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新能源战场,从未像今天这般刀光剑影。3月第四周(3月17-23日)销量数据甫一公布,便引发行业地震:特斯拉Model Y以10708辆的压倒性优势夺冠,环比暴涨13.8%;而比亚迪元PLUS却意外滑落至第七名,与问界M7的暴跌形成鲜明对比。这场销量争夺战背后,藏着哪些市场信号?

特斯拉在3月20日宣布Model Y将于4月1日涨价2.3万元,直接刺激消费者“抢购潮”。数据显示,其单周销量突破1万辆,远超第二名比亚迪宋Pro DM-i的6800辆。网友戏称:“别人降价促销,特斯拉反向操作却赚得盆满钵满。”
尽管宋Pro DM-i以10.98万低价反超问界M7,但元PLUS销量环比下滑2.1%,仅以5418辆位列第五。分析认为,比亚迪过度依赖价格战,而智能化体验未能突破,导致中高端市场后劲不足。

理想汽车凭借8600辆周销量逆袭,问界M7却因Model Y涨价挤压暴跌19.1%。鸿蒙智行虽推出问界M9单周订单破2.1万,但高端市场仍被特斯拉牢牢掌控。

丰田锋兰达、本田CR-V销量环比激增17.4%和49.4%,靠终端降价3万+勉强守住份额。但燃油车前十仅占三席,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65%,市场彻底转向“电驱时代”。
3-10万元的五菱MINI与30万+的Model Y两极通吃,中间市场成红海。
插混车型占比升至28.7%,比亚迪DM-i、吉利增程版凭“无续航焦虑”抢占家庭用户。
小米SU7靠生态联动杀出重围,零跑、蔚来则陷入价格与技术的双重绞杀。
3月的销量榜如同一面镜子,照见新能源行业的残酷真相:光有噱头不够,产品力才是王道。特斯拉用“涨价逼单”秀出品牌底气,比亚迪需警惕“以价换量”的副作用,而新势力若不能构建技术护城河,终将被淘汰。这场战役,你看好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