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比亚迪海外狂揽2200亿!一个比亚迪=两个长城?


    热点概况:中国车企“出海”冰火两重天

    2025年3月,比亚迪与长城汽车财报相继发布,一组数据震撼行业:比亚迪2024年海外营收达2219亿元,而长城汽车全年总营收仅为1373.4亿元。这意味着,仅比亚迪的海外收入就比长城整体营收高出61%。

    这场“碾压式”对比背后,是两家车企截然不同的全球化路径:

    • 比亚迪:塔什干工厂+自建船队,打通欧亚动脉
      比亚迪在乌兹别克斯坦建厂,借中欧专列将西安工厂的零部件运往中亚组装,辐射中东、欧洲市场。同时,自建8艘滚装船“深圳号”“西安号”直通欧洲港口,物流成本降低30%
      1。2024年,比亚迪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73.8%,在德国、日本等汽车强国市场增速超200%9
    • 长城:深耕俄罗斯十年,却困于单一市场


    • 长城早在2015年布局俄罗斯图拉工厂,2024年靠30万辆俄罗斯销量撑起海外业绩。但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导致其全球营收规模仅为比亚迪的零头
      1

    更残酷的是,比亚迪的“钞能力”已形成碾压:

    • 研发投入:比亚迪年砸542亿搞技术,超长城全年净利润的4倍;
    • 毛利率: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23.94%,比长城高4.5个百分点;
    • 现金流:比亚迪手握1549亿现金,足以买下整个长城汽车(市值约1200亿)。

    态度/观点:这场对决,撕开了中国车企的三重差距

    1. 技术代差:比亚迪的“掀桌子”式创新
    当长城还在靠哈弗H6(图片|配置|询价)“吃老本”时,比亚迪已用三招改写游戏规则:

    • 混动技术降维打击:DM-i系统让燃油车成本优势荡然无存,欧洲网友实测“一箱油从柏林开到巴黎,油耗比丰田还低2L”;
    • 电池自研闭环:刀片电池成本比宁德时代低15%,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公开抱怨“比亚迪让我们的电池谈判筹码消失了”;
    • 智能化弯道超车: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装机量超350万辆,德国《明镜周刊》测试后承认“中国车的自动泊车比大众灵敏三倍”。

    反观长城,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滑13.79%,被网友戏称“新能源时代的诺基亚”12

    2. 战略格局:一个赌未来,一个守地盘
    比亚迪的疯狂背后是精密算计:

    • 工厂布局:11座国内工厂+5座海外基地,西安工厂单厂产能107万辆,相当于长城全年销量的87%;
    • 现金流操控:用“迪链”供应链金融将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压至45天,比行业平均少30天,供应商吐槽“给比亚迪打工像被吸进黑洞”;
    • 价格战底气:王传福放话“毛利率降5个点也能活”,而长城净利润率仅6%,降价空间不足。

    长城则陷入“既要又要”的困境:

    • 俄罗斯依赖症:俄市场贡献其海外营收的70%,但欧美制裁下零部件断供风险高企;
    • 品牌内耗:哈弗、WEY、坦克等子品牌互相倾轧,网友调侃“长城打长城,打得最凶”。

    3. 行业启示:别把时代红利当成自身本事
    比亚迪的爆发绝非偶然,而是踩中两大国运:

    • 中欧铁路红利:借“一带一路”打通陆运成本,一辆车从西安到慕尼黑运费比海运低2000元;
    • 欧美车企撤退:俄乌冲突后大众、丰田撤离俄罗斯,比亚迪却绕道中亚“捡漏”欧洲。
      而长城困于地缘政治,错失全球化黄金窗口期。

    结尾:中国车的胜负,不在销量在格局

    比亚迪用2200亿海外营收证明:中国制造从“廉价代工”到“技术输出”的蜕变,只需一个敢赌的王传福。而长城的困境警示所有企业: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终将被时代抛弃。

    今日互动:你更看好比亚迪的激进还是长城的稳健?中国车企出海该学谁?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