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旗下方程豹品牌近期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3月销量达8051辆,同比暴涨126.8%,环比增长56.9%,成为新能源越野市场的现象级品牌。其中,豹5(图片|配置|询价)单月销售6036辆,稳居硬派越野车销量榜首;豹8则以2015辆的成绩跻身40万级新能源SUV前列。从“小众越野”到“大众爆款”,方程豹的增长逻辑值得深挖。
一、爆款车型持续发力,技术护城河筑牢优势
豹5:硬派越野的“技术标杆”
豹5凭借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和智能电四驱系统,兼顾动力性能与能耗经济性,综合功率达687马力,0-100km/h加速仅需4.8秒,馈电油耗低至7.8L/100km。其“可城可野”的全场景覆盖能力,精准击中消费者对高性能新能源越野的需求痛点。

钛3预售引爆市场期待
3月31日,方程豹第二产品线首款车型钛3开启预售,定位紧凑型新能源城市SUV,预售价13.98万-20.38万元。该车搭载全域智能快充技术和天神之眼智驾系统,CLTC续航501km,18分钟即可完成30%-80%快充,进一步降低智能电动车的使用门槛。
二、品牌战略升级:从“小众个性”到“大众需求”

产品矩阵横向扩张
方程豹从单一硬派越野品牌向多元化市场渗透,钛3的推出标志着其正式进入主流家用SUV领域,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凭借比亚迪规模化制造优势,钛3以“入门即高配”的性价比策略抢占蓝海市场。
全球化布局加速
比亚迪3月海外销量首次突破7万辆,同比增长88.4%。方程豹依托比亚迪在东南亚、南美等地的生产基地和渠道网络,加速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升,间接拉动国内市场的口碑效应。
三、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效应

“技术鱼池”持续释放红利
比亚迪在电驱、电池、智能辅助驾驶等领域的自研技术(如e平台3.0 Evo、CTB车身一体化)为方程豹提供底层支持。豹5的DMO平台和钛3的智能快充技术,均体现比亚迪“技术定义产品”的核心策略。
全产业链成本控制
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和规模化生产,方程豹在保证产品力的同时实现成本优势。例如,豹5官降5万元后,性价比优势进一步凸显,推动销量环比增长88%。
四、车主反馈:口碑与挑战并存
方程豹销量的爆发式增长背后,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呈现“两极化”特征:既有对技术性能的高度认可,也存在质量瑕疵与品牌信任危机。
1. 性能体验:动力与能耗的“双刃剑”
正向反馈:
豹5的DMO混动系统在长途驾驶中表现亮眼。有车主实测山西至青海1100公里高速路段,馈电油耗约10.3L/百公里,且智能保电模式可有效降低用车成本。
隔音性、加速性能和帝瓦雷音响获高频好评,车主称其“颠覆传统硬派越野车体验”。
争议焦点:
冬季电耗问题突出,低温环境下电量消耗加速(如-5℃时17公里耗电20%),续航焦虑仍存。
HUD显示虚化、内饰异味等细节设计被诟病,部分用户认为“豪华感与售价不匹配”。
2. 质量隐患:召回事件冲击品牌信任

2025年3月,方程豹因双电机控制器螺栓未紧固问题召回车辆,但维修需“掀车壳”分离车身与底盘,引发车主对车身结构稳定性和保值率的担忧。
早期车主发现2024年后生产车型在刹车油管支架、空调压缩机等部件改进,但未获官方升级支持,引发“区别对待”争议。
3. 价格策略:降价潮引发老用户维权
2024年8月,豹5全系官降5万元,导致半年内购车用户损失最高达20%,部分车主提车两天即遭遇“背刺”,维权诉求包括差价补偿或质量升级。
品牌承诺的“价格保护”落空,用户批评方程豹“割韭菜比任何品牌都狠”。
4. 长期使用痛点:细节设计待优化
方向盘拨轮误触、充电口位置不合理、雨刮喷水逻辑缺陷等小问题频发,用户呼吁“改进应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
部分车主反馈豹5车身过重(3吨),城市通勤时“驾驶疲劳感明显”,建议增加舒适模式调节选项。

未来挑战与品牌启示
方程豹的销量增长印证了新能源越野市场的潜力,但用户口碑分化和质量争议为其持续增长蒙上阴影。品牌需从三方面破局:
技术迭代与质量管控并重:针对电耗、智驾等短板加速升级,同时强化供应链品控,避免“以量换质”;
用户权益保障机制:建立透明化的价格调整补偿方案,修复因降价受损的品牌信任;
服务生态完善:优化售后响应效率,对召回车辆提供长期质量承诺,降低用户维权成本。
结语
方程豹的“爆款之路”既是比亚迪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暴露了新品牌在用户运营与质量把控上的稚嫩。在新能源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唯有将“用户痛点”转化为“改进动能”,才能真正实现从“销量奇迹”到“品牌忠诚”的跨越。
数据来源:
- 比亚迪官方销量快报(2025年4月)
- 车主实测数据(豹5/钛3论坛)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回公告(2025年3月)
- 第三方二手车估值平台报告
- 方程豹用户维权群调研
- 汽车之家/懂车帝口碑分析
- 比亚迪e平台3.0 Evo技术白皮书
- 中汽研新能源车辆测试报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