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米汽车加速渠道扩张:3月新增15家门店,全国布局突破235家!

    今日(2025年3月31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通过微博宣布,小米汽车在3月新增15家线下门店,全国门店总数达235家,覆盖65个城市。截至3月31日,小米汽车服务网点同步扩展至127家,服务范围覆盖全国75个城市。这一进展标志着小米汽车在销售与服务网络布局上的进一步提速,为其市场渗透和用户服务能力夯实基础。

    门店扩张提速,下沉市场成新重点
    根据雷军披露的信息,小米汽车3月新增门店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4月计划再新增33家门店,并首次进入保定、德州、德阳、汕头、湘潭、柳州和马鞍山等7个城市。这一战略表明,小米汽车在巩固一线及省会城市布局后,正加速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以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数据显示,自2024年3月首款车型SU7发布以来,小米汽车门店数量从首批59家(覆盖29城)激增至当前的235家,一年内增长近3倍。这一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出小米在渠道建设上的高效执行力。分析认为,依托小米集团成熟的供应链管理和生态链资源,汽车门店的快速复制具备先天优势。

    服务网络同步扩容,售后压力待解
    与销售网络扩张同步,小米汽车服务网点数量从2024年底的112家增至目前的127家,覆盖城市从56个扩展至75个。然而,随着交付量攀升(2025年计划交付35万辆),部分用户反馈售后预约存在排队现象。例如,上海地区车主曾反映“约号难”问题,暴露出服务能力与销量增长间的阶段性矛盾。

    对此,雷军此前表示,2025年将加大服务网络投入,计划年底前实现“销售门店覆盖100城,服务网点覆盖90%地级市”。此次新增的127家服务网点中,部分采用与第三方合作模式,以快速填补区域空白。

    产能与渠道协同,备战销量爬坡
    渠道扩张背后,小米汽车的产能布局也在加速。据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工厂当前满负荷运转,月产能已突破3万辆。3月首周,仅北京某门店SU7 Ultra车型订单量即超150单,市场需求旺盛。为应对交付压力,小米计划在2025年内启动第二工厂建设,并探索海外市场前期准备工作,但现阶段仍聚焦国内。

    行业人士指出,小米汽车“门店先行”策略与其互联网基因紧密相关:线下门店不仅是销售触点,更是用户体验智能驾驶、车家互联等生态功能的入口。例如,门店标配的沉浸式试驾系统,可联动演示手机、家居设备与车辆的互联场景,强化消费者对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认知。

    挑战与机遇并存,生态优势待释放
    尽管扩张迅猛,小米汽车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新势力品牌竞争加剧,问界、比亚迪等车企近期密集推出新品;另一方面,智能化投入需持续加码。雷军透露,小米智驾团队年内将扩编至1500人,2026年达2000人,年度预算超15亿元,重点攻关城市NOA和端侧大模型应用。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小米汽车的渠道优势或为其构筑护城河。截至3月底,其门店数量已接近蔚来(256家)、小鹏(224家)等头部新势力,且扩张速度更快。若4月新增33家门店的计划如期完成,小米有望在二季度末实现门店总量对竞品的反超。

    结语:从“破圈”到“扎根”
    从2024年SU7发布引发市场狂欢,到2025年渠道与服务网络全面铺开,小米汽车正从“破圈爆款”向“体系化车企”转型。雷军多次强调“十倍投入”策略,仅首款车型研发便投入超100亿元,智驾领域专项投入达47亿元。随着门店与服务网点向低线城市渗透,小米能否复刻手机业务的“国民化”路径,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下半场的重要看点。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