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摩企在电动化转型中频频陷入“信任危机”时,极核AE4 MY25系列却在2025年一季度以单日销售额破亿的狂暴姿态,撕开了市场的固有认知。一边是行业对摩企“技术空心化”的质疑,另一边却是极核用销量榜单TOP1的成绩单,宣告着“摩企电动化”并非伪命题。这种戏剧性的反差,不禁让人追问:在九号、小牛等新势力长期盘踞的电摩市场,为何极核能成为年轻人“用脚投票”的首选?

答案或许藏在AE4 MY25系列的产品逻辑中。作为春风集团旗下的高端电动品牌,极核深谙年轻用户对“速度与个性”的双重渴求。其标志性的机甲风设计语言,将棱角分明的战甲式前脸与爆甲拼装前翼结合,搭配四款高饱和度潮流配色,瞬间与市面上千篇一律的圆润造型拉开差距。这种视觉冲击力,不仅让车辆成为街头移动的“潮玩单品”,更精准切中了Z世代“颜值即正义”的消费心理。

然而,极核的野心远不止于外观。AE4 MY25系列的性能参数,几乎是对同级竞品的一次“降维打击”。高配版3.5kW峰值功率、70km/h极速的硬核数据,配合双通道真ABS与eTCS毫秒级防滑系统,在云南绿汁72道拐的魔鬼弯道试驾中,展现出堪比燃油摩托车的贴地操控性。现场媒体人形容其“如低空飞行般稳定”,而用户UGC内容中“操控封神”的关键词持续刷屏。更令人意外的是,如此性能竟被压缩进6000-8000元的主流价位段——入门版仅5139元的定价策略,彻底击穿市场预期,甚至被业内人士称为“技术普惠”的典范。

如果说性能是极核的根基,智能化则是其与传统摩企划清界限的关键。6.2英寸TFT高刷屏以60Hz刷新率带来丝滑交互,PS5式竞速摇杆则赋予骑行更多游戏化乐趣。OTA升级支持的音效自定义、节日彩蛋乃至陡坡缓降功能,将车辆从“工具”进化为“可玩性拉满的大玩具”。这种“体验共创”思路,显然比单纯堆砌功能的竞品更懂年轻人。

市场的狂热反馈,印证了极核策略的成功。首发24小时销售额破1.03亿元、某音单平台曝光超2.46亿次、全网UGC内容破万条……这些数字背后,是消费者对“顶配性能、越级体验、大众价格”三重诱惑的集体买单。更有趣的是,极核的崛起甚至引发友商“狙击式营销”——试图用热点话题覆盖其声量,却反衬出对手的焦虑。但现象级爆款的诞生,从来不只是产品力的胜利。极核背后的春风集团,将摩托制造领域积累的车架调校、安全标准与电泳工艺降维应用于电摩,例如采用20#钢双围栏车架与机器人焊接技术,确保车辆在激烈操控中的刚性支撑。这种“摩企基因”与“新势力思维”的融合,恰恰是极核跳出内卷战场的底牌。

当行业还在争论“智能化该不该收费”时,极核已用AE4 MY25系列证明:真正的用户思维,是让高端技术不再成为价格的枷锁。然而,这场颠覆是否意味着传统摩企就此找到转型通途?当九号、小牛加速技术迭代,极核的“性价比神话”又能持续多久?留给市场的,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悬念。
那么我想问问大家
“若同等预算,你会选择极核的‘性能普惠’,还是为新势力的品牌溢价买单?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逻辑。”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