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仰望U7会抢了小米su7 Ultra的市场么?

    公布价格的时候,现场媒体老师们沸腾了!

    媒体老师们可是见多识广,一年跑上百场发布会,很少有什么场面能刺激到他们。如果现场沸腾了,那就说明这个事儿真的很炸裂!

    聊点儿敏感的。

    很多人拿仰望U7和小米su7 Ultra对比,说U7要抢7U的市场,这个对标很明显是错的。这两款车连市场定位和目标用户都不一样。

    仰望U7主打豪华舒适向,属于传统燃油车分类里的豪华行政轿车垂类;

    su7 Ultra是运动型轿车,主打运动和极速,要不是因为有4个门和4个座,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一辆超跑。

    U7着力打造舒适性,追求好开好坐,7U打造赛道级性能,追求的是快!快!快!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坐U7,开7U!

    小米su7系列两款车全都属于运动型,目标用户是(有点钱的)年轻用户群体。你买了7U就应该下赛道刷圈,不刷圈不如买su7 Max;

    仰望U7追求极致的舒适,目标就是让老板坐在后排冥想打坐打咏春,喝茶喝水喝红酒,总之就是一个享受!

    这两个车怎么对标,没有任何交集啊!

    所以仰望U7真正的对手是鸿蒙智行阵营的享界。放在燃油车阵营里,就是奔驰S、宝马七系、奥迪A8、雷克萨斯LS这些。

    只不过享界发布的时候,明确发声对比挑战迈巴赫,而比亚迪旗下品牌的宣传风格一贯木讷老实,只讲自己不口嗨。

    那么问题来了,各位觉得仰望U7和享界谁更能打?

    U7这款车最炸裂的技术是云辇-Z,把电磁技术应用到汽车领域,创造性了完成了悬架系统的完全电动化。

    以前讲新能源汽车三大件,云辇-Z把三大件变成了四大件。在电池、电机和电控的基础上,电悬架来了。

    当然,并不是说别家的悬架技术不通电,全靠机械或油液。而是说此前行业内最先进的全主动悬架也仍然摆脱不了油液介质,在能量传递路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上有很大限制。

    这套云辇-Z放弃了油液介质,实现了电能-动能的垂向直驱。以前的主动悬架只能叫「用电信号控制的悬架」,从云辇-Z开始就可以直接叫「电悬架」了。

    这套悬架的性能参数确实炸裂:

    • 系统峰值功率50kW;
    • 传感器最快探测响应速度50微秒,是行业主流水平1000微秒的20倍;
    • 探测精度最高10微米,比红细胞的直径还小;
    • 主动力调节速度低至5毫秒,车身高度调节精度高达1毫米。

    和传统油液介质的主动悬架相比,云辇-Z的进步相当于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从细胞尺度到分子尺度,从地球尺度到天文尺度。我文科生,这比方是乱举的,你懂我的意思就好。

    这套悬架带来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为电车带来全新可能性,无感级的舒适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比如侧向碰撞不可避免的时候,主动抬高车身用最硬的门槛去做接触面;

    比如通过率大大提升。发布会的时候放了一个视频,是上有龙门架、下有直筒杯,仰望U7低头过龙门架、抬腿过直筒杯,上下都没撞。这个通过性还是轿车么,这比越野车都强大啊!

    至于易四方、后轮转向、插混版本的水平对置发动机、传统建筑对称设计的座舱、三星堆青铜面具灵感的前脸设计……这些我就不讲了,大家可以看其他答主的分享。

    最近刷了很多汽车发布会,关于比亚迪、小米和华为这三家汽车行业的流量之王,我逐渐形成一个看法:

    小米擅长产品,用成熟的供应链技术打造爆款;

    比亚迪擅长技术,你永远不知道它箱子里还有多少炸裂的黑科技没拿出来;

    华为擅长情怀,看华子的发布会永远感动,永远热泪盈眶!

    希望国家出面,让三家公司合资合作搞个子品牌,集三家之长,怕不是能横扫太阳系!

    品牌名我已经想好了,就叫「米为迪」吧(只为顺口,排名不分先后)!

    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PS:现场好多外国小姐姐。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