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保值率 品牌 产品力
2025年4月6日,今天刚好是小米创建15周年,其中一则关于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创始版保值率的消息引发热议:一位女车主王化萌在社交平台晒出车辆使用一年后以26.7万元成交的记录,按原价29.9万元计算,其保值率高达91%。
这一恐怖的数字不仅远超新能源车70%的行业平均水平,甚至超过部分燃油车的表现。在电动车普遍面临“落地打七折”的市场环境下,这一现象值得深入探讨。

图片来源网络
一、数据背后的市场奇观
从公开信息来看,小米SU7创始版的保值率并非孤例。2024年7月,某博主将行驶3600公里的创始版以28万元卖给车商,扣除追尾维修成本后几乎实现原价交易;2025年2月,更有车主以28.88万元卖出创始版,转手被车商标价31.28万元,出现“二手车比新车贵”的倒挂现象。类似案例在二手交易平台频繁出现,印证了小米SU7短期保值能力的市场共识。
横向对比来看,特斯拉Model X一年保值率约78%,比亚迪汉EV则为65%,而小米SU7以90%以上的数据成为新能源领域的“保值天花板”。这一反差直接反映了市场对小米汽车的独特价值判断。
为什么小米的保值率那么高呢?
二、高保值率的三大底层逻辑
1. 产能与需求的动态博弈
小米SU7上市初期采用“限量发售+产能爬坡”策略,2024年3月订单突破10万台时,月产能仅1万辆,供需失衡导致提车周期长达半年。这种“饥饿营销”效应推高了市场稀缺性,二手市场甚至出现加价收购现象。例如,2024年7月某创始版订单转让溢价达4000元,早期产品的稀缺造成了这种现象。
2. 产品力与品牌势能的双重加持
硬件层面,SU7采用2000MPa高强度钢梁和双电机四驱系统,事故中车身结构表现优异;软件方面,小米的“人车家”生态,智能驾驶功能通过OTA持续升级。叠加雷军“赌上人生荣誉”的品牌背书,消费者对产品耐用性和迭代能力建立了信任,这是品牌力的加持。
3. 用户社群的裂变效应
首批车主中,“米粉”占比超30%,他们在社交平台自发传播用车体验,形成“开小米车赚流量”的独特生态。例如,某车主将SU7租给豪车租赁公司,日租金高达1888元,进一步强化了“理财产品”的公众认知,这种人传人的现象形成了口碑。
三、争议与隐忧:高保值率能持续多久?
尽管短期数据亮眼,业界对SU7长期保值率仍存争议:
产能释放后的价格回归:随着北京工厂二期投产,小米计划2025年将月产能提升至5万辆,供需关系缓和可能导致二手车溢价消失。
技术迭代的潜在风险:电动车电池、智驾系统快速升级,例如2025款问界M9已支持L3级自动驾驶的硬件条件,旧款车型面临技术贬值压力。
四、行业启示:重新定义电动车的价值逻辑
小米SU7的案例打破了“电动车不保值”的固有认知,可以给其他的友商那些的启示:
1. 用户运营创造增量价值:通过社群互动、限量权益(如创始版专属编号)提升情感溢价。
2. 技术护城河是关键:持续OTA升级能力让车辆“越用越新”,延缓技术贬值周期。
3. 供需策略影响市场预期:适度控制产能既能维持热度,又避免过度扩张导致的库存压力。
结语:一场关于信任与预期的实验
小米SU7的高保值率本质是市场对新兴品牌的信任投票。正如当年iPhone 4通过饥饿营销奠定高端地位,小米正在汽车领域复制“颠覆者”叙事。

图片来源网络
但长期来看,唯有持续提升产品迭代速度、完善服务体系,才能将短期热度转化为真正的品牌溢价。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追捧保值神话的同时,更需理性评估自身用车周期与技术进步节奏的匹配度。
毕竟,在电动车这条赛道上,没有永远的保值神话,只有不断进化的生存法则。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