿牌的鸿沟

    政策环境对燃油车智驾的限制同样显著。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明确将纯电、插混(PHEV)和燃料电池车列为新能源车,享受绿牌、补贴和路权优惠。48V轻混车因电动化程度低(电机仅辅助,无法纯电行驶),被归为燃油车,挂蓝牌,无缘新能源政策红利。2024年,上海绿牌政策收紧,插混车需满足纯电续航70km+,进一步挤压48V轻混的市场空间。

    国际政策也对燃油车智驾不利。欧盟将48V车型视为“轻度混合动力”(MHEV),但不纳入新能源补贴范畴;美国虽无明确牌照区分,但联邦电动车税收抵免(最高7500美元)仅针对纯电和插混车。 政策的天平向新能源倾斜,燃油车在智驾研发上的投入回报率受限,车企资源加速向电动化转移。

    技术可行性:燃油车的智驾尝试

    尽管面临电力和政策限制,燃油车仍在智驾领域艰难探索。传统车企推出了L2级智驾系统,如丰田TSS 3.0(雷克萨斯LS)、大众Travel Assist(高尔夫8),通过12V+48V双系统供电,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和自动变道。2024年,宝马7系(燃油版)的L2+系统支持高速NOA,但受限于传感器数量(仅8个摄像头+5个雷达)和算力(芯片功耗30W),功能较为保守。

    第三方解决方案也为燃油车智驾注入活力。Mobileye的SuperVision系统通过算法优化降低功耗,已在极氪001上实现城市NOA,但需400V高压平台支持,燃油车难以直接适配。相比之下,增程式电动车(EREV)如理想L9,凭借大电池(40kWh+)和燃油增程器,既满足绿牌要求,又支持L3级智驾(城市NOA+自动泊车),成为燃油车与智驾结合的折中方案。

    核心矛盾:效率与架构的瓶颈

    燃油车智驾的根本矛盾在于能耗与效率的冲突。高阶智驾需持续高算力,若为燃油车加装大电池,频繁充放电会降低燃油效率(48V系统能量回收率仅20-30%)。2023年,奥迪A8的48V系统在开启L2功能后,油耗上升0.5L/100km,远不如纯电车的电驱效率(电机效率90%+)。 此外,燃油车的分布式ECU(电子控制单元)架构难以支持OTA升级和集中式计算,限制了智驾系统的深度整合。特斯拉的HW4.0集中式架构(算力2000TOPS)与燃油车的传统架构形成代差。

    新能源车则天生为智驾而生。纯电车的大电池稳定供电,电机响应速度(毫秒级)便于自动驾驶标定;插混车如比亚迪DM-i,通过18kWh+电池和电驱优先策略,支持L2+智驾(高速NOA+自动泊车)。2024年,蔚来ET7的L3级城市NOA测试成功,依赖400V高压平台和激光雷达,燃油车难以企及。

    未来趋势:插混的崛起与燃油车的天花板

    未来,插混车可能是燃油车向高阶智驾过渡的最佳形态。比亚迪DM-i、长城DHT-PHEV等车型,凭借大电池(20-30kWh)和绿牌优势,支持L2+至L3级智驾。2025年,比亚迪计划推出第五代DM系统,纯电续航提升至300km,智驾能力媲美纯电车。 增程式车型如问界M9,也通过“增程+直驱”模式优化油耗,支持城市NOA,成为智驾的折中选择。

    燃油车的智驾“天花板”则较为明显。受限于电力和架构,燃油车可能长期停留在L2+(高速NOA),难以实现L4级自动驾驶。2024年,BBA(宝马、奔驰、奥迪)的燃油车智驾研发预算仅占电动化的30%,表明车企已将重心转向新能源。L4级智驾的未来,属于纯电和氢燃料车型。

    结语:插混与纯电才是智驾王道

    汽油车通过48V轻混或加大电池,可实现L2+智驾,但电力瓶颈、政策限制和架构落后的“三座大山”,让它们难以与新能源车抗衡。插混车以绿牌和智驾的双重优势,成为燃油车向高阶智驾过渡的桥梁;纯电车则凭借原生电驱平台,牢牢占据智驾巅峰。对于追求高阶智驾的消费者,插混或纯电是更优解。传统燃油车的智驾之路,或许只是新能源时代的“过渡风景”。你会选择哪条赛道?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