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数据惊雷:加油站每天关停10座,中石油却在狂赚?

关闭的油站-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4年,中国石油集团抛出一组数据:未来五年,全国11万座加油站要砍掉2万座。这相当于每天有10座加油站要熄火。更扎心的是,新能源车已经卖掉了949万辆,直接让加油站少卖了3000万吨汽油——这够大庆油田开采两年。
但就在加油站集体“渡劫”时,中石油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2024年净利润1647亿元,平均每天净赚4.5亿元,比2021年暴涨725亿元。中石化虽净利润下滑16.79%,但依然日赚1.4亿元。
矛盾点来了:新能源车越卖越火,加油站越关越多,为何“两桶油”反而赚得更欢?
---
二、石油霸权崩塌:三重绞杀下的生死局
1. 新能源车的“降维打击”
- 电车省钱效应:家用充电桩电费仅需油费的15.6%,公共快充也只要28%-42%。以十万公里计算,电车油费仅为油车的23.4%。
- 政策推手:充电桩建设补贴让充电成本下降40%,而“国六b”排放标准直接推高燃油车成本20%。
- 市场颠覆: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突破949万辆,占市场四成。比亚迪、特斯拉的狂飙,让燃油车销量连续三年下滑。
案例:在山东济南,出租车司机老张算了一笔账:“我的比亚迪e5每天跑200公里,一个月电费才300块,要是开油车得花1200块。”像老张这样的网约车司机,已经成了新能源车的忠实拥趸。
2. LNG重卡的“背刺”
柴油车曾是物流业的中流砥柱,但2024年LNG重卡行驶里程同比激增50%,替代柴油2500万吨。氢能重卡更狠:每辆年省燃料费18万元,已替代3.5万辆柴油车。
故事: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家煤炭运输公司,去年一口气换了50辆LNG重卡。老板王总说:“以前跑一趟山西要烧掉3000元柴油,现在用天然气只要1800元,一年能省下60万。”
3. 石油巨头的“自我革命”
- 全产业链暴利:中石油国内原油产量占全国60%,开采成本仅30美元/桶(国际油价超80美元)。2024年仅油气业务就赚了1679亿元,占其总利润63%。
- 非油业务崛起:中石化加油站便利店、充电桩贡献80亿元利润,充电服务费低至0.3元/度,毛利率是加油业务的3倍。
反转:河北沧州一座加油站,原本每天卖油5吨,现在改成充电站后,充电桩每天服务80辆车,虽然油品销量归零,但充电收入反而翻倍。
---
三、加油站消亡史:从“加油”到“加一切”的生死时速
1. 消失的加油站样本
- 安徽芜湖站:引入老字号“耿福兴”,变身“加油+虾子面”网红店,非油收入占比35%。
- 山东试点:加油站屋顶装光伏板,用电自给自足,年省电费80万元。
真实案例:浙江杭州的中石化古翠路加油站,楼下开起了全家便利店,楼上引入瑞幸咖啡。车主王女士说:“我每次来都顺便买杯咖啡,加油反而成了顺带的事。”
2. 中小加油站的“死亡倒计时”
- 成本困局:建一座充电站需200万元,超60%民营站现金流撑不住。
- 流量争夺:城市核心区加油站日均销量超50吨,而偏远站点不足5吨,只能转型停车场或商铺。
数据:黑龙江大庆市郊的23座民营加油站,已有17家改成了快递驿站或汽车美容店。老板李姐无奈地说:“现在加油的车比来取快递的人还少。”
3. 未来加油站图谱
- 综合能源体:中石化已建1.2万根充电桩、74座加氢站,单站日均服务200辆新能源车。
- 社区服务中心:便利店、咖啡驿站、换电站成标配,加油站变身“城市补给站”。
创新:广东深圳的“蔚来换电站+邮政快递”综合体,车主换电只需3分钟,快递员顺路取件,土地利用率提升5倍。
---

油站里的充电桩-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燃油车末日?普通人视角的三大拷问
1. 便利性危机
- 加油距离拉长:未来加油站密度或降至每10公里1座,长途货运司机可能面临“加油焦虑”。
- 养路费转嫁:过去油价含养路费,若油车减少,电价是否上涨?
真实困境:内蒙古长途货车司机赵师傅担心:“以后跑长途,找加油站可能比找厕所还难。”
2. 选择困境
- 电车痛点:冬季续航缩水30%、高速充电排队2小时,让北方车主望而却步。
- 油车残值:二手燃油车价格暴跌30%,但维修成本更低(电车电池更换需数万元)。
对比:北京车主陈先生2023年花15万买了辆比亚迪,结果冬天续航只剩200公里,“现在开空调都不敢开暖风”。而他的同事老周,开的老款帕萨特虽然费油,但冬天照样“撒欢跑”。
3. 政策博弈
- 油价暗战:国内油价挂钩国际原油,但新能源补贴退坡后,电价会否上涨?
- 石油遗产:航空燃油、化工原料仍依赖石油,中国每年仍需进口超5亿吨原油。
专家观点:清华大学能源专家李教授指出:“加油站消失不代表石油消失,就像马车淘汰了,但马术俱乐部反而成了高端产业。”
---
五、未来已来:没有输家的能源革命?
加油站消失不是终点,而是能源权力重构的开始:
- 石油美元松动:中国新能源车年省原油进口超2000亿元,相当于再造1.5个“西气东输”。
- 地缘洗牌:中东主权基金疯狂收购中国充电桩企业,产油国集体押注东方新能源赛道。
对普通人而言:
- 拥有燃油车的人不必恐慌,但需接受“油车=奢侈品”的现实;
- 电车用户享受低成本,却要承担充电焦虑;
- 最焦虑的或许是城市管理者——如何平衡油车便利与环保目标?
---
结语:在裂痕中寻找光
加油站的消亡,本质是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的过渡。当最后一座加油站关闭时,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加油枪,更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但请相信,新的秩序终将诞生——就像当年胶卷相机被手机取代,我们失去的只是快门声,得到的却是整个数字世界。
讨论话题:
1. 你家附近的加油站还在营业吗?
2. 如果油价涨到10元/升,你会换电车吗?
3. 你觉得加油站最可能转型成什么?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乘联会、国家能源局公开报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