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比亚迪在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会上正式推出“兆瓦闪充”技术,以全球首个量产乘用车1000V高压架构和10C高倍率电池为核心,实现了充电功率1MW(1000kW)的突破。这一技术将电动车充电效率推向新高度——充电5分钟即可补充400公里续航,平均每秒充电2公里,彻底颠覆了传统补能体验,成为纯电时代技术新标杆。

4月21日,宁德时代立刻跟进,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这是一款磷酸铁锂电池。据宁德时代介绍,该电池续航达到800公里,峰值充电倍率接近12C,峰值充电功率超过1.3兆瓦,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超520公里”。

需求端:超充技术驱动锡材用量结构性增长
高精度焊料需求激增
超充电池对电子元件的焊接精度要求提升,锡焊料(占全球锡消费49.4%)需满足更高纯度与热稳定性要求7。例如,宁德时代“神行PLUS”电池采用拓扑结构优化工艺,推动高精度锡膏(含锡量≥99.9%)需求增长。
车规级BGA封装、微针测试等工艺普及,带动锡基焊料消费量年增8%-10%。
复合集流体技术中的锡应用
超充电池为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广泛采用复合集流体(如镀铜/铝高分子基膜),镀层工艺中锡作为关键镀膜材料,单GWh电池耗锡量达0.5-1吨。
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产量预计突破1313GWh,复合集流体渗透率超30%,对应锡材年需求量或达2000吨以上。
快充电池对锡基材料性能升级需求
快充负极需采用石墨快离子环技术,通过锡基包覆改性提升离子传输效率,相关工艺推动锡化工产品(占锡消费17.7%)需求增长。
中创新航“One-Stop Battery”系列电池采用硅基负极,锡掺杂技术可提升快充循环寿命,单吨负极材料耗锡量增加15%。

供给端:资源约束与替代技术博弈
全球锡资源紧张加剧
2023年全球锡储量降至430万吨,中国占比26%,但开采成本上升导致供给弹性不足。
超充电池需求叠加光伏用锡(年增速12%)等因素,2025年全球锡供需缺口或扩大至2万吨,推动锡价同比上涨20%。
钠电池与回收技术潜在影响
钠离子电池(成本较锂电低30%)规模化量产可能分流部分低端锡需求,但高端焊接与镀膜领域仍依赖锡材。
再生锡回收率提升至40%(2025年目标),可缓解原生矿压力,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供需缺口。

市场趋势与产业链响应
技术升级主导细分赛道
锡材企业加速研发超薄锡箔(≤6μm)、纳米锡粉等高端产品,适配超充电池微型化与高能量密度需求。
头部厂商(如云南锡业)布局锡基负极包覆材料产线,预计2026年产能达5万吨/年。
区域供应链动态调整
东南亚电子制造基地扩产,推动中国锡材出口增长(2025年同比+15%),主要满足当地电池组装与PCB生产需求。
欧洲车企强化供应链本土化,锡材加工企业(如德国贺利氏)加码欧洲再生锡冶炼产能。
总结
新能源汽车超充电池的普及通过高精度焊接、复合集流体镀层、负极改性三大路径显著拉动锡材需求,但受限于资源短缺与替代技术,市场将呈现“高端紧缺、低端承压”的分化格局。
晶格新材立足于锡材市场,将不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致力于提供稳定且优质的焊锡产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