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十年霸主让位!安徽汽车产量首超广东登顶 ,山东逆袭第三​

    36-7头像36-7头像
    36-77天前

    一季度全国汽车产量排行榜爆出冷门:安徽以76.17万辆反超广东近10万辆,终结后者近十年的“霸主”地位。更令人意外的是,山东以57.63万辆挤掉江苏冲进前三,重庆则以55.92万辆守住第四。这场产业地震背后,是统计规则改写、新能源势力洗牌与传统燃油车大省溃退的三重冲击波。对此,你怎么看?

    这是为什么?安徽又凭什么?

    数据突变:统计口径改写产业版图

    国家统计局一纸通知搅动江湖——2025年起汽车产量统计从“企业注册地”改为“生产地”。这意味着比亚迪合肥基地132万辆年产能全数划归安徽,仅此一项就为安徽贡献超30万辆增量。而广东的比亚迪深圳总部数据被剥离,直接导致其产量“账面缩水”。

    但这并非全部真相。安徽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37.92万辆,同比暴涨313%,远超广东的21.71万辆。合肥比亚迪基地产能利用率超行业50%,单基地去年产量95万辆,成为县域产能王。统计规则改写只是导火索,新能源产业真实力才是安徽逆袭内核。

    安徽底牌:2800家企业闭环造车

    在合肥下塘镇,每隔76秒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这座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基地的背后,是安徽“不出省造整车”的恐怖产业链:

    头部狼群:比亚迪、蔚来、奇瑞等7家整车厂扎堆,比亚迪合肥基地规划产能占其全国1/4

    零部件矩阵:2700家配套企业覆盖电池、电机、智能驾驶全链条,产业链完整度全国第一

    政策破冰:全国首部省级新能源法规落地,设立180亿产业基金定向输血

    更隐秘的杀手锏藏在“徽商归巢”——王传福、李斌等皖籍企业家将比亚迪、蔚来产能向家乡倾斜。仅“十四五”期间,安徽新能源汽车领域引资超4373亿元,50亿以上项目全属汽车产业链。

    传统强省溃退:吉林产量近乎腰斩

    当安徽狂飙时,老牌汽车重镇正经历阵痛:

    吉林之殇:一季度产量35.63万辆,较2024年巅峰期暴跌76%,从全国第九跌至第十一

    湖北失速:32.16万辆产量让出前十,东风系转型迟缓拖累全局

    江苏掉队:从第三跌至第五,理想、比亚迪常州基地难掩燃油车断崖

    重庆狂语:2024年底说重回巅峰,回“第二城”了,然而时光流去掉至第四。

    反观山东,凭借潍柴动力商用车转型和日照威奕基地发力,57.63万辆产量逆袭进前三。这场洗牌印证产业定律:燃油车时代拼规模,新能源时代赌生态。

    广东反攻引发持续暗战

    丢冠的广东并未坐以待毙。在肇庆高新区,小鹏投资百亿的储能超级工厂即将投产,剑指“新能源汽车+储能”闭环。广汽埃安第三工厂产能爬坡,目标年底产能突破80万辆

    但短期困局难解:深圳-东莞汽车带仍依赖华为智选模式,传统合资车企转型滞后。专家测算,若扣除统计规则影响,广东实际产量仍领先安徽约5万辆,但新能源占比不足33%的短板,恐成其重夺王座最大障碍。

    此刻的合肥比亚迪超级工厂,机械臂的每一次挥舞都在改写中国汽车版图——每秒下线一辆新能源车的轰鸣,正将安徽推向下一个“黄金十年”。但广东肇庆的储能工厂里,小鹏的机器视觉质检系统已迭代至第三代;重庆赛力斯的智能座舱产线正调试华为高阶智驾模块。这场新旧势力的对决,早已超越产量数字的简单较量,而是新能源时代的“技术制空权”争夺。

    这场百年变局没有旁观者。2025年的产量桂冠,不过是产业长跑中的一块里程牌。当固态电池突破1500公里续航、当L4级自动驾驶撕掉“期货”标签、当车网互动改写能源贸易规则——那些此刻蛰伏的挑战者,或许正在酝酿下一次“地震级”洗牌。毕竟在汽车产业的修罗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今天的领跑者,永远是明天最危险的追赶者。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