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智能驾驶技术正迅速拉近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成为人们购车决策中的一个重要考量。从长安深蓝的“加量不加价”,到比亚迪推行的“智驾平权”,各大车企纷纷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智能化方案。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市场策略,但背后隐藏着各大企业对技术变革的深刻渴望。在智能化的下半场中,面对华为、小鹏、理想、智己等创新领军者,紧随其后的企业深知唯有迅速追赶,主动转换方向,才有可能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以比亚迪的“天神之眼”为例,其高级B方案和更高端的A方案,能够支持在全国无图城市的智能驾驶,而核心的算法就源于Momenta。Momenta不仅是上汽集团的重要战略投资对象,还与智己汽车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显然,比亚迪选择Momenta并非偶然,而是看到智己与Momenta合作后的出色表现。在仅参加四次中国智驾大赛后,智己便夺得总榜第一的佳绩,彰显了其雄厚实力。

智己与Momenta成功合作的例子,像是一间“样板房”展示给其他品牌,于是市场上一些车企纷纷效仿,从奥迪到日产、丰田等知名品牌,都对这一智驾方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单是引入同一技术供应商,是否意味着能成功复刻智己的完整体验?答案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智能驾驶的迭代绝非仅凭“拍脑袋”就能实现。行业内众所周知的是,一些车企所谓的“自研”团队在本质上更像是供应商方案的“拼装工”,他们不是直接套用供应商提供的“白盒”方案,就是在已有代码基础上修修补补,草草构建一个看似完整的Demo。这样的“自研”,往往难以达到行业的尖端水平。智能驾驶这种复杂的系统进化,需要超越传统甲乙方关系的深度合作。
智己与Momenta的合作,正是一场范例级的协作。回溯到2018年前后,正值L4自动驾驶概念炙手可热之时,Momenta虽然握有强大的L4技术团队,但在2019年随着Robotaxi热潮的消退,也面临生存危机。正是在这样的“资本寒冬”中,Momenta果断转向,专注于更具有商业潜力的量产方案。此时,上汽集团正寻找能为其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智己提供尖端智能驾驶系统的合作伙伴,Momenta凭借曾与上汽在泊车方案上的合作,抓住了这一关键机遇,两者一拍即合。

最终,智己与Momenta携手,将近两年的共同投入和磨合使智己智驾系统大放异彩。在这个过程中,Momenta充分利用仿真评测技术,专注于自动化工具链、基础组件和数据的改进。2023年,智己城区NOA成功搭载,短短一年内,一段式端到端直觉大模型便覆盖至智己全系车型。可以说,智己智驾的进化速度堪称惊人,凭借卓越的数据驱动能力,迅速提升用户体验。
Momenta在智己项目成功后的声名远扬,使其成为丰田、奔驰、日产等国际巨头垂青的合作对象。尽管如此,复制智己与Momenta的“满血”方案并非易事。首先,当下市场再次面临投资谨慎的“资本寒冬”,主机厂是否具备像上汽那样的资金投入勇气存疑。其次,智己与Momenta在技术上的双赢局面,依托的是两年间积累的海量数据及技术迭代优势,这种协同效应并非轻易可追。最后,智己依托上汽,其与Momenta的关系不仅仅是合作伙伴,而是具有长期投资及技术共享的特殊联系,从而产生1+1>2的融合效应。
在智能驾驶领域,单靠外部技术天才是不可能取得长足进步的。车企必须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这一点在智己的成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智己汽车CMO李微萌曾表示,智己从一开始就坚定地走一段式端到端技术路线,力求模拟人的驾驶直觉,最终依靠数据驱动实现智能驾驶体验的革新,不是“天才”而是对方向的正确选择。
Momenta早在2020年便使用Transformer做规划,计划在2024年实现感知与规划控制的全面整合,形成真正一段式的端到端直觉大模型。到2025年,更多完整的智驾场景将进入公测,包括识别特定的红绿灯场景与多点式掉头等复杂操作。IMAD智驾的体验将变得更加接近人类驾驶,更加流畅和安全。
智己智驾方案的成功,有赖于持续的资金投入、数据沉淀、快速技术迭代以及与Momenta的密切合作。眼下,不少车企希望复制这一成功模式,但实现起来难度不小。智驾的进化没有捷径,需要如智己般坚定投入、前瞻布局,才能在业内变革中赢得先机。如果有兴趣体验“满血”智驾系统,建议江浙沪地区的朋友抓住3月28日至31日宁波车展的机会,亲身感受智己的技术优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