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阳江的海陵岛因为形似海螺,本叫螺州,那后来为什么改做海陵岛了呢?一人一车自驾G228来到海陵岛后才知道,它跟我们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有关。在海陵岛的平章山脚有座太傅祠,这里安葬着南宋太傅张世杰。
话说啊当时的南宋啊,已经是风雨飘摇。北边的蒙古军队啊,如开闸洪水一样,在大宋的各个边界都开始袭扰。可以说是大厦将倾,形势是岌岌可危。当时的张世杰被朝廷启用之后随南宋晚期名将吕文德征战四方,后来甚至于一度晋升到了节度使等重要职务。
1275年,元兴兵20万,水陆并进,大举攻宋。元军长驱直入,过江直指南宋京都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朝中握有实权的太师贾似道被迫出兵,但出而不战,并私派使臣向元军求和,答应称臣纳币。元军未允。安徽芜湖一战,宋军主力全部瓦解,贾似道被革职放逐。元军乘胜进军,临安危在旦夕。当时,南宋各地官员大部分准备降元,惟有张世杰和文天祥应诏入朝,立即起兵,震惊朝野。

世杰由鄂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武昌赶到临安,一路收复了江西波阳等地,到临安后,被任命为防御史,不久晋升为保康军承宣使,总领都统府各军。世杰与元军激战,收复了浙江诸暨,又与刘师勇等将集结万艘战船,出师江苏镇江,命令以十船为一方,与元军在江中大战,而元军以大船发起火攻,宋军失利,死伤惨重。1276年,元军逼进临安城下,世杰请求皇帝、太后、皇后三宫火速转移到上海镇,自己和文天祥合兵背城决战,为丞相陈宜中所阻。
元军攻入临安,太皇太后谢道清投递降表,恭帝被俘。世杰领兵南下入浙江镇海,石国英派都统卞彪前来劝降。起初世杰以为前来助战,遂设宴款待,酒过三巡,卞彪说明来意,世杰怒断其舌,裂其尸与巾子山。
世杰率军由海路至福建,与文天祥、陆秀夫等立赵昰为帝,国号“景炎”。联合陈吊眼、许夫人等少数民族军队,力抗元兵。1278年赵昰死,又拥立8岁的赵昺为帝,国号“祥兴”,世杰依然举旗抗元,被任命为少傅、枢密副使,掌军政大权,奉赵昺之命居广东新会崖山,其地势险要,是扼守南海的门市。
1279年,张弘范率领元军占领海口,首先威逼被俘官员文天祥写信劝世杰降服,没得逞,继而进兵发动火攻。世杰命士兵在船上涂抹泥土,元军又未得逞。但交战中俘获了世杰的外甥韩某。
张弘范曾三次派遣韩某以高官厚禄劝世杰归元,世杰当即以历代忠臣自比说:我深知投降能生存而且富贵,但忠于朝廷之志,终生不移。并痛斥外甥无耻。张弘范羞怒,断绝宋兵柴水通道。数日后,张弘范分兵四路,以炮(图片|配置|询价)石、火箭作掩护,向宋军发动猛攻。世杰为掩护昺帝突围,双方在船上短兵相接,宋军战死及坠海者不计其数。元军逼近宋将指挥船,世杰才砍断系船大绳,带领十余舰夺港而去。
带着小皇帝突围的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身背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船泊岸边,张世杰还想侍奉杨太后寻求赵氏的后代而立位,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说宋帝赵昺的死讯后也跳海自杀。这时忽起飓风,将士劝张世杰登岸,张世杰说了句:“不必了。”然后登上柁楼,樊香祈祷说:“我为赵氏,能做的事都做尽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现在又亡。我还没有死的原因是希望敌兵退,再另立赵氏以存祀。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岂非天意啊!” 此时,风涛越来越大,世杰落水溺死于螺州平章山下。
张世杰因其赤胆忠心,功勋卓著,后世与将其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为宋末三杰。而螺州也因为民族英雄张世杰长眠于此,更名为海陵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