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汽车板块持续回调,显示出资本撤离与市场价值重估的新趋势。
文 /《汽车人》张恒
3月31日,港股全天弱势震荡,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收跌1.31%至23119点,恒生科技指数收跌2.03%至5394点。其中,科技、消费、汽车板块走低。

汽车板块当日跌幅1.99%,整车股涨跌不一。其中,比亚迪股份下跌3.44%、北京汽车下跌6.05%、蔚来和长城汽车分别下跌4.30%和4.23%。
消息面上,某位国内知名投资人公开表示,当下AI和机器人投资过热,他们已经退出了部分具身机器人项目。该消息引发了二级市场对机器人概念的抛售,汽车板块和机器人相关的如减速器等零配件股跌幅明显,地平线机器人跌逾9%。
此外,美的集团最新公布的年报显示,公司持有小米集团股票近十年后,选择彻底清仓,累计套现超18亿元,实现投资收益约5.6亿元。消息公布后,小米公司股价当日下跌3.62%,盘中最大跌幅超过5%,股价跌破50港元,最终收于49.2港元/股,市值1.24万亿港元。

蔚来在经历前一日的大跌后(7.07%),31日再度低开低走,盘中一度跌至28.40港元,刷新去年8月以来的历史低点。截至收盘,蔚来股价下跌4.30%,收于28.95港元/股,市值缩水至600亿港元左右。
蔚来这一轮暴跌始于3月19日,蔚来发布2024年年报并公布闪电配股融资加速了这一跌势。蔚来宣称已筹足资金,但市场却以“用脚投票”作出回应,在近9个交易日内,蔚来港股累计跌幅高达30%,其间更出现5个跳空缺口,这表明部分投资者在不计代价地卖出该股。
蔚来的市场表现,表明了投资者对其“输血式”发展的担忧。一方面,公司仍未摆脱亏损困境,现金流持续承压;另一方面,频繁的融资行为进一步稀释了股东权益,导致投资者信心受挫。

北京汽车当日大跌6.05%,收于2.02港元/股,市值162亿港元。这也是源于北京汽车刚刚公布的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2024年收入为1924.96亿元,同比下降2.8%,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车销量下降;归母净利润为9.56亿元,同比下降68.5%。

此外,部分整车股走出了逆势上涨的行情,如广汽集团上涨了3.22%,零跑汽车和小鹏汽车分别上涨了2.55%和2.01%。
近期汽车板块的持续回调与大盘走势同步性很高,均在触及阶段性高点后掉头向下,近9个交易日持续下行。这一情况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在市场上涨的周期中,汽车股本就是主力之一,如果算上与之关联的机器人、AI等泛汽车概念,基本构成了这波行情的投资主线。
当前风向突变,市场的转折来自两方面:一是三家车企(比亚迪、小米、蔚来)接连宣布配股融资,合计规模达900亿港元,这对于日均成交仅2000-3000亿港元的市场而言,形成了抽水效应,也直接引发市场的大跌;二是年报季的业绩检验,除了极少数龙头企业外,多数车企的利润表现平平,基本符合或略低于市场预期。面对现实,市场此前对“新概念”的炒作热情大都就此收手。
AI与机器人赛道过热已成共识,由概念驱动的资本狂欢或将告一段落。当前的市场调整,正在推动资本对科技企业价值的全面重估。【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