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烧毁的小米SU7
---
➮ 一、事故回放:高速上的生死瞬间
2025年3月29日晚10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德上高速池祁段发生严重碰撞事故。车辆以97km/h的时速撞向隔离带水泥桩后爆燃,车内三名年轻女性被困。尽管路人砸窗救出一人,但三人最终全部遇难。据家属描述,遇难者遗体“碳化至仅剩骨架”,现场惨烈程度令人窒息。

➮二、家属控诉:车企沉默与“冷处理”争议
“小米至今没联系我们,连一句慰问都没有!”遇难者父亲罗先生哽咽道。事故发生后,家属从湖北赶赴安徽,却被告知现场封锁、遗体需DNA鉴定。家属称,小米虽公告成立专项小组,但四天过去仍未主动沟通,仅将事故车辆送往北京鉴定,态度被指“冷处理”。
更令人心寒的是,车主(遇难者男友)透露,购车时因学生身份无法贷款,车辆登记在男友名下。家属质疑:“为何撞击后车门锁死?电池为何爆燃?”而小米官方回应中,对“车门锁死”等关键问题避而不谈,仅强调“全力配合调查”。

➮三、技术争议:智能驾驶与安全设计疑云
小米公告称,事故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时速116km/h。系统检测到施工障碍后减速,驾驶员接管转向仍未能避免碰撞。然而,家属质疑:智能系统是否误判路况?97km/h的撞击速度是否超出车身安全设计?
更致命的是,车辆起火后车门无法打开。小米解释称“车门配有机械应急拉手”,但家属反驳:“若真有效,孩子为何逃不出来?”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电池起火仅需数十秒蔓延,车门锁死将直接阻断生路。

➮四、公众拷问:新势力车企的责任底线
事件引爆社交平台,三条年轻生命的消逝让网民愤怒:“小米忙着晒交付量(3月交付29000台),却对事故家属不闻不问?” 更多人担忧:智能驾驶技术是否被过度营销?车企是否将用户当作“小白鼠”?
铜陵市政府已成立专案组,但调查结果尚未公布。法律专家分析,若证实车辆设计缺陷或系统故障,小米或面临天价赔偿;而当前“回避沟通”的态度,可能加剧品牌信任危机。

➮五、追问与反思:安全不应是科技狂飙的代价
这起事故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隐痛:当车企追逐“自动驾驶”“续航里程”等卖点时,是否将“保命功能”置于首位?当事故发生时,是第一时间推诿,还是坦诚担责?
小米需回答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三条逝去的青春,能否换来行业安全标准的升级?公众等待答案。
---
(本文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转载请注明来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