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比亚迪汽车,隐藏了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

    瞎聊车头像瞎聊车头像
    瞎聊车9天前

    从事汽车自媒体多年。

    这两年,吹增程车的人越来越多。

    不知道是否与理想、问界、零跑汽车的带动有关系?

    在2025中国汽车百人论坛上,更有中国工程院杨裕生院士力挺增程车,杨院士直言:“增程式不是过渡,而是未来主力!”,而且矛头直指大电池纯电车、插混车型“伪环保”。

    乃至于他直接拿比亚迪秦L DM-i举例子。

    杨院士说:比亚迪新发布的秦LDMi,很节油,“实现了后排地板纯平”。如此说来应是取消了传动轴,发动机只管发电。这似乎属于增程式,但名称却在插电式“秦”的系列,如确实,则比亚迪好像隐藏了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

    大致意思是,虽然比亚迪的技术很强很省油,但因为你后排是纯平的,所以你是增程,不是插混。

    但是,在回到两年前,在2023年中国汽车百人论坛,欧阳院士又明确表态,相对于增程,插混技术更优秀,显然欧阳院士把这两技术分得很明白,而且是站插混的。

    这下子,估计很多人都开始犯迷糊了。

    插混与增程到底谁才是最先进的混动?

    关于这个问题,只能靠消费者自己找答案了!

    下面,科普一下增程与插混的主要区别。

    我们可以借用比亚迪技术大佬杨冬生分享的一个公式,在腾势N9发布会上,杨总给了我们一个最简单易懂的答案:比亚迪插混=增程+混动。

    更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插混能干的事情,增程不一定能干,但是,增程能干的事情插混肯定也可以干”。

    也就是说,在技术层面上,插混更加复杂,技术含量更高。

    总结起来,插混与增程的主要区别有3点。

    一、技术架构与工作模式不同

    以比亚迪的DM插混系统为例,其结构主要采用“串并联”架构,支持纯电(EV)、串联(增程)、并联(发动机与电机共同驱动)、发动机直驱四种模式。

    所以,其核心优势在于根据工况智能切换模式:

    - 低速/城市工况:以电机驱动为主,发动机发电(串联模式),实现低能耗;

    - 高速/急加速: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直驱模式),减少能量损耗;

    - 高负荷需求:发动机与电机并联驱动,提供更强动力。

    而以理想、问界汽车为代表的增程式系统。

    仅支持纯电和串联两种模式,发动机(增程器)仅用于发电,无法直接驱动车轮。

    高速或大负荷场景下,需通过增程器发电→电机驱动,导致能量二次转换,损耗高达20%,效率较低。

    这就是两者在结构上的区别,结构上的区别,直接导致两种类型的车在能耗以及使用体验上也不一样。

    二、能效与油耗表现不同

    在低速场景下,比亚迪DM混动可以使用纯油或者增程模式,能耗表现、平顺性、静怡性都非常优秀,油耗显著低于增程式(如比亚迪秦L DM-i亏电油耗2.9L/100km)

    在高速场景下,DM混动则可以更灵活,可以采用直驱模式,或者并联模式,能量损耗仅约5%,虽然油耗表现不及低速工况,但是,其油耗依旧显著低于增程式。

    原因也很简单,这就是一个能量转换的问题,增程式需经历“燃油→电能→机械能”转换,每一次能量转换都不可能做到100%,转换次数越多,能量损耗也越多,同工况下增程油耗更高,比如,深蓝S07 的亏电油耗5.6L/100km,实测可能会更高,这也是为啥有人说“增程车是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

    有电时,它就是一辆电车, 没电时,不光动力会受影响,油耗也会更高。

    所以说,DM混动因灵活模式切换,全工况能耗更低,满油满电续航更长,增程式因能量转换效率限制,综合续航普遍低于插混车型。

    三. 动力性能与冗余安全

    DM混动在亏电或急加速时,可通过并联模式实现发动机与电机协同驱动,动力储备更强(如100kW发动机+电机组合可输出95kW驱动功率);

    增程式仅依赖电机驱动,亏电时动力衰减明显(如零百加速可能延长至两倍),高速超车、爬坡时可能会存在动力不足的风险。

    不相信的朋友,可以找一辆理想L6(图片|配置|询价),分别测试一下有电与亏电状态下的百公里加速时间。

    DM混动具备发动机、电机双动力源,任一系统故障时仍可继续行驶;

    增程式若电机或电池故障,车辆将完全失去动力。

    然后,可能又有人问了,既然插混这么好,为啥搞增程的车企越来越多?

    原因也很简单,插混结构复杂,技术门槛更高,比如,比亚迪的DM混动需整合发动机直驱、复杂电控系统及多模式切换能力,研发难度高,传统车企(如比亚迪、吉利)因技术积累更具优势;

    相反,增程式结构简单,成本更低,易于新势力快速落地(如深蓝、理想、问界),但功能单一。

    这也是为啥搞插混的比亚迪,花了20多年时间才做到今天这个成绩。

    而搞增程的新势力车企,只用两三年就能搞出来新车并且成功上市。

    总结起来就是, DM混动适合全场景(城市通勤+长途高速),兼顾低油耗与强动力;

    而增程式更适合短途纯电为主、偶尔长途的用户,高速能耗劣势明显。

    当然,增程车也有自己的优势。

    那就是可以将电池做得更大,比如,纯电续航300公里,短途完全可以用电,偶尔长途用油,提升体验感。

    最后,再讨论一个很多人不理解的问题。

    经常看到有人抨击增程、插混都是“脱裤子放屁”既然拿油发电,电又去驱动电机,还不如我直接用油驱动来得干脆。

    实际上,搞混动车的意义重大。

    什么环保、智能化只是一方面,真正的意义在于省油,因为,这还是一个能量转换的问题。

    研究一下汽车发动机燃油效率曲线(BSFC图)就明白了。

    想要发动机效率高,转速就得上去,需要在最佳工况下,现实中,是不可能有这种场景的,特别是市区开车,堵车走走停停,发动机一直都工作在低效区间,燃烧的油大部分都转换为热量损失了,这也是为啥油车堵车时油耗比高速时的油耗能高一倍的主要原因。

    而混动车的发动机,则可以一直工作在高效区间,就算是在转换为电能的同时有能量损失,但是,那也远低于燃油车在工况不佳时的能量损耗。

    所以说,混动车比增程车更省油。

    至于比亚迪到底有没有隐藏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这个问题,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希望杨院士买一辆秦L DM-i拆开研究一下就明白了。

    反正又不贵,听说又降价了,只要8.98万!

    您觉得增程与插混,哪个更有发展前景?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