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比亚迪掀起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技术攻势”,并在多个关键节点上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以微信指数为例,“比亚迪”这一关键词在2025年迎来了三个小高峰,分别对应“智驾平权”、“灵鸢无人机”和“兆瓦闪充”三场重要的技术发布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作为这波攻势的“收官战”,上周的“汉L、唐L发布会”却未能获得与前几次发布会相同的热度。

分析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方面:首先,关税战转移了公众的关注焦点;其次,其他品牌的智驾事故对比亚迪之前积累的市场声势造成了负面影响。尽管传播的“哑火”是暂时的,但如何让这两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新品真正获得市场认可,并取得佳绩,依然是比亚迪面临的长期挑战。

“汉L”和“唐L”被定位为“关键产品”,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它们不仅承载着比亚迪主品牌强力冲击中高端市场的使命,还在2024年财报中显示出单车业绩的潜力。尽管在高端化进展上并不突出,但比亚迪的整体单车收入依然增长了5000元,毛利润也进一步提升了1000元,显示出其在激烈竞争中的韧性。

从2024年中开始,比亚迪的产能扩张策略发生了显著调整,国内市场的产能建设步伐明显放缓,未来的重点转向海外。这一调整的背后,意味着比亚迪意识到继续扩张国内产能的“风险”已大于“收益”。因此,提升主品牌的平均售价,打造高端主流市场的爆款,成为了比亚迪的必然选择。
在技术层面,“汉L”和“唐L”身兼三个“首先”:全系列搭载激光雷达,实现城市NOA智能驾驶的中阶智驾能力“天神之眼B”;在全电车型上应用基于千伏架构的“超级e平台”,实现兆瓦闪充;在高性能混动(DM-p)车型上应用新发布的“王者混动”技术。这些技术的加持,使得比亚迪在智驾和充电效率上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此外,唐L DM(图片|配置|询价)的零百加速最快可达4.3秒,亏电油耗最低仅4.9L/100km,综合续航更是达到1430公里,展现出“跑车的加速度,飞度的耗油量,和额外油箱级别的续航能力”。在舒适性方面,汉L和唐L也毫不逊色,配备了HUD、真皮座椅、后排座椅通风按摩等豪华配置。
令人惊讶的是,这两款车的上市价格也相当亲民:汉L EV起售价21.98万元,汉L DM起售价20.98万元,唐L EV起售价23.98万元,唐L DM起售价22.89万元,所有顶配车型甚至都未超过30万元。考虑到当前消费者以换购为主,比亚迪还在发布会上宣布了针对其他品牌的大额换购优惠,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然而,尽管比亚迪在技术和价格上都具备优势,市场的反应却受到其他品牌智驾事故和关税战的影响。比亚迪在低端市场的深耕策略虽然带来了销量的持续增长,但也暴露出品牌档次提升的局限性。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更快的提升路径,成为比亚迪在2025年必须面对的核心课题。
总之,汉L和唐L这两款关键产品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比亚迪在高端主流市场的布局。如果能够实现热销,比亚迪无疑将在品牌发展上迈出重要一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