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大家就开始纷纷讨论官方下场整顿智驾概念乱用的事情,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通用汽车SuperCruise的逻辑。

这套逻辑是我认为非常优秀的一套,只是因为过分注重安全,在国内被冠上了落后的帽子。基于SuperCruise这套逻辑,如果继续优化算法,体验还是非常有希望的,只是这套硬件成本非常贵就是了。
首先,就是北美地区对于隐私的保护使得他们对待摄像头算法这类处理方式非常敏感,不像中国大力发展的人脸识别。早先iPhone采用指纹识别,甚至还强调了非常之久关于指纹信息存储的机制,是用一颗专用芯片存储在本地,不会上传。

这种机制发展到后期人脸识别或者虹膜识别的时候,都会有要求这类敏感信息都在本地完成存储,直接堵死了单目摄像头对人脸结合大数据计算的发展路线。
从此之后,北美就有了大家被称之为3D结构光的本地人脸识别的方案,苹果、通用、福特几乎清一色的这类方案。
中国也有部分产品,比如小米8、华为Mate20、Mate30系列采用过类似的方案,但后期被边缘化了,单目摄像头的算法开始成为主流,结构光的产业链不成熟,成本高。
北欧注重安全,他们的方案是在单目摄像头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颗摄像头,比如沃尔沃就是双目摄像头,但整体效果还是不如结构光。
第二,采用结构光技术之后,对人脸就有了精准的识别,不会出现眼睛小而误判司机睡觉的问题。是吧?早先大家都知道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因为对人脸、人眼精准的识别,汽车可以实现完全的脱手驾驶,手搭不搭在方向盘上不重要,那只是一种判断是否走神的形式主义。

SuperCruise支持脱手驾驶,但中国政策不允许这么宣传,上汽通用就得改口。改口说SuperCruise不能实现脱手驾驶?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本来就可以。说能脱手驾驶,法规又不行,最后就含糊其辞、打打马虎眼,说海外可以,国内不行。
第三,SuperCruise会做这样的设计,跟北美的安全相关的法规法律太多有关。简而言之就是车企在努力通过技术证明,如果发生事故,车企已经做遍了所有的提醒,责任完全在驾驶员,在法律上封住所有意外的口子。
封不住,那就赔钱,很大一笔钱。这是为啥你被SuperCruise惩罚了,就必须得下车清醒下才能上车继续使用。

谷歌和通用早期进行过非常多的合作研究,就比如说智能驾驶能不能让用户走神?谷歌将自动驾驶车辆给了员工,监测他们车内的行为,结果就是一旦车辆允许司机走神,这些人就会去做别的事,玩手机、吃早餐,甚至行进中去拿后排的东西。
后来双方又联合做了另外一个实验,那就是在走神的情况下,将突发情况的车辆控制权交给驾驶员,并要求做出决定。结果就是,大多数驾驶员慌张情况下做出的决定都是非本能的,而本能的基本都是错的,甚至不如机器本身。
也就是说大脑需要对紧急事故有一个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唤醒时机非常重要,控制权转让的时间也非常重要。
最后经过探讨就是,司机可以进行脱手驾驶休息,也可以走神,但是走神不能超过5秒,否则就会进行提醒。
最后有意思的就是这个提醒,为了彻底封死法律上归咎于车企的漏洞,北美车企的提醒多种多样,通用的SuperCruise有触觉,就是座椅震动、方向盘震动;有视觉,就是颜色和闪烁;有听觉,就是语音提醒...
我觉得他们甚至想加入嗅觉,真的走神,直接喷薄荷水...提神醒脑,专注驾驶。

最终这套DMS监测系统就这样诞生了,几乎做足了周密的部署,这种部署细到令人发指。至于开发这套DMS的原因,我倒不是觉得北美车企是出于良心,而是出于惩罚,他们必须在打官司的时候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我们已经仁至义尽了,因为他们的法律实在太健全了,要把用户当傻子一样看待...
这条路上,我们还要走很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