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司机还是车企?小米SU7失控真相刺痛谁的心

    热点概况

    一段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超车失控的视频引发热议。双向两车道的缓弯路段,司机先等待直线段后变道对向车道超车,发现对向来车后急加速,导致后轮打滑、车身向左甩尾。司机修正方向失败,车辆失控。事故原因争议集中在“车还是人”:有人质疑车辆性能,更多人认为司机操作失误是主因。大马力后驱车急加速本就易打滑,牵引力控制系统(ESP)并非万能,类似案例屡见不鲜。

    态度/观点

    这起事故的本质是“人车博弈”的经典矛盾。小米SU7的性能标签是“3秒破百”,但动力越强,驾驶门槛越高。新手司机贸然急加速,叠加路面标线湿滑、方向修正过猛,系统再强也难救场。车企宣传时总强调“性能猛兽”,却少有人提醒:驾驭猛兽需要技术,更需要敬畏。

    车辆本身有无问题?目前证据不足。工作人员回应称,事故车未发现机械故障,甩尾主因是弯道急加速。但争议背后暴露更深隐患:车企的“性能狂欢”是否误导消费者?年轻人追捧“速度与激情”,却对电车马力缺乏认知。数据显示,小米SU7用户中超七成是首购车年轻人,驾驶经验不足与车辆性能错配,事故率自然攀升。

    责任划分不能非黑即白。司机错在鲁莽,车企同样难辞其咎。智能驾驶时代,车企总爱用“零接管”“全场景”等话术包装技术,却弱化“辅助”二字。小米SU7的AEB功能至今无法识别锥桶,智驾方案对异形障碍物响应迟缓,这些缺陷在另一起致死事故中已被诟病。安全不是营销的筹码,车企必须用务实态度补课。

    结尾

    性能与安全的平衡,是汽车工业永恒的课题。小米SU7的失控视频,撕开了新能源车狂飙突进背后的隐痛。别让速度成为青春的墓志铭。如果你是车主,会选择克制右脚还是依赖系统?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