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智驾虽好,生命底线不可抛

    感性老道头像感性老道头像
    感性老道04-05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驾驶成为了汽车行业的耀眼新星,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轻松惬意的出行画卷:驾驶员可以在车内悠然自得地处理事务,甚至惬意休憩,车辆宛如拥有自主意识的伙伴,在道路上穿梭自如。然而,当我们沉醉于这美好愿景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截至目前,国内尚未有一款L3级量产车型上市,这也意味着智驾技术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从技术层面剖析,当前市面上所谓的“智驾”,大多处于L2级辅助驾驶阶段。这一阶段的智驾系统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驾驶员的操作负担,实现诸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功能,但本质上仍只是辅助工具,绝非可以完全取代驾驶员的“全能替身”。一旦遭遇复杂路况,如道路施工、极端天气、突发障碍物等,这些系统往往难以准确应对,极有可能陷入判断失误或应对失措的困境。此时,若驾驶员过度依赖智驾系统,未能及时接管车辆,事故便可能如脱缰野马般呼啸而至。

    而在法律层面,现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智驾车辆发生事故后,责任将由驾驶员承担,而非车企承担。这一规定犹如高悬的警钟,时刻提醒着每一位驾驶者:在智驾这件事上,生命的掌控权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容不得半点侥幸与疏忽。

    回想起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高速碰撞爆燃的悲剧,3名年轻女大学生的生命戛然而止,如花般的青春瞬间凋零。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面对突发状况,系统虽发出了提醒并开始减速,但驾驶员在短暂接管后,依然未能避免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的猛烈碰撞。这起事故,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耳光,狠狠地扇醒了那些盲目迷信智驾系统的人们。在生死时速面前,智驾系统未能成为生命的坚实护盾,而驾驶员也因对智驾的过度依赖,付出了无法挽回的惨痛代价。

    类似的悲剧并非个例,小鹏汽车车主打开LCC辅助驾驶功能后分神,与前方检查车辆故障人员发生碰撞,造成一人死亡;问界M7 Plus在内侧快车道行驶中追尾碰撞作业中的道路养护车,车辆起火后,因前机舱及乘员舱内电源线及信号线被瞬间切断,门把手控制器无法收到弹出信号,致使车内人员无法逃生,出现三人死亡……这些血与泪的教训,都在反复告诫我们:智驾系统,远未达到可以让人完全放心托付生命的成熟阶段。

    有些车企为了追求销量,在宣传智驾功能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夸大其词,模糊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甚至暗示驾驶员可以在智驾状态下完全放松警惕。这种误导性的宣传,就像给驾驶员喂下了一颗“迷魂药”,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危险的陷阱。比如,华为余承东曾多次宣称L3智驾可以睡觉、工作等等,然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L3不等于全自动驾驶,允许短暂脱手,但必须随时准备接管,睡觉或者深度分心,是极度危险的行为。

    对于我们广大消费者而言,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可被车企的宣传攻势冲昏了头脑。在使用智驾功能时,一定要牢牢记住,自己才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半点马虎。当智驾系统发出接管提示时,必须迅速反应,毫不犹豫地接管车辆;当察觉到智驾系统的运行状态出现异常时,更要立即手动干预,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


    而对于车企来说,在追求技术创新与商业利益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社会责任。应当加强对智驾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更要规范宣传行为,向消费者如实、准确地介绍智驾功能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避免误导消费者。在智驾技术的探索之路上,我们固然要对科技的进步充满期待,但更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享受智驾带来便利的同时,确保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让出行真正成为一场安心、愉快的旅程。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