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25%关税永久生效,美墨加协定留“豁口”
2025年3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4月2日正式生效,且明确为“永久性措施”。根据政策细则,乘用车、轻型卡车以及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首当其冲,未来可能扩展至更多品类。
不过,特朗普政府为《美墨加协定》留了后门:符合该协定生产标准的汽车零部件可继续免征关税,并允许进口商认证“美国产部分”的价值以降低税负。这一条款被解读为对北美供应链的变相保护,但具体执行细则尚未明确。
此外,木材和药物也被列入加税清单,进一步扩大贸易战范围。

车企“地震”:成本激增数千美元,美国汽车股集体跳水
- 成本飙升:每辆进口车成本预计增加4000至1.2万美元,跨界车和电动车受冲击最大。美国去年进口汽车总值达2400亿美元,占市场一半份额,新政或导致终端车价普涨10%以上。
- 股价暴跌:消息公布后,福特、通用汽车、Stellantis股价分别下跌1%、2%和2%,特斯拉因依赖进口部件跌幅达6%。
- 供应链混乱:北美车企高度依赖墨西哥、加拿大的零部件供应,新政可能迫使工厂迁移或拆分生产环节。例如,奔驰计划将墨西哥工厂的整车拆解为零件运入美国组装以避税。

国际反弹:盟友怒斥“贸易霸凌”,英国紧急磋商
- 加拿大总理卡尼直指政策是“对加拿大汽车业的直接攻击”,誓言反击。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关税伤害消费者,欧盟将捍卫利益但优先谈判解决。
- 英国政府正与美方紧急协商,试图保住捷豹路虎等品牌的市场份额(美国是其最大海外市场)。
- 韩国现代虽此前宣布在美投资210亿美元,但仍面临零部件关税压力,特朗普却称此举证明“关税有效”。
特斯拉“躺枪”:马斯克被点名,得州工厂意外受益
特朗普特别提及特斯拉,称马斯克未参与游说,但关税将利好其得州和加州工厂。然而,特斯拉依赖中国和德国工厂出口欧洲,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Y若出口美国将面临25%关税,成本优势荡然无存。马斯克紧急澄清“未寻求特权”,并强调全球工厂正常运营,被网友嘲讽“得了便宜还卖乖”。

经济争议:减债神话VS通胀噩梦
特朗普宣称关税未来两年可为美国创收6000亿至1万亿美元,用于削减债务。但经济学家普遍唱衰:
- 彼得森研究所指出,成本转嫁将推高车价,抑制需求并引发裁员潮。
- 消费者冲击:美国中低收入群体购车难度加大,二手车市场或成唯一赢家。
- 供应链回流幻象:即便车企迁回美国,自动化生产线难以创造大量就业,福特、通用已开始削减配置以控成本。
结语:全球车市“大逃杀”开启,中国车企或成黑马?
特朗普的关税大刀看似保护本土产业,实则可能加速全球车企“去美国化”。中国品牌如比亚迪、蔚来已暂停对美出口,转而加码墨西哥工厂,利用2.5%的美墨关税优惠曲线入美。这场贸易博弈中,唯一确定的输家或是美国消费者——他们不得不在涨价、减配和二手车间做出艰难选择。

正如网友调侃:“当五菱宏光都比BBA更保值时,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就成了‘美国忧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