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智能电动车要多上几把“安全锁” | 评论

    中国汽车报头像中国汽车报头像
    中国汽车报7天前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小米汽车的热度推向新高。围绕小米汽车的故事和事故的讨论也上升到了空前热度。

    日前,一段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 Ultra在市区道路飙车并撞飞电动车骑行者的视频引发全网震动。有律师称,驾驶员或涉危害公共安全罪。笔者的父亲是一位几乎不关注汽车的老年人,当他拿着手机问我如何看这个事故时,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部分普通民众对高性能电动车的恐慌。

    的确,如果做一个简单计算:在完全理想状态下,自由落体从0加速到100km/h的时间为2.83秒,而SU7 Ultra即便在有风阻、摩擦阻力的情况下,仅需2.36秒。超过1500匹的强悍动力,且不说普通驾驶员能否驾驭,即便是受过专业训练、跑过赛道的车手,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游刃有余地操控。而一个普通道路交通参与者最担心的,莫过于路上要不要远离这些性能“猛兽”。

    以往,由性能车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并不少,一众进口高性能品牌旗下产品在过去都曾因失控问题而导致过严重的交通事故,但舆论很少和某款特定产品相关联。但小米SU7 Ultra为何引发诸多关注?笔者认为,品牌自身热度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超强动力的性能车越来越多,但市场教育还没跟上。

    作为一款以性能、轿跑为卖点的车型,小米SU7已经证明了小米汽车在设计上的成功,小米SU7 Ultra在用料上更进一步,性能全面提升,使得其“性能车”的标签越发清晰。而对于购车人群来说,购买高性能产品的往往是追求加速度、追求刺激的年轻消费者,驾驶风格相对激进,且胜负欲强。

    在过去,一款500匹马力的性能车动辄要花七八十万元,但SU7 Ultra的出现,让人们能够以50余万元的价格,享受到超过1500匹的马力输出,这无疑让更多人有机会拥有一款高性能产品。换言之,电动化时代,性能车的市场越来越大,道路上行驶的性能车越来越多,和笔者父亲有同样担忧的普通民众也越来越多。

    事实上,为了防范由性能过剩而可能引发的事故,小米汽车做了不少工作,例如SU7 Ultra强制设置了新手模式,要求驾驶者在驾驶该车型达到一定条件后才能解锁全马力模式。但笔者了解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车主可能通过代考、代驾等做法,绕开本应接受的培训、监管等措施。而一些已经解锁全马力模式的车主,也可能将车辆借给朋友或通过分享蓝牙钥匙等方式,让其越过新手保护期。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首要需要解决的,仍是提升驾驶者的安全教育。对于购买性能车的消费者,无论是出于法规要求还是企业规定,都应要求其接受专业的驾驶培训,包括学习驾驶技巧、了解性能参数等。甚至,可考虑对类似高性能产品单独设置分级驾照的模式。以日本为例,对于摩托车这类风险系数较高的交通工具,驾驶员获得准驾资格的平均路考次数为15次,以更严格的考取条件规范驾驶者的意识并提升操控水平。

    笔者并非针对小米SU7 Ultra。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快速迭代,新能源汽车性能也随之大幅提升,例如不少车企都将零百加速作为最大卖点之一。笔者认为,至少从目前来看,车企设置的三五百公里“新手磨合期”显然是不够的,性能车需要建立一套更完善的监测机制,以确保驾驶者安全以及道路交通安全。

    依笔者浅见,车企还可通过驾驶位摄像头并在方向盘上加装指纹传感器(驾驶过程中不定期验证指纹信息)等多重认证,提升行车安全。同时,车辆系统应配备记录装置,对于频繁出现危险驾驶行为的车主,应采取临时限制性能或要求重新参加安全培训的措施。此外,车企还可将分析后的驾驶信息推送给驾驶者,让其能够实时查看自己的驾驶评分、培训进度以及车辆性能状态,增强车主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智能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下,产品的设计与功能往往直接关联到使用者的行为模式与后果。小米SU7 Ultra作为一款高性能智能电动汽车,其背后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实现,对驾驶者行为和道路交通安全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即便我们秉持“工具无罪”的原则,也不能忽视制造商在产品安全设计与用户教育方面的责任。

    无独有偶,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高速路上发生碰撞后爆燃致3人死亡,同样引发了广大网友对智驾技术的信任危机。小米汽车官方表示,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

    在调查结果未完全披露之前,我们暂且不对事故因果进行评判,但事故带来的警示无疑是巨大的。于消费者而言,智驾应该什么时候用,该怎么用?于车企而言,对用户的教育更为任重道远。

    最后再次强调,我们并非针对小米汽车。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带来诸多矛盾。在技术发展、市场壮大之时,市场教育一定不能成为产业发展瓶颈。相信未来中国智能电动车,一定能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文:张海天 编辑:陈伟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