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米SU7:只求产能爬快点,放弃都是因为等车久

    最近,我忍不住笑了。当年雷军说“十年磨一剑”,结果真就是十年磨了一把“割韭菜”的刀,一刀下去,订单爆了,产能崩了。我在汽车圈摸爬滚打二十年,还没见过这么猛的新品牌:刚下水就被人民“踏破门槛”, 小米SU7简直成了当代年轻人买车的“执念”,管它等多久,就认这一款

    上周跟一个4S店老哥聊天,他说现在销售最怕听到的就是“我的车到底什么时候能提”。不是他们不想交付,是真交不了那么快啊! 标准版SU7等待39周、Max版等33周,兄弟,这不是等个车,这是怀个胎啊 !小米汽车APP上那个交付倒计时,我看了都替那些准车主揪心。

    雷军哪里是“猝不及防的成功”,分明是“意料之中的产能危机”。数据显示,SU7已积压了14.5万订单,形成了庞大的“堰塞湖”。北京亦庄那个号称“智造堡垒”的超级工厂,设计年产能30万辆,现在每天才消化420台积压订单,同时还要应对SU7 Ultra每天300台新增订单,还得为即将上市的YU7调试产线。这不是“多线程”,这是“线程爆炸”啊!

    那天我看到一位网友的吐槽笑出了声:“去年订车时女友还是实习生,现在她已升主管,我的车还在焊装车间。”讲真,这不是段子,这就是现实。我有个朋友去年冬天下单,说好的“春暖花开”提车,现在树叶都黄了,车影子还没见着。

    对比竞品的交付周期:理想L6是12周,问界M5改款8周,极氪007顶配才6周。小米这39周是什么概念? 从下单到提车,你孩子能从咿呀学语到能背诗了 !按15%首付计算,9个月利息损失约9000元 - 这可不是小钱。

    我始终认为,造车不是造手机,堆产能没那么简单 。电池供应链是个大问题:宁德时代80%产能被问界和理想锁定,比亚迪刀片电池对外供应不足15%。雷军再有钱,也不能凭空变出电池来啊!业内有人测算,按当前增速,明年小米汽车产能缺口将达18万辆,相当于丢掉三个季度的销量。这可不是“小”问题。

    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 因为等不及,有“黄牛”开始加价2万转卖提车名额 。我去,这还没上牌呢,就开始炒“交付权”了?这操作,连特斯拉当年都没玩过。

    不过话又说回来,为啥小米SU7能这么火?一是确实定价够狠,二是产品力真的不错。我试驾过后确实被它的性能和科技感打动了。 但再好的产品,也经不起40周的等待消磨热情 。我收到不少咨询:SU7值得等吗?我的回答是: 如果你有现车需求,坦率说,别考虑它;如果你愿意等,或者这是你的第二台车,那就随缘吧

    小米汽车的产能爬坡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能解决的问题。雷军需要平衡的是:一边是交付量压力,一边是担心故障集中爆发。小米需要时间,但消费者的耐心是有限的。据我所知,不少准车主已经放弃等待,转而选择了其他品牌。

    我还听说工厂已经启动“007”生产模式,电池包供应缺口却高达40%。二期工程紧急采购设备试图将产能拉升至45万辆,但真如俗话说的:远水难解近渴。

    雷军说要做“全球最帅电动车”,结果不小心做成了“全球最难等的电动车” 。我打赌,当初定价策略时,肯定没想到会招来这么多订单。24.98万元击穿市场底价的也把自己的产能打了个措手不及。

    最后说一句实在话: 产能问题不解决,再多的热度也会被时间消磨殆尽 。等不到的爱情再炙热也会变冷,等不到的汽车再香也会失去吸引力。我真心希望雷总能尽快解决产能问题,不然这个“猝不及防的成功”可能会变成“意料之中的失败”。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你们愿意为一台心仪的车等待9个月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